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宠物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prettygirl

[鸟] [推荐][转帖]====世界鹦鹉种类资料大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头鹦鹉 (Blue-headed Pionus) ,RFm:h:
 
c  !w)
蓝头鹦鹉是Pionus这类鹦鹉中最常见的品种之一,共有3 种相近的亚种,主要差异是头部蓝色的深浅与分布面积多寡,这类鹦鹉十分安静,而手养鸟也很驯服与乖巧,这个属的鹦鹉在台湾数量不多,幼鸟也少见,大部分人工繁殖的Pionus鹦鹉售价都不低,但Pionus鹦鹉比其它鹦鹉更容易感染由霉菌所引起的真菌病(Aspergillosis),感染呼吸系统而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感染这种病死亡的机率高,饲养上需多加注意,公母外表无明显差异,有些可藉由眼圈形状来判断,公鸟的较圆,母鸟则较呈椭圆状,但要确定还是得经由DNA鉴定或外科内视镜手术;手养鸟的蓝头鹦鹉是很漂亮很有魅力且很理想的宠物鹦鹉,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母鸟的个性更是甜美亲人。
,/K1F=4
体长:27cm(10.5吋)
btXi*$_t
分布:从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一直分布到南美洲的玻利维亚与巴西。
mA/6Qw0
整体概述:
&+V xlol
主要发现栖息于热带雨林、草原、落叶林及一些亚热带的农作区、农场、等海拔1500m以下的低地内,繁殖期外通常群居,在栖息的树上或食物充足的地方常聚集大批的族群,夜间休息时则是小群栖息在树顶上,通常在树梢间觅食,偶尔也会到玉米田吃农作物,导致农业损失,除了部分地区,牠们在当地算是常见的鸟类,繁殖期因地而异,巴拿马2-4月、哥伦比亚2-5月、委内瑞拉2月、崔纳德3、10月、厄瓜多2-5月,窝卵数约2-4颗;刚引进的蓝头鹦鹉很害羞,尤其台湾进口的蓝头鹦鹉大多是野生鸟,死亡率高,易紧迫,适应力非常差,繁殖机率极低,但是人工繁殖鸟强健许多,易适应环境,好好注意饮食及环境卫生饲养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这类鹦鹉容易因霉菌感染呼疾道疾病,饲养上难度较同科鹦鹉困难一些,pPionus鹦鹉在营养需求方面应求均衡,尤其是对维他命A的需求特别多也重要,Pionus鹦鹉若缺乏维他命A会常导致消化系统、呼吸道与眼部的疾病,尤其是繁殖期间维他命A更是必须充足。
;_fU?yWG
繁殖:
WX\wExj
蓝头鹦鹉在欧洲的鹦鹉养殖中是最常被繁殖的种类,主要是因为早期进口的数量比其它同属鹦鹉都来的多,牠们不需太大的鸟舍即可繁殖,不过建议用较大笼子对牠们比较好,也会让牠们更健康、自在;繁殖难度较其同属的Pionus鹦鹉高一些,购买繁殖配对成鸟或繁殖过的成鸟来繁殖应该会较快见到成果,一窝约有 3-5颗蛋,孵化期约26天,羽毛长成约70天;蓝头鹦鹉幼鸟生性较沉稳、安静,是很受欢迎的宠物鸟。
HbZ8:-)k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铜翅鹦鹉 (Bronze-winged Pionus) *v`@I`I
 
