中国宠物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prettygirl

[鸟] [推荐][转帖]====世界鹦鹉种类资料大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角鹦鹉 & 灰头鹦鹉 (Cape Parrot & Grey-headed Parrot ) @ !)V 4H
 
wMM^PV5
海角鹦鹉(好望角鹦鹉)是十分少见的鹦鹉,在国内数目非常少,国际间数目也很少,进口的人工繁殖成鸟价位高,是同属的鹦鹉中(Poicephalus)体型最大的种类,野外的数量十分危急,盗捕与栖息地破坏使他们的数量严重下降,许多被盗捕的海角鹦鹉由于天性十分敏感,加上压力及恐惧,使得死亡率非常的高,即使有些幸运存活,多数也会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死亡,公母性别可由外表判断,母鸟的头顶有橘红色的冠羽,公鸟则无,有2 种亚种。(另一种非常相似于海角鹦鹉亚种的种类-灰头鹦鹉,Grey-headed Parrot,原本被认为是海角鹦鹉亚种之一,但近来已被确认为是另一个种类,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海角鹦鹉的头部与颈部呈褐黄色,而灰头鹦鹉呈灰色,灰头鹦鹉的嘴部也比海角鹦鹉来的大。)
y3TqQ1-w
体长:33cm(13吋)
clorlM~
分布:
tPqo,(R
分布地区广阔且分散,三个主要地区是非洲西部、中南部及南部,在西非包括了甘比亚、塞内加尔南部到迦纳和多哥,中南部则从刚果西南方、萨伊东部与南部、乌干达西北部、卢旺达及坦尚尼亚中部一直到那米比亚、波札那北部、尚比亚与新巴威,在南非包括川斯弗东北部到角省东部。
KmC[e9~
整体概述:
@sOl bE
野外的海角鹦鹉是非洲最稀有的鹦鹉之一,其数量在上世纪严重下滑,其主要原因是栖息受人类严重的破坏,导致其筑巢的树洞大减,使繁殖无法顺利的进行,食物来源也大大地短缩,而使许多海角鹦鹉去吃农作物(尤其是核桃),大量遭农民射杀,盗补贩售至宠物市场行为猖獗,野生的海角鹦鹉被捕后存活率极低,鹦鹉养殖业中的笼养数量又少,使得数量一直无法提升,野外数量恐怕只剩300-500多只左右,而在其中又有许多感染了PBFD,情况令人担忧;牠们依亚种不同栖息在各种高山森林、潮湿林地、草原林地、低地森林等,南非的族群觅食时会成群飞行90公里或更远的距离去寻找食物, 平时活动时通常数只到20只左右成群,有时会聚集到50只,但有时也会被发现只有一只单独活动,会与同属的鹦鹉聚集,在辛巴威,其族群会因食物而有季节性的迁徙行为,筑巢在6至12公尺高的树洞中,繁殖期因地而异,一窝有2-4颗蛋;笼养的海角鹦鹉相当安静,但有部分早晨时可能会较吵杂,刚引进的成鸟一开始很害羞且容易紧张,人工繁殖鸟适应环境的时间不会很长,然而适应后大多变的强壮;海角鹦鹉的两个亚种均被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之一级保育类鹦鹉。
+Lz1)p[O
繁殖:
R/L1)e0
海角鹦鹉的繁殖成果在国内外都很少见,牠们约于3岁时有繁殖能力,4岁时可以见到繁殖成果,繁殖期时不宜经常打扰,一窝约产3-4颗蛋,孵化期约26-28天,若由亲鸟将幼鸟扶养至断奶,一年可有2胎,幼鸟在9-11周后羽毛长成,有时较晚;由于大部分在国际间买卖鹦鹉的商人与繁殖者多半不清楚或不注重如何分辨区隔海角鹦鹉与灰头鹦鹉导致于杂交、混养等情形发生,对于海角鹦鹉如此稀有的种类繁殖上一定得注重纯正血缘的繁殖才能确保牠们族群延续,甚至关系到往后的复育野放等保育行动。
2F.(-|7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声鹦鹉 (Echo Parakeet) % au*l*
 