Q6 AtL_
青铜翅鹦鹉因翅膀呈青铜色与古铜色而得名,喉部带些紫红色,而其它部位呈深蓝色,在光线充足处可清楚看见青铜翅鹦鹉优雅高贵的毛色;但是牠们安静与性情稳定的个性十分适合当宠物,进口的人工繁殖鸟价位不低,在台湾也不普遍,幼鸟时羽色比较不明显,共有2种亚种。
K/?2AWtM_D
体长:29cm(11.5吋)
v%}3R M~c
分布:栖息于南美洲西北部,从委内瑞拉西北部、秘鲁西北部到厄瓜多与哥伦比亚西南部。
tqn!%.=Rt
整体概述:
5S,!X,r#
主要栖息在热带及亚热带的高地森林中,潮湿的高山林地、干燥落叶林与一些森林边缘地带都是青铜翅鹦鹉经常出没的地区,族群数量在亚热带地区最多,通常栖息在海拔1400m-2400m的地区,但在近海平线的厄瓜多西部地区、委内瑞拉海拔120m的地区、哥伦比亚海拔400m的地区到海拔2800m的高地都曾发现牠们的踪迹,群居性,繁殖季外常成对或一小群一起活动或觅食,筑巢于树洞中;刚饲养的青铜翅比较害羞,啃咬力与破坏力低,适应新环境不需很久,公鸟偶尔会拔母鸟头部的羽毛,需注意霉菌感染,保持食物、饮用水与环境干净卫生,与其它Pionus鹦鹉一样,他们需要足量的维他命A,Pionus鹦鹉若缺乏维他命A会常导致消化系统、呼吸道与眼部的疾病,所以日常维他命A的摄取甚为重要。
2[9xi
繁殖:
5[W tGFP
繁殖上较其它Pionus鹦鹉难一些,国内繁殖成功案例不多,繁殖期间应补充充足的维他命A与蛋白质,建议使用笼舍不宜过小,以防因空间小而运动不足导致的过度肥胖,一次约产4-5颗卵,孵化期需27-29天,60天后羽毛长成。
-A 9yT/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帽鹦鹉 (White-capped Pionus) &iG+h[w
 
KJA>Ve
白帽鹦鹉是最小的Pionus鹦鹉之一,但他们的个性却比其 他Pionus 属的鹦鹉坚强与勇敢,也比较活泼与外向,幼鸟时期头部是绿色的,会随着时间慢慢变白,牠 们与大部分Pionus鹦鹉一样,比较安静,性情也比较稳定 ,适合当家居宠物。
E4CpX*&DG
体长:24cm(9.5吋)
) xI(i[kC
分布:分布于中美洲,由墨西哥至巴拿马的西岸地区。
034 xT{n:
整体概述:
X!kj1BT
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潮湿森林里,滨海地区 、农作物 区、 草原区、高山地区也是牠们活动与居住的地方,群居性 ,繁殖期外通常成对或一小群活动,有时也会聚集数百只, 族群数量因地而异,有些地区栖息地遭严重破坏、捕捉走私 出口、被当成农业害鸟消灭、常被 当地居民捕捉食用等原因,使部份 地区数量少,以哥斯达黎加的数量 为最多;新进的白帽鹦鹉可能较害羞,适应新环境快,日常饲养应补充足量的维他命A,避免买到野生鸟,野生鸟适应力差,可能带病菌且死亡率高更不易繁殖。
3A$3 %nhJ
繁殖:
XtU- '{
牠们是Pionus鹦鹉中较容易繁殖的种类,如饲养成熟的人工繁殖鸟要繁殖成功不难,成鸟对于饲 主检查巢箱会显的不安与敏感,繁殖期间避免频繁的观察巢箱, 一窝约有4至5颗蛋,孵化期约26天,约60天后羽毛长成,一般来说亲鸟是尽责的父母,幼鸟多能受到良好的照顾。
\35T4$#@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暗色鹦鹉 (Dusky Pionus) CWT"d
 
Jo1Oa(d+>
暗色鹦鹉(达士奇)是Pionus成员中十分可爱迷人的种类,是除了红喙鹦鹉(Coral-billed Pionus)、紫红冠鹦鹉(Plum-crowned Pionus)与白头鹦鹉(White-headed Pionus)这3种稀有的Pionus鹦鹉外最少见的Pionus鹦鹉,许多人认为牠们看起来就像小型的猎鹰;与一般Pionus鹦鹉一样,暗色鹦鹉有着安静、友善、温驯的个性,很适合作为居家宠物。
Sz;4VIr~~
体长:26cm(10 吋)
(~BcTRCC
分布:分布于南美洲北部,包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盖亚那、苏利南、法属圭亚那以及巴西北部。
i:}+>(L
整体概述:
xg,UM BK0
在1970末期前暗色鹦鹉在鹦鹉笼养界中数量非常少,直到80至90年代时才有较大数量的野生鸟由圭亚那出口至欧洲,然而野生暗色鹦鹉的死亡率极高,大多数进口至欧洲的暗色鹦鹉就算存活也只活了几星期或几个月,所以至今数量依旧不多;严重的森林伐木与栖地破坏导致暗色鹦鹉族群数目大量的减少,然而国际间笼养的数目也不多;牠们主要栖息于雨林低地、丘陵地带的潮湿森林、海岸边林地、热带稀树草原、农耕区等地,而不喜欢栖息在开阔的开垦土地内;在委内瑞拉其族群活动于海平线至海拔1000m的地区,在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的边界区域其族群则活动于海拔1200-1800m的地区中;群集性,尤其在繁殖期外时更可常发现聚集的鸟群活动,主要于枝头间觅食;繁殖期时筑巢在高的树洞内,繁殖期约在2-5月,通常一窝约产3-4颗蛋;刚引进饲养时较害羞敏感,之后则会逐渐适应,与其它Pionus鹦鹉一样,饲养时需多注意环境卫生,以防因霉菌感染而导致呼吸道疾病,他们需要足量的维他命A,因为,Pionus鹦鹉若缺乏维他命A会常导致消化系统、呼吸道与眼部的疾病,所以日常维他命A的摄取甚为重要。
e VO7@GH.
繁殖:
\8=N=)>>o
因为笼养数量不多所以繁殖成果较不常见,繁殖笼舍不宜过小,因有可能导致过度肥胖,繁殖期多补充蛋白质与维他命A的食物,正常情况下一次约产3-5颗卵,孵化期约需26-28天,雏鸟约在70-80天后羽毛长成 ,一年有可能繁殖两三次。
iwT+BS: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麦瑟米伦氏鹦鹉 (Maximilian';s Pionus) <eWAt k&
 
@cytQw)
Pionus鹦鹉是亚马逊鹦鹉血缘最近的近亲,拥有安静、友善、个性稳定等特质,牠们体长虽不长但体格较一般的中型鹦鹉大一些,是非常理想的家居宠物鸟,而麦瑟米伦氏鹦鹉(鳞头)是Pionus家族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其温驯友善的个性与学话能力更是Pionus鹦鹉中最佳的种类,且破坏力不高,然而国内数目不多,人工繁殖鸟价位也不低,是这个属鹦鹉普遍度较低的主要因,麦瑟米伦氏鹦鹉于良好的照顾下寿命可有30-40年。
_ahe(n"}
体长:29 -31cm(11.5-12 吋)
?pDKa3`T
分布:分布地区相当广阔,包括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以及阿根廷北部等地区。
yJURF9
整体概述:
_ dHu`'!a
麦瑟米伦氏鹦鹉共有4种亚种,在国外鹦鹉养殖业中牠们也是此属鹦鹉中较常见的种类,也是很受欢迎的鹦鹉;在野外,牠们通常栖息于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干燥的森林低地与开阔的林地中,通常成对一小群聚集活动,在食物丰足的季节会有数百只聚集的情形,生性警觉不易靠近,觅食时相当安静,繁殖期多始于10或11月,一窝约产3-5颗蛋;笼养的麦瑟米伦氏鹦鹉十分安静,破坏力小,而且性情很稳定不会焦虑不安,适应环境后会很健壮,但还是得小心Pionus鹦鹉最怕的呼吸道霉菌感染,环境卫生的注意很重要,尤其在台湾湿热的夏季时分,饮食上可以多喂食一些蔬果类补充维他命A,因为Pionus鹦鹉特别需要足量的维他命A,,若缺乏维他命A会常导致消化系统、呼吸道与眼部的疾病,所以日常维他命A的摄取是很重要的,不要过度提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会造成牠们过度肥胖。
[O$s8w
繁殖:
.RGj|.W
在国内成功的繁殖虽不常见,然而难度不会很高,繁殖期建议多提供富含维他命A与蛋白质的食物,牠们约在3-4岁时开始有繁殖能力,多在初春约3月多时进入繁殖期,在繁殖期中饲主宜多补充钙质来源,繁殖期时亲鸟有攻击性,尤其是有蛋或幼鸟在巢中时,不应时常打扰,母鸟一窝约生3-5颗卵,通常在第二颗或第三颗生下时才开始孵蛋,孵化期会持续26-27天,幼鸟在8-10周时羽毛长成,麦瑟米伦氏鹦鹉的幼鸟很好照顾,很快的会与主人相当亲密。
1z%m3p^ NW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洲鹦鹉(非洲) E(Xd# {