OTAv oJN
回声鹦鹉是全世界最稀有的鸟类之一,也是最濒临绝种危机的鹦鹉之一,在1986时野外的数量只有8 -12只(只有3只母鸟),1996年时增至40-50只,近年在保育人员的努力之下数量已增至100多只,外貌与环颈鹦鹉(月轮,Ring-necked
NR`6UW
Parakeet)十分相似,但羽色较深体型略大,尾巴与翅膀较短,叫声较为沙哑;牠们原有十几种血缘相近的亚种分布在印度洋的岛屿与非亚两大陆的滨海或海岛地区,但是除了回声鹦鹉外其它种类已全部绝种,而现今唯一尚未绝种的回声鹦鹉也因为各种天然环境的威胁而在绝种的边缘徘徊,在1987年时开始的复育工作至今仍在进行着,其保育工作不外乎是能希望让这些极度稀少的种类免除绝种的危机;人工饲养的回声鹦鹉数量非常稀少,人工繁殖的成果也不顺利,公鸟上喙部为红色,母鸟为黑色。
e!Tek3
体长:35-42cm(13.7-16.5 吋)
G>wyG\-s#&
分布:现在仅生存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旁的小岛 ─ 模里西斯,之前可能也曾经栖息于模里西斯旁的Réunion岛。
9JE%{'Yh;
整体概述:
3sGLkt-
回声鹦鹉的数量会如此稀少有许多的原因,1.其栖息地只有50平方公里,且岛上多遭严重的森林地开发破坏,外来植物过度繁衍,杀虫剂、农药等化学药剂过量使用使得食物不足,栖息地因人类开发日益狭小,2.岛上引进了许多外来的掠食性的动物,包括老鼠、野猫、猕猴、蒙等,对幼鸟、蛋与成鸟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3.巢穴不足,与外来的环颈鹦鹉和一些当地的鸟类争巢穴,有时连蜜蜂与白蚁都是竞争对手,巢穴的不足亦是繁殖成果不彰的主要原因之一,4.因为栖狭小,天然的暴风就有可能使栖息地严重受损,5.可能感染了外来鸟种所带来的疾病也是隐忧之一,6.繁殖不易,野外的回声鹦鹉繁殖时通常只能成功养育一只幼鸟长大,所以野外数量的成长速度十分缓慢;保育人员在回声鹦鹉繁殖期时通常会将第一窝的蛋取出人工孵化或是交给环颈鹦鹉代孵饲养,这样第二窝会较快生出,也能使胎数增加,如在野外巢穴中有超过一只以上的幼雏,其它的会在10天大时被抓出巢外饲养,仅留一只给亲鸟饲育,而增加野外的人工巢箱与提供牠们食物也是复育计画的重点;回声鹦鹉主要栖息在高地的原生森林中,也常出现在低地的灌木林中,尤其在觅食的时候,通常成对或一小群一起活动,有时会单独活动,食用各种嫩芽、树叶、树液、花苞、种子、水果、树皮等等,牠们都习惯性地在树枝林梢间活动或觅食,几乎完全不会到地面上活动,繁殖期多在8-1月间,一窝约产1-3颗卵;人工饲养数量少,其笼养资料不甚充足;回声鹦鹉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的一级保育种类。
~&:RJ2`
繁殖:回声鹦鹉的繁殖数量非常地少,保育团体繁殖的幼鸟大部份都会在4-18月后死亡,其原因并不清楚,但经研究过后最有可能的因素是食物营养与饮水不净的问题,过度的热量与脂肪可能是主要的原因,所以后来食物的提供便增加一些低脂、低蛋白质的水果与蔬菜来改善;回声鹦鹉一次生1-3颗蛋,孵化期约23-26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2个月。
F%c db2D_]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吸蜜鹦鹉(亚洲) f9@4R K;
h_,=hMSLk

红色吸蜜鹦鹉 (Red Lory)
W)<_+J>{)
 
>b#Cm
红色吸蜜鹦鹉(红伶)有4种血缘相近的亚种,在台湾算是最常见的吸蜜鹦鹉之一,牠们的繁殖难度低,所以一年四季都经常可以在鸟店看到红色吸蜜鹦鹉的幼鸟,手养幼鸟很爱亲近主人也很爱玩耍;牠们是很吵杂的吸蜜鹦鹉,有时尖锐的叫声使人无法忍受,尤其购买成鸟前先评估居家环境是否适合饲养这类吵杂的种类。
Q ,u^;
体长:28-31cm(11-12吋)
&dP&:2
分布:印尼境内的摩鹿加群岛上,布鲁岛、苏拉群岛、凯伊群岛、沙巴鲁亚、安伯纳等地。
qD0P6]4j/
整体概述:
IF3(-t|4
常常成一大群吵杂地出现在住家附近的农场,潮湿的森林、红树林沼泽区、近海岸的林地、海拔1250m的丘陵地等地区都常见牠们成群活动,数量虽然因为遭人为捕捉作为买卖而下降,但是在当地是常见的鸟类,天然食物包括花蜜、花、昆虫,经常飞越各小岛间活动,花木较多的地区牠们的族群数量也较多,筑巢于树洞中,繁殖季约从8-9月开始;笼养的红色吸蜜鹦鹉活泼且吵杂,购买时要注意是否为来自野外的野生鹦鹉,因为吸蜜鹦鹉这类的鹦鹉走私鸟很多,一开始适应期最好先安顿于室内,人工繁殖鸟适应环境后即很健壮。
!bR2wDg{
繁殖:
hRLRqaaM
台湾繁殖红色吸蜜鹦鹉成功者非常多,只要选择成熟且人工繁殖的红色吸蜜鹦鹉就能很快有繁殖成果,难度低,用小型笼子即可繁殖成功,一窝产2颗卵,孵化期约26天,7-9个星期后羽毛长成,幼鸟应于3至4个星期后抓出巢箱手养,否则亲鸟有可能攻击幼鸟,全年皆可繁殖。
[5h\Up{W.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蓝纹吸蜜鹦鹉 (Blue-streaked Lory) Hx? ;Zdn
 
l)atDr6=Oc
蓝纹吸蜜鹦鹉(闪电)是台湾普遍的吸蜜鹦鹉,手养鸟乖巧听话,说话能力在吸蜜鹦鹉中算是较好的,适中的体型饲养方便,而且鲜艳的羽色十分美丽,是蛮受欢迎的吸蜜鹦鹉,所以牠们的数量也愈来愈多。
LK:N`"@
体长:31cm(12 吋)
<+E__{
分布:源于印尼的塔尼巴群岛,后来有引进到凯群岛及大马岛上,而在凯群岛的蓝纹吸蜜鹦鹉似乎无法成功地繁衍生存,其族群已不复见。
@ J]s]F[T
整体概述:
fU /[2z0
虽然蓝纹吸蜜鹦鹉的数量不少,在台湾也常常可以见到,但是野外的盗捕行为与栖息地的破坏使他们的数量渐渐减少中,野生的吸蜜鹦鹉是最常被盗捕走私的鹦鹉之一,台湾贩卖野生吸蜜鹦鹉的鸟商比比皆是,通常野外如果抓到1000只,到目的地的国家后,约只有100只上下可存活,所以选择有信誉、爱护鹦鹉的商家是很重要的;蓝纹吸蜜鹦鹉在野外的生态纪录很少,大概栖息在棕榈树林、红树林等地;人工繁殖的蓝纹吸蜜鹦鹉不大会吵,新引进的鸟儿较害羞,尤其是野生鸟,喂食吸蜜鹦鹉用粉状饲料与青菜水果对牠们薄弱的消化系统及健康较为理想。
vN(4lu*
繁殖:
U8RZq(f
选择购买人工繁殖鸟,繁殖难度不高,常可见牠们的幼鸟,成对分开饲养繁殖,全年可生好几窝,一次产2颗蛋,孵化期约为26天,3个月后羽毛长成,之后再过2个星期幼鸟即会离巢,太晚将幼鸟移出可能会遭亲鸟攻击。
Q'V.]h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暗色吸蜜鹦鹉 (Dusky Lory) Fnx/$O9
 
G7 -@
暗色吸蜜鹦鹉(琥珀)与杜凡波第氏吸蜜鹦鹉一样是外表较独特的吸蜜鹦鹉,长相也相似,这个种类约有3种不同色系的羽色,除了主要的深褐色外,头部、胸前的颜色有红色、橘色、黄色3种不同的颜色,通常颜色是因年龄、性别、产地而不同,公母无明显的外表差异,但是有个可以稍微用肉眼判别的方法是─ 公鸟的尾部上缘是呈红棕色,而母鸟是呈深蓝色。
Q ev2Cb>
体长:24-26cm(9.5-10.5吋)
T8|wl9J"
分布:广布于新几内亚,沙拉瓦第、西巴布亚群岛等地。
k9 {Mr03
整体概述:
]*-:nm-SSX
群居性很强,常常大群的聚集,且发出吵闹的鸣叫声,非常倚赖花木的存在,花木的花蜜及花朵是牠们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觅食时非常吵杂且有侵略性;主要栖息在低地与海拔1500m山丘陵地,有时也出现在海拔2400m的地区,飞行的高度非常高,且在飞行时会发出很吵杂尖锐的叫声,所以很引人注意,喜爱在枝头间活跃地爬来爬去,主食为花蜜、昆虫与水果,常发现与彩虹吸蜜鹦鹉一块觅食,繁殖期约在8-10月;笼养的暗色吸蜜鹦鹉很活泼及吵杂,看见陌生人会发出尖叫声然后躲起来,刚饲养的成鸟表 现害羞,适应期较长,对其他种类的吸蜜鹦鹉有攻击性,虽然啃咬力不强,但可提供一些小树枝给牠们咬,牠们比其它的吸蜜鹦鹉更容易将笼舍弄得很脏乱,清理上可能较麻烦。
| ^q>[g`
繁殖:
%@B%-i
由于牠们侵略性很强,必须成对繁殖较理想,人工繁殖鸟的繁殖难度不高,一般人工繁殖鸟以橘红色系亚种较多,黄色系较少,巢箱可采直式箱,规格可参考深度约体长2至3倍深,长和宽约体常长度;一次产2颗卵,孵化期约需25天,约8至10星期后羽毛长成。
h/oIdY9HI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彩虹吸蜜鹦鹉 (Rainbow Lorikeet) r=lBQ#$
 