非洲灰鹦鹉 (African Grey Parrot)
|HVJnF:u
 
l#D.:7{^
以擅仿人语闻名的非洲灰鹦一直是宠物鸟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种类之一,牠们的高智商与优越的模仿能力通常是最为人所称道的天赋,也是世界各地中大型鹦鹉中最常见的种类之一,从小饲养的灰鹦不但受人喜爱,且十分乖巧、亲近人且安静,的确是中大型鹦鹉中最佳的选择之一,一般相信,灰鹦比其它的鹦鹉更需要钙质,未受主人重视、关爱,或是压力大、沮丧、无聊、笼舍过小的灰鹦容易导致拔羽的症状,特别是来自野外的灰鹦,在台湾有许多唯利是图的不法商人,走私或进口野生的灰鹦来台贩售,往往一对只需2、3万元,死亡率非常的高,别冒险尝试购买,购买野生鸟不但助长了违法走私及盗捕行为,更害死了许多无辜的生命,大家应该群起抵制野生鹦鹉来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
!liJ$+ NS|
体长:32-36cm(12.5-14 吋)
x; SQh6*6
分布:
.S*|G$Ir
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及西部,西从几内亚比索起,东到肯亚西部,分布国家包括狮子山东部、马利南部象牙海岸、迦纳、奈及利亚、喀麦隆、几内亚湾的普林斯波岛与比欧克岛、加彭、刚果、萨伊北部、乌甘达、肯亚西部与坦尚尼亚西北部
[v>Q4
整体概述:
[pgZe'9
非洲灰鹦主要共有2个亚种─刚果灰鹦(Congo Grey Parrot)与提姆那灰鹦(Timneh Grey Parrot,如左图),但如要再细分,还有迦纳灰鹦(Ghana Grey Parrot)与喀麦隆灰鹦(Camaroon Grey Parrot),外表几近相同;迦纳灰鹦只栖息在几内亚湾的普林斯波岛与比欧克岛上,提姆那灰鹦的体型明显地小了一号,上喙部带腊黄色,尾部为深红褐色,体羽较深,此亚种并不常见;主栖息在低海拔地区,雨林、森林边缘地带、红树林地、热带稀树草原、 农作物区都是牠们主要的活动地区,群居性,喜爱在近河流与湖泊边的树上或棕榈树上栖息,觅食的时候通常一小群一起行动,喜食各类种子、坚果、水果、花蜜、浆果等,有时也会至农作物田园中觅食,造成农业损失,尤其是玉米田;繁殖季节因地而异,东非约在1至2月及6至7月的干燥季节中,筑巢在离地10-30m高的树洞内,通常一窝产2-3颗蛋,偶尔4颗;刚引入饲养的灰鹦成鸟通常十分紧张与不安,尤其是野生鸟通常表现的非常焦虑,适应新环境的时间较长,牠们算是中大型鹦鹉中比较安静的种类,不常打扰牠们就不太会吵杂,但是灰鹦也是中大型鹦鹉中较容易养成拔羽恶习的种类之一,无聊、焦虑、缺乏关爱、空间狭小、压力、营养不均衡等因素皆有可能导致拔羽症,饲主宜多加注意和照顾,手养的幼鸟非常可爱迷人,牠们过人的模仿能力使得主人在饲养的过程中特别有趣,许多幼鸟在主人用心教导之下在未断奶就学会说话,是很理想的宠物鸟,须提供多样性的食物,各种蔬菜、水果、种子、坚果、谷物需均衡提供,尤其是钙质的摄取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可以添加维他命补充剂。
z 9-*;K; H
繁殖:
vo*k7b 
灰鹦的繁殖在国际鹦鹉繁殖业中很成功,稳定且多量的繁殖成果使得灰鹦成为主流的宠物鹦鹉,台湾也有愈来愈多的繁殖成果,但是若购买野生灰鹦作繁殖用途,其结果只是徒劳无功而已,繁殖期时对于人为打扰相当敏感,必须将人为干扰减至最低,亲鸟对于巢箱检查也很敏感,一窝约产3-4颗蛋,5颗的情形较少见,平均为3颗,母鸟通常在第2颗蛋生出后开始孵蛋,孵化期约28-30天,幼鸟刚孵出时只有14-16克重,5cm长,约75-80天后羽毛长成
:6Mwo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达加斯加爱情鸟 (Madagascar Lovebird) iR_Zca
 
A{AnLv[nP
马达加斯加爱情鸟(马达)是非洲爱情鸟中体型最小的,也是唯一源于非洲本土外的唯一一种爱情鸟,在台湾,与其它的爱情鸟(牡丹、小鹦)相较之下,马达加斯加爱情鸟普遍度显的低多了,牠们是灵活且非常害羞的小型鹦鹉,有人在时通常十分紧张不安,若提供巢箱,平时更是难以见到牠们的踪影,因为大部分时间会躲在巢内,而手养鸟并不会如成鸟般害羞;外型明显比其它爱情鸟特殊,公鸟的头部为灰白色,母鸟则为绿色,牠们不像一些爱情鸟整日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反而十分安静,手养鸟很讨人喜爱,适合居家饲养,共有2种亚种。
r@hl1.>^
体长:13-14cm(5.1-5.5吋)
)F~h;e
分布:
Gf5.7[
分布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海岸地区,曾引进到其周围数个小岛和非洲大陆,仅有部分地区成功的繁衍生存,如詹日巴岛、塞伊其勒斯岛、鲁利安岛等。
*v! 6Dp
整体概述:
yvEdo.^Tp
喜爱栖息在长青树林附近的开阔草原中,也常在有棕榈树林的草原、森林边缘地区、灌木丛、农田等海拔1500m以下的地区活动,即使是引进到别的地方的马达加斯加爱情鸟也偏爱上述的各种地区,喜群居,通常5至30只左右成群活动,食物充足时聚集数量会更多,常与雀科鸟类结群,主要食物为草类植物的种子,在马达加斯加的繁殖季节在11-12月,一窝通常产3-4颗卵,有时更多;笼养的马达加斯加爱情鸟是安静的小型鹦鹉,刚进入新环境时易紧张与不安,尽量减少打扰,避免大群饲养在一起,除非提供宽敞的空间。
^u V^,t
繁殖:
)(P j V
与一般爱情鸟一样,繁殖上并不困难,全年都能繁殖,牠们对检查巢箱情况十分敏感,过度的打扰常会造成亲鸟咬破蛋或杀死幼鸟的情形,一窝通常产4-6颗蛋,平均数为4颗,孵化期约20-22天,孵出的雏鸟中通常公鸟数量会比较多,幼鸟约35天左右羽毛长成,而在6-7星期后即会断奶。
bkDLs+D}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桃面爱情鸟 (Peach-faced Lovebird) GvAi,rTCs
 
V9] mRUv
桃面爱情鸟(小鹦)是国内最普遍的小型鹦鹉之一,也是最体型最大的爱情鸟(体重约50至60公克),体长略短于阿比西林(黑翅)爱情鸟(Abyssinian or Black- winged Lovebird),但体重较重,有各式各样不同色系的变种,也是一般入门者最常选购的鸟种之一,叫声虽不大,但是声音尖锐,常会吵杂,个性十分活泼、爱玩与好奇,与主人从小有良好互动的手养鸟喜爱亲近人,有些也会很调皮、捉摸不定,行动很敏捷,一不小心常常会逃脱,可以修剪羽毛防范飞走的可能性,在野外共有2种亚种。
 L~"?L
体长:15cm(6吋)
SWc($^T4
分布:非洲西南方,包括安哥拉、那米比亚等国
qOt)S?]\
整体概述:
8 iB"]TR
桃面爱情鸟主要栖息在海拔1500m以下的干燥林地内,从次沙漠地带的干燥草原、热带草原林地、岩石地形区、河流旁的林地、棕榈树林到农作物区都是常活动的范围,主要的栖息处都在水源区附近,一般都是5至20只左右一起活动,但在觅食时与至水源地喝水时会数百只聚集,主要食物为种子,有时会在地上吃草类种子,也常至农田内吃小米栗及玉米,或到果园及花园吃葵花子,在许多地区被视为严重破坏农作物的害鸟,天气冷时会数只栖于树枝上紧靠在一起,通常筑巢在岩石裂缝中或占据别种鸟的巢,在2-3月及4-10月会进入繁殖季,仅母鸟孵蛋,窝卵数约4-6颗;人工培育出的桃面爱情鸟变种非常的多,价位也随着其稀少程度而不同,笼养鸟十分活泼好动,是很健壮的鸟儿,喜爱鸣叫,有时很吵杂,爱啃咬,玩具及新鲜树枝可酌量提供,除了一般提供的混合种子外,蔬菜水果、谷物等食物的提供可以使牠们更健康。
/Ye }N )C
繁殖:
]PPlc{&
繁殖难度低,适合刚入门者做繁殖尝试,群养繁殖也能有不错的效果,全年均能繁殖,可提供筑巢所需之稻草、树枝、树叶等供牠们使用,约在交配后10天会生下第一颗蛋,每隔一天下一颗蛋,一窝约产4-6颗蛋,在6、7天后即可检查蛋有无受精,孵化期约21-23天,30-35天后幼鸟羽毛长成,亲鸟有时可能因矿物质缺乏而拔幼鸟的羽毛,在雏鸟孵出后的期间宜提供营养且丰富的食物,抓出手养最佳天数约10-14天,不宜太晚将幼鸟移出巢外。
bdUKd8S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面罩&黑颊爱情鸟 (Masked & Black-cheeked Lovebird) N?q{$a
 