~5@^fR="
彩虹吸蜜鹦鹉有着庞大的家族,身背这美丽彩衣的鸟儿约有21个种类,在此作一统合的介绍,这些种类中有大家熟悉的史望森吸蜜鹦鹉(澳洲彩虹)、红领吸蜜鹦鹉(鹿顶客)、绿颈吸蜜鹦鹉(青海)等等,彩虹吸蜜鹦鹉也是台湾国内最常见的吸蜜鹦鹉,人工繁殖鸟乖巧活泼,颜色缤纷,所以相当受人喜爱。
))M#G0l
体长:24-28cm(10 -12吋)
[x~B")so
分布:栖息地广部于印尼、新几内亚、澳洲与其外围的众多岛屿上。
HO%oOW-
整体概述:
b; s!b\8m
大多数的彩虹吸蜜鹦鹉在当地都算是很常见的鹦鹉,栖息 地涵盖了于低地的森林、草原、红树林、沼泽区、灌木丛、小镇、公园、农作区等地,喜欢在树冠层间活动,大多无大规模的迁徙行为,各地族群数量的多寡取决于食物是否充足、 花树是否茂盛,有无足够的花蜜等因素,有时也会飞越穿梭在各岛屿间活动或觅食,通常成对或一小群活动,偶尔也会大批聚集,常见与其它种类的吸蜜鹦鹉一起活动通常成对或成群活动,常和其它吸蜜鹦鹉或无花果鹦鹉等结群出现,栖息的树上常聚集数百只,群体活动时会发出吵杂的叫声,天然食物有水果、花蜜、花、种子、昆虫等;由于吸蜜鹦鹉肠道薄弱属于嗜果性鸟类所以饲养时应以蔬果类食物以及吸蜜鹦鹉专用粉状饲料喂食饲养,野生鸟刚饲养时死亡率高,人工繁殖鸟一旦适应环境即相当健壮与活跃,混养时不同种类间有可能会有攻击性的行为,可以给予定期沐浴,照顾上与饲养上各亚种之间大多相同。
3su5
繁殖:
Xo'|Y%
对于人工繁殖的彩虹吸蜜鹦鹉来说,一旦开始繁殖,即十分多产且稳定的持续繁殖,一般而言,公鸟约在18-20月大时成熟,母鸟则需两年牠们是多产且全年皆可繁殖种类, 当然也有可能很早即开始繁殖,但还是建议在完全性成熟后始给予繁殖机会比较理想,一窝约产2颗蛋,孵化期23-26天,7-8个星期羽毛长成,不宜太晚将幼鸟移出,如果亲鸟又开始准备繁殖下一窝时幼鸟如尚未离巢可能会遭亲鸟攻击。(本栏图片来源:Be
lgium Lory Society、John';s Lory Site、曜曜鸟园、吸蜜王国) GtqXk8p~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凡波第氏吸蜜鹦鹉 (Duivenbode';s Lory) 21W$c6M(H/
 
L56t7_Nm&
杜凡波第氏吸蜜鹦鹉(褐色吸蜜鹦鹉)的羽色与大部分的吸蜜鹦鹉不同,外型及羽色只有和暗色(琥珀)吸蜜鹦鹉(Dusky Lory)有点相似,算是较特殊的吸蜜鹦鹉,有2种亚种─ 杜凡波第氏吸蜜鹦鹉(Chalcopsitta d. duivenbodei)与纽曼氏褐色吸蜜鹦鹉(Chalcopsitta d. syringanuchalis),后者的头部与背部的羽色较深,有些带点深紫色的色泽,全球的数量约在5万只上下,而在国际间的鹦鹉养殖业中牠们是十分稀少的种类;手养幼鸟非常友善爱玩,相当亲近饲主,是美丽又适合当宠物鸟的吸蜜鹦鹉。
F_2+[O
体长:31cm(12吋)
sipSn4_
分布:栖息于新几内亚北部
q|P[I?)
整体概述:
7X 2#6?
主要生活在海拔200m以下的潮湿森林、森林边缘地带、海岸平原等低地内,通常成对或一群约6-8只一 起活动,常群聚在树顶上活动,也常和彩虹吸蜜鹦鹉聚集在开花的树上,其繁殖行为不甚清楚,繁殖期应该是在4月间;笼养的杜凡波第氏吸蜜鹦鹉数量并不多,是活跃及吵杂的吸蜜鹦鹉,刚饲养的成鸟对人有提防心,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也会信任饲主,喜爱洗澡。
{Xa 6H]
繁殖:
wz-xjwFd
由于笼养数量很少,许多在国内见到的多为野生鸟,所以繁殖成功案例自然不常见,成对繁 殖效果应较佳,大约3月时进入繁殖期,繁殖期时公鸟变的较有攻击性,有人接近时会拍动双翅示警,母鸟开始会花大部分的时间待在巢中,一次产2颗蛋,有些母鸟在生下第2 颗蛋时才开始孵蛋,孵化期约24-26天,羽毛长成约3个月。
A7"33I>\.%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兜吸蜜鹦鹉 (Yellow-bibbed Lory) J_HH\Zo
 
i Wntqb
黄兜吸蜜鹦鹉原是相当稀少的吸蜜鹦鹉,但在近年市场上数量似乎开始慢慢地增加,尤其是进口野生鸟的数量日益增多,但至今在各国的鹦鹉养殖业中仍不普遍,与所有的Lorius 家族的吸蜜鹦鹉一样(喋喋吸蜜鹦鹉、黑冠吸蜜鹦鹉、紫颈吸蜜鹦鹉等)生性活泼顽皮与爱玩耍,模仿能力佳,在大型吸蜜鹦鹉中牠们算是较安静的种类,但黄兜吸蜜鹦鹉常会咬主人,牠们容易饲养,生命力强,公鸟母鸟外表相似,幼鸟胸前黄羽较稀疏,腹部羽毛较混有一点杂色,虹膜颜色较深。
D4Np 8Tm I
体长:28cm (11吋)
ZUWnI;27
分布:分布于东所罗门群岛上
DP3BU0w+
整体概述:
{5kd Es`
黄兜吸蜜鹦鹉的笼养数量在90年代时才逐步渐增,所罗门政府在1991年时开放一些特定鸟种的限量出口,而黄兜吸蜜鹦鹉是其中之一,但限量输出很快地被不法业者超量出口,也包括了非法走私的情形,所以当地政府在1996年时不再准许合法出口这些种类作为商业买卖,但是野生黄兜吸蜜鹦鹉仍出现于台湾以及国际市场上,在所罗门群岛当地黄兜吸蜜鹦鹉是最普遍的宠物鸟,因为牠们容易饲养、生命力强、学习能力好所以蛮受当地人欢迎;黄兜吸蜜鹦鹉栖息在岛上各高度的森林、次植被区与椰子园等,在有些地区发现栖息在高海拔地区的数量多于低地区的数量,喜欢在高处有开花于果实的树枝上觅食,天然食物包括了花蜜、种子、花粉、水果等,跟一般吸蜜鹦鹉不太一样的是牠们对硬性食物如种子的需要可能与花蜜一样高,繁殖期可能在7、8月间;黄兜吸蜜鹦鹉是活泼的鹦鹉,人工繁殖鸟不会怕人,能耐低温,对各种食物接受度高,也能提供一些硬性的种子饲料喂食,笼养鸟活动力高,常会吹口哨与模仿声音但不会吵闹,能很快适应饲主、环境、天气与食物,公鸟比较有侵略性与攻击性。
\ ;,#by|
繁殖:
-3{;8#
繁殖难度依野生鸟/繁殖鸟、环境、食物与管理方法等而不同,与大部分的吸蜜鹦鹉一样,牠们可能在全年的任何时间繁殖,公鸟有时会对母鸟十分有侵略性,巢箱可使用25cm四方,高度40-50cm的规格,一次产2颗蛋,孵化期约24-26天,幼鸟约10 周后羽毛长成。
`HeLk|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喋喋吸蜜鹦鹉 (Chattering Lory) /V*KL:Cc
 
3+wU~X"_
喋喋吸蜜鹦鹉(红猩猩)是吵杂的吸蜜鹦鹉,约有3种亚种,主要差异是牠们背上黄色羽毛散布的多寡,如果从小养起,跟大多数吸蜜鹦鹉一样,牠们会成为活泼爱玩耍的可爱宠物,模仿声音及人话的能力算是吸蜜鹦鹉中较不错的种类。
0{a T^46
体长:30cm(12吋)
t<4%VUH
分布:分布在北摩鹿加群岛上
yviT5zN4S
整体概述:
fUM&4+Jj3
喋喋吸蜜鹦鹉在当地是常见的鹦鹉,牠们是一般印尼家庭中最常见的宠物鸟之一,近年来人为盗捕已使数量锐减;主要的栖息地是高地的森林地区,从人类居住的低地至海拔1300公尺的地区都有其踪迹,大多成对活动,飞行时会发出尖锐吵杂的叫声,可能有季节性迁徙的行为,繁殖期约在1月间;新进之鸟儿温差不宜过大,笼养鸟十分活泼与吵杂,很快可适应新环境及主人,喜爱洗澡,牠们对其他种类有攻击性,不宜与其它种类一起混养,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
;'tHU_t
繁殖:
eu)aR3f\
选择一对人工繁殖的成鸟来饲养,其繁殖难度并不高,养,繁殖期间对饲主有攻击性,尽量避免时常开翻巢箱,一窝产2颗蛋,孵化期约26-28天,8-10 个星期羽毛长成,幼鸟最晚在羽毛长齐时就该移出巢箱外,若让牠们待在巢箱内太久会遭亲鸟攻击。
aOPdV4C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顶吸蜜鹦鹉 (Black-capped Lory) $?5e7LL]
 