UT{oIKfA
面罩爱情鸟与黑颊爱情鸟(均称黑头牡丹)外表十分类似,常让人以为是同一种类,黑颊爱情鸟(左下图)的喉部为橘色胸前为绿色,而面罩爱情鸟(左上图)的胸部则是一片鲜黄色,这是二者主要的差异,在野外黑颊爱情鸟的数量很稀少,约只剩1万只左右,再加上一般笼养的爱情鸟大多互相杂交,所以人为饲养的纯种黑颊爱情鸟已经相当少,相较之下面罩爱情鸟(左上)的数量则是多了许多,这2 种爱情鸟或是2 种杂交种有许多颜色的变种,也是台湾最普遍的小型鹦鹉之一,价格便宜,是入门者不错的选择,但也有些稀少的变种价格依然不低,手养鸟好动活泼,惹人喜爱,也会调皮不听话或是常常性情不稳定,成鸟不易驯服,行动迅速敏捷,要小心牠们不慎逃脱,若希望所养的幼鸟与主人亲近,不怕生,最好只养一只,因为若养一对,牠们之间的感情会非常亲密,而不会与主人亲近,即便是手养鸟也会有此情形,但并非每一只鸟都如此。
Zwz7\
体长:
PR+VG+I
面罩爱情鸟 ─ 14-15cm(5.5-6 吋)
SL$4[^L(
黑颊爱情鸟 ─ 13-14cm(5.1-5.5 吋)
75!2;o^8X<
分布:
ySb@:0!
面罩爱情鸟 ─ 主要分布在坦尚尼亚中部及北部与肯亚南部,在坦尚尼亚东部海岸区与其邻近的几个小岛也有牠们的踪迹。
:l;dH>L}d
黑颊爱情鸟─ 主要栖息于尚比亚西南部的卡夫国家公园内,在辛巴威的西北方的维多利亚也有其族群。
~L "*eh!
整体概述:
m Wvg*Ub
面罩爱情鸟 ─ 通常栖息于海拔1100-1800m间有林地的草原、农作物区等地内,一般4-5只左右成群活动,然而有时会一百只左右聚集,主要食物有草类种子、小米栗、芦栗等,常常进出水源地喝水,一天可能数次,繁殖期在干季中,约在3-4月及6-7月,近年来大量遭捕捉贩卖至鸟市,数量已大不如前。
PO ZT8
黑颊爱情鸟 ─ 牠们分布地区小,加上严重的干旱使食物与栖息地遽减,因干旱导致的农地过度开发与人为盗捕贩卖,使黑颊爱情鸟的野外数量仅剩1万只上下,加上笼养鸟杂交情形严重,使的有纯正血缘的数量相当的少,前途非常堪虑;栖息在海拔约600-1000m的近河谷林地内,栖息地通常离水源区很近, 平常一小群到数十只左右一起活动,食物包括种子、谷物、花、嫩芽、浆果等,繁殖期开始于11-12月间,在新巴威的维多利亚瀑布可能在9月就开始繁殖。
G 5@@3 g|
笼养的面罩爱情鸟与黑颊爱情鸟叫声虽不大,但爱鸣叫,有时十分恼人,喜爱洗澡与啃咬东西,刚引进饲养时非常敏感,适应期长,适应后大多变的强壮。
"nZe$knj3p
繁殖:
M"]>.0=(
难度低,提供筑巢所需之材料(如稻草、树枝、纸张等),供其筑巢,也可群养繁殖,全年均能繁殖,一次产4至6颗蛋,常有未受精的情形发生,孵化期约18-23天,有时母鸟在第2颗蛋生下后才开始孵蛋,幼鸟约1个月后羽毛长成,育雏期间需提供足量的食物供亲鸟喂食,亲鸟如缺乏足够矿物质可能会拔幼鸟的羽毛,建议可于2星期左右或更早将幼鸟移出手养。
&!a#n!w

MBe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内加尔鹦鹉 (Senegal Parrot) '{Xa hZ?>
 
 VZ8,+S
塞内加尔鹦鹉是Poicephalus这个属中最常见的种类,适中的体型,安静的个性与美丽的毛色十分适合公寓住家与怕吵到邻居或家人的人饲养,公母性别不易分辨,但是有个可以经由外表来作判断的参考─ 公鸟的尾部内侧尾端全是黄色的,而母鸟是黄色与绿色混杂;手养幼鸟非常适合当宠物,但在兴奋、生气或感到受威胁时可能会咬人,特别是陌生人,许多塞内加尔鹦鹉只与主人亲近,但从小让牠多接近人,多与别人产生互动,此问题不难改善,共有3种亚种,羽色差异在于胸前和腹部的V字型毛色各黄、橘、红不同,在市场大多是廉价的野生塞内加尔鹦鹉。
pp,A`\
体长:23cm(9 吋)
b,, 2,T@
分布:分布于西非各国,西起几内亚比索,包括几内亚、塞内加尔、甘比亚、茅利塔尼亚南部、马利南部、象牙海岸、布吉那法索、尼日南部、迦纳、贝南、多哥、奈及利亚、喀麦隆一直到查德西南部。
V@Z_x%`|i
整体概述:
}b>> XeQL
塞内加尔鹦鹉主要栖息在各种开阔的林地,最喜爱栖息在有林地的开阔草原中,其活动范围地势多低于海拔1000m,群居性,繁殖期外通常成对或数只至20只成群活动,在寻找食物时会聚集较大的数量,会因食物充足与否而有迁徙的行为,食物包括各类水果、种子、嫩芽等,对许多当地农民而言, 塞内加尔鹦鹉是农业害鸟,因为牠们常至农田吃玉米、小栗米、花生等农作物,筑巢在10 m以上的树洞中,繁殖期因地而异,在干燥地区繁殖期主要在潮湿的季节内,而在较潮湿的地区繁殖期通常较长,一窝约产2-4颗蛋;手养幼鸟适合作居家宠物,安静且有模仿及学话的能力,体型不大,不需使用太大的笼子,较不占空间,成鸟刚引入饲养时容易紧张与不安,尤其在有人靠近时,安静不吵杂,喜爱啃咬咀嚼东西,树枝与玩具可满足牠们的需求,定期的沐浴或喷水可以使羽毛美丽健康,刚饲养时虽易惊慌,但适应环境后即相当健壮。
<1e/d}> 7n
繁殖:
;!h,1:wq\
国内塞内加尔鹦鹉的繁殖不多见,可能是多为野生鹦鹉的关系,然而人工繁殖鸟繁殖难度并不会太高,一旦适应后会有稳定的繁殖成果,牠们约在2岁即有生殖能力,甚至更早,但与多数非洲Poicephalus鹦鹉(如迈耶氏、红腹、加丁氏等等)一样,大多在3、4岁时才会开始繁殖,有些种类甚至更晚,繁殖期多始于冬天,一窝约产3-4颗蛋,孵化期约 25-28天,约9-10周羽毛长成,幼鸟孵出后宜提供较多的软性食物(如水果、煮熟的谷物豆类等)供亲鸟喂食。
4S sJ<>_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d^F<3
迈耶氏鹦鹉 (Meyer';s Parrot)
=4"8{u1
 