L l'BI$
在国内黑顶吸蜜鹦鹉(黑头乙女)是常见的吸蜜鹦鹉,约有7种左右的亚种,市面上野生走私鸟不少,千万不能购买;手养鸟很乖顺,说话能力在吸蜜鹦鹉中算是较好的种类,有些相似的种类如黄兜吸蜜鹦鹉(Yellow-bibbed Lory)、紫颈吸蜜鹦鹉(Purple-naped Lory)、紫腹吸蜜鹦鹉(Purple-bellied Lory)以及白颈吸蜜鹦鹉(White-naped Lory)将另外分开介绍。
aAtQl!eH
体长:约30-33cm(11.8-13 吋)
ow&i(%X\
分布:从印尼新几内亚的艾利安爪哇开始,包括威吉欧岛、巴坦塔岛、沙拉瓦第岛、密苏岛等西巴布亚群岛,还有吉文克湾的拜克群岛、亚本岛 、密欧斯努岛等一直往东分布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东部。
"6/`Lz0>Z
整体概述:
7$:>T];.n
分布广阔,包含了印尼新几内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岛的滨海地区及一些小岛上,内陆较少,喜爱栖息在森林及其边缘带,沼泽林地、开阔的林地及低丘陵地区也是主要活动范围,其普遍度依地方不同由普遍到一般普遍各异,全世界的总数量应该超过10万只, 成对或一小群聚集活动,天 然食物有花蜜、花粉、水果及昆虫等,筑巢于枯树洞内,繁殖季约在5-10月间,公鸟求偶时将身体往母鸟身体靠,双翅上下摆动;笼养鸟十分活泼爱玩,且好奇心强,很快可适应新环境及主人,适应期时对低气温很敏感,最好不要低于23度,对其他种类有侵略性,尤其在繁殖期间时。
mg#iS)F T
繁殖:
K 5r4rb7(
购买人工繁殖鸟,野生鸟易死亡且繁殖成功率极低,保持环境安静,使用规格30 x 30 x45 cm的厚实木板巢箱较佳, 入口约7cm,平均一窝产2颗蛋,孵化期 约26天,约3个月后羽毛长成,幼鸟约在11个星期后离巢;最好成对分开繁殖,因为侵略性很强,由于粪便水分多,所以巢箱中的木削或稻草等垫充物需时常更换,以保持环境卫生,对饲主的巢箱检查不会太敏感,但是非常容易发生繁殖期公母鸟打架不合的状况,应多加注意以免伤亡。
W-jf({E b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色&酋长吸蜜鹦鹉 (Black & Rajah Lory) R)rC7]R
 
E/[UMV''[
黑色吸蜜鹦鹉有3种亚种--黑色吸蜜鹦鹉(Black lory)、本斯丁氏吸蜜鹦鹉(Bernstein';s Lory)及酋长吸蜜鹦鹉(Rajah Lory),一般常见的应是黑色吸蜜鹦鹉(黑猩猩),而酋长吸蜜鹦鹉应该是可以合法买卖的吸蜜鹦鹉中最贵的种类之一,黑色吸蜜鹦鹉是蛮安静的种类,手养鸟很可爱及爱玩,十分友善听话。
F}Yc r
体长:31-34cm
x)`KMSH
分布:在印尼新几内亚西岸的艾利安爪哇,包括周围的岛屿─ 巴坦塔岛、密苏岛、沙拉瓦第等岛。
Gh[O]k-}
整体概述:
Fh!I]`bt
黑色吸蜜鹦鹉主要栖息在低地,通常喜爱在开阔的热带稀树草原、海岸区种植椰子树的农园、 潮湿的森林边缘地带、海岸区的沼泽林地等地区活动,有时会大批聚集在花木上觅食,野外繁殖行为不太清楚,4-12月间可能是繁殖期,公鸟与母鸟轮流孵蛋,幼鸟约在74天时羽毛长成;人工饲养的黑色吸蜜鹦鹉好奇心强且活泼,刚饲养时较害羞,对环境的变化较敏感,适应后即变的健壮,对其他种类有时有攻击性,喜爱洗澡。
?;6D)1
繁殖:
$ipd/|
一般俗称的黑猩猩数量较多,而酋长吸蜜鹦鹉则非常稀少,但黑色吸蜜鹦鹉的繁殖皆不常见,繁 殖期时亲鸟很凶对饲主有攻击性,一次产2颗蛋,孵化期约25天,3个月后羽毛长成,通常亲鸟较照顾老大,为确保所有的幼鸟能顺利长大,最 好能抓出巢手养。
R3~CG+or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鳞胸吸蜜鹦鹉 (Scaly-breasted Lorikeet) `N}1oPZ@
 
LRDV,G
鳞胸吸蜜鹦鹉(翡翠)是源于澳洲的美丽鹦鹉,生性好玩且友善,是十分适合当宠物鸟的种类,虽然在国内还不算十分常见,但是野外的鳞胸吸蜜鹦鹉是很普遍的吸蜜鹦鹉,全世界的数量超过10万只,在澳洲和纽西兰是最便宜的吸蜜鹦鹉种类之一;性别须经由DNA鉴定较为准确,但是一般来说公鸟的头部较大也较蓝;鳞胸吸蜜鹦鹉有多种的变种,但只有甘草色在鹦鹉养殖中被较稳定的繁殖。
mg8yB\$
体长:24cm(9.4 吋)
v>/ _:-t
分布:分布在澳洲东部沿岸地区,北从约克角半岛,经昆士兰南至新南威尔斯,族群集中于东岸地区。
C*VhfO'6!
整体概述:
Ek= RY:,*
鳞胸吸蜜鹦鹉是有迁徙行为的鹦鹉,通常会随着食物的充足与否而有迁徙的行为,栖息地也非常多样性,包括各种海岸区的尤佳利树林、公园、沼泽区、都市、农作区等,在当地是很常见的鹦鹉,其行为与彩虹吸蜜鹦鹉相当类似,通常10多只或更多成群活动有时甚至数百只,常与彩虹吸蜜鹦鹉(史望森吸蜜鹦鹉)或麝香吸蜜鹦鹉(Musk Lorikeet)一起活动,鳞胸吸蜜鹦鹉在觅食与飞行时常因吵杂的叫声而引人注意;主要食物有花粉、花蜜、水果、昆虫、种子、浆果等,有时也会于谷物田内觅食而造成农业损害;在南部的繁殖期约始于7月底至8月初,北部约在5月,大都依降雨的情形而定,而且其繁殖期通常同于尤佳利树的开花季节,筑穴巢于中空树洞内,亲鸟会花6个星期准备巢,一窝产2-3蛋,平均约2颗蛋,3颗的情形很少见;笼养的鳞胸吸蜜鹦鹉是活泼健壮的鹦鹉,且对于新环境与饲主不会太敏感,个性友善,叫声不像一些吸蜜鹦鹉尖锐刺耳,性情也较稳定,比较不会容易兴奋或激动,喜爱沐浴。
*,kp;Zv@g
繁殖:
_qG2dv&)tf
鳞胸吸蜜鹦鹉约在1岁半后开始繁殖,但公鸟约在16-18个月大时成熟,母鸟约在20-24个月大时成熟,牠们对各种巢箱的规格接受度高,但有些不喜欢在太大的巢箱内繁殖,一窝产2颗蛋,孵化期约22至23天,但有时可能晚至28天,幼鸟约2个月后羽毛长成。
ZF-:rw5d'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绿&麦耶氏吸蜜鹦鹉 (Yellow and Green & Meyer';s Lorikeet) */V$U12i
 
SO&3`g
与黄绿吸蜜鹦鹉(上图)血缘相近的亚种还有麦耶氏吸蜜鹦鹉(下图),这两种种类在台湾都不常见,进口的人工繁殖鸟数量很少,牠们体型小,饲养上较节省空间,但有时会有点吵杂,手养幼鸟活泼亲人且很可爱。
O?.)OU[
体长:20cm(8 吋)
wiTL5uLIL
分布:
?e I.,
牠们源于印尼的苏拉威西与苏拉群岛。
LvA W"W
整体概述:
QRo(! mMH
黄绿吸蜜鹦鹉与麦耶氏鹦鹉主要生存在低地与山区的热带雨林中,分布的海拔范围约从海拔500-2400m,但在开阔的林地与森林边缘区也有其踪影,栖息地与华丽吸蜜鹦鹉(奥兰多,Ornate Lorikeet)重叠,也常与其群集觅食与活动,繁殖期外时多成对或小群一起活动,警觉性高且怕人,群体聚集时会发出吵杂的叫声;主要食物有花蜜、花苞、花粉、水果,、种子等,野外的繁殖行为不详;人工养殖的黄绿吸蜜鹦鹉与麦耶氏鹦鹉十分活泼,也很吵杂,但是体质敏感,过了适应期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尤其是对于低温与气温的骤变,野生鸟的死亡率自然会很高,如已经改变饮食(单吃谷物种子饲料) ,偶尔仍应该提供蔬果、吸蜜鹦鹉粉状饲料与花。 繁殖:
(!x3_MzP+
繁殖这类小型吸蜜鹦鹉不需大型笼舍即可成功,即使是提供牠们与爱情鸟一样大的笼子与巢箱也能成功繁殖,繁殖期间若常检查巢箱或翻动、更换巢垫、木削,可能会导致亲鸟咬蛋或攻击幼鸟的情形,牠们约在1岁大时即可繁殖,一次产2颗蛋,孵化期约24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6-7星期。
E9h`wd)3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冠吸蜜鹦鹉 (Blue-crowned Lorikeet) s McR |s
 
\xBt>b6Yc
蓝冠吸蜜鹦鹉的笼养数量在国际间很不普遍,体型小,公母无明显外观上差异,亦无相近的亚种,只生存于一些小海岛上,野外数量有逐年下降的隐忧。
2 CQ>\;^
体长:19 cm(7.5 吋)
o<mw\g 
分布:分布于南太平洋的斐济诸岛上。
@luI%|K<
整体概述:
p tw5BEh
蓝冠吸蜜鹦鹉在原生地算是普遍的鸟类,但近年可能因为鼠类的掠食而数量下滑;主要栖息在林地、棕榈椰林、海岸区、山区、农耕区等有花树的地区,有迁徙的习性,经常会飞行往返各小岛间,有群居性,通常3至6只或一小群约12只左右聚集活动,但繁殖期时多成对在一起,动作迅速敏捷且活跃,声音尖锐,主要以花蜜、花粉与像芒果这种软性水果为食;约于每年的6-8月开始繁殖期,主要以中空的腐朽枝干以及棕榈树洞为巢,一次约产1-2颗卵;人工饲养的数量很少,笼养鸟不太会吵,喜爱冲澡,最好不要在冬季引进饲养,对于环境卫生要求高,饲主应多加注意卫生以免发生疾病感染,刚饲养时较为敏感,对于温度、环境、食物需适应一段时间才会较稳定。
W(n$wK&
繁殖:
2L!Q C*'
人工繁殖的资料相当有限,可以群养繁殖,但成对繁殖的效果较好,繁殖期间可补充一些动物性蛋白质,繁殖期间的过度人为干扰可能会导致幼鸟遭亲鸟杀死情形,不要时常开翻巢箱,欲繁殖成功最好能必免所有非必要的打扰,一次约产2颗蛋,约于23天左右时孵化,幼鸟羽毛长成约7-8周。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头鹦鹉(亚洲) d(OKfw8Bc
D%aS6):

葵花凤头鹦鹉 (Sulphur-crested Cockatoo)
%N{ ;fY
 
|],(ovySm
葵花 凤头鹦鹉(大、中巴丹)是美丽优雅的大型凤头鹦鹉,早期走私来台的凤头鹦鹉中常能见牠们的踪影,由于天性活泼聪明,常被训练至马戏团表演,牠们在澳洲当地是普遍且便宜的宠物鸟,在许多农耕区甚至被视为农业害鸟,但是叫声大而响亮、破坏力强是其缺点 ,相近亚种约有4种,包括了Sulphur-crested Cockatoo(产于澳洲,最大型的种类,如右图)、Mathews'; Cockatoo(产于澳洲)、Triton Cockatoo(产于新几内亚与希巴布亚群岛)、Eleonora Cockatoo(产于印尼境内的一些岛屿)。
3q@Le=k.)
体长:依亚种不同约44-51cm(17-20吋)
F$r|l$>8
分布:分布在澳洲的北部、东部与南部及塔斯马尼亚、袋鼠岛,印尼的东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国王岛、艾鲁岛等,也引进一些非原生地的地方如纽西兰及数个岛屿。
9x@:mF
整体概述:葵花凤头鹦鹉通常群居,常常数百只成群,在觅食时会各自分散为一小群,通常在地上觅食,有些会在树上警戒,注意有无危险,有危险的状况时会警告正在觅食的同伴,主要食物有种子、坚果及水果、 飞行时常发出沙哑响亮的巨大叫声,有时会到农作物区觅食,造成很严重的农业损失,被视为害鸟,在某些地区的农民被允许可以猎杀破怀农作物的葵花凤头鹦鹉,也有人为了牠们的美丽羽毛而猎杀他们;筑巢于高耸的树洞中,澳洲南方的繁殖期在8-1月,北方在5-12月,一窝约有2-3颗蛋,通常2颗,30天后孵化,70天后羽毛长成;饲养葵花 凤头鹦鹉就像饲养其它的凤头鹦鹉一样,需对牠付出多一些的关心与注意,尤其只饲养一只时;牠们常常只亲近主人一人,而对他人有攻击性,可学会一些把戏,一些野外捕捉的野生鸟也可变的很驯服,公鸟的说话能力较母鸟佳;他们需要大笼舍,至少5x1.2x2m的规格,最好是6x2x2m较理想,有时巨大的叫声非常吵杂,尤其是晨间及傍晚,啃咬力很强,笼舍必须够坚固,提供新鲜树枝与玩具供咬嚼,也可消除无聊。
,,?VCe
繁殖:
WeEj*3
在澳洲葵花凤头鹦鹉在澳洲本土的繁殖不多,因为有许多野外的幼鸟能够合法的捕捉,因为葵花凤头鹦鹉在野外的数量算是稳定且安全(全世界总数量约有50万只以上),在繁殖期间会明显地变安静,提供的巢箱要加上坚固的金属边,可使用金属制巢箱,或将其外挂于笼外,否则强大的咬合力会严重地破坏木制巢箱 ,4、5岁以后有繁殖能力,一次约产2至3颗蛋,孵化期约30天,9至10星期后羽毛长成,有时对巢箱检查会显的敏感与不安。
g8J#6*#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13976351999    站长联系QQ:713767   
站长微信:13976351999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pet86.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宠物论坛

GMT+8, 2025-4-19 15:45 , Processed in 0.01310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海南犬业协会

© 2001-2020 中国宠物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