RG_Wgbx 
迈耶氏鹦鹉有6种左右的亚种,其亚种之间的差异很小,是最难分辨亚种的种类之一,其体型于个性都与塞内加尔鹦鹉差不多,在国际间是Poicephalus鹦鹉中普及度仅次于塞内加尔的鹦鹉,适中的体型可养在不需太大的笼内,幼鸟很快的就会信任及亲近主人,台湾国内数量并不多。
1LJ\p4
体长:约21-23cm(8.2-9 吋)
>TU6+ Eb
分布:
I:, 'Q0
非洲中部及东部,分布范围广大,北起查德与苏丹,南至尚比亚与辛巴威,包括的国家有喀麦隆、中非、埃塞俄比亚、乌干达、肯亚西部、萨伊、坦尚尼亚、马拉威、安哥拉、波札那东北部、莫三比克、纳米比亚、南非北部,南非的角省原来也有许多人为饲养逃脱的族群,但现在应已绝迹。
>5YSUID7
整体概述:
+$fFS(kO[n
喜爱栖息在林地稀疏的热带稀树草原,所栖息的林地通常离河流边等水源区很近,农耕区及郊外也常见牠们的行踪,平时通常3-5只成群活动,繁殖期外食物充足时聚集的数量较多,十分警戒及害羞,食用的食物大致与塞内加尔鹦鹉相同,也会吃昆虫,在有些地区会吃农田内的谷物,被视为害鸟,为寻更多的食物来源会有迁徙的行为,尤其是干旱时,繁殖期因地而异,喜爱筑巢在啄木鸟等鸟类的树洞巢穴中,一窝约产2-4颗卵;幼鸟时期通常头部及腿部的黄羽不明显,背部羽色也较带绿棕色,成鸟刚引进饲养时十分地害羞,在无人在旁时会显的较活泼有活力,适应期间通常很敏感,适应后即很健壮,喜爱洗澡及啃咬,可提供腐朽脆化的树枝或新鲜树枝供其打发时间。
4'-vO%V
繁殖:
m_tGE#H$
迈耶氏一旦开始繁殖,通常能够顺利且继续的繁衍后代,与其它非洲Poicephalus属鹦鹉一样,牠们通常到3、4岁时才会开始繁殖,但也有可能更早,繁殖期间有时对饲主的观察感到敏感与不适,成对繁殖成果较好,一窝约产3-4颗蛋,通常每隔一天生一颗, 母鸟在第2颗生出时开始孵蛋,孵化期约26-28天,幼鸟约在2个月后羽毛长成。
'fw\8L*bn

C./[N,f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鲁佩尔氏鹦鹉 (Ruppell';s Parrot) v),O:
 
mA>ko OjW
鲁佩尔氏鹦鹉(鲁佩氏)是相当少见且不普遍的种类,体型外观与其它同属的鹦鹉(Poicephalus)有些类似,生性安静害羞,由于数量很少、价位高且不普及所以相关数据相对的少,牠们并无其它的亚种,可由外表体色来分辨成鸟的性别,成熟的母鸟(如左图)在腹部、腰部、背部与尾部有亮眼的蓝色,公鸟(见右下图)则无,这的性征在14月大后会较为明显,与许多鹦鹉的处境一样,栖息地的破坏与不法的捕抓交易使他们的数量日益下降,野外数量可能仅剩9千只左右。
y}C c
体长:22cm(8.5 吋)
'b}`"Wf
分布:分布在非洲的西南部,主要在安哥拉与那米比亚境内。
?L G4!/R5H
整体概述:
UsA*PBVB8
鲁佩尔氏鹦鹉栖息于干燥水域附近的干燥林地、热带草原与荆棘丛中,特别爱栖息在高树上,繁殖期外时常成对或一群20只左右聚集于水源地旁,食物充足时聚集的数量会更多,天然食物包括水果、嫩芽、种子、花蜜、花朵、浆果与昆虫等等;繁殖季节约始于2、3月,筑巢于树洞内,会使用啄木鸟的巢穴,通常一对成鸟会持续使用巢穴达两年,下蛋前会花很多时间待在巢内,一窝
R>O97k`s
生2-3颗蛋 ;刚开始饲养时会相当紧张与害羞,对于环境的变动很敏感,但在熟悉环境且有安全感后会显的有活力且活泼,牠们是安静的笼养鸟,这是大多数这属的鹦鹉共通的特性,适应期虽较敏感,但熟悉饲主与环境后会十分健壮;牠们的喂食、安置、照顾等大多同于一般同属的鹦鹉。
8VQ_bztD
繁殖:
S*'IGy?i
繁殖成果虽不常见,但大部分类似于同属的种类,繁殖期间亲鸟较敏感,尤其是饲主检查巢箱时,一窝产3-5颗蛋,孵化期约26-28天,母鸟通常在第2颗或第3颗蛋生出后才开始孵蛋,雏鸟孵出后约在8至9 周大时羽毛长成出巢,在12-13周大时开始会独立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棕头鹦鹉 (Brown-headed Parrot) Spu\~
 
7l|$-)yp
棕头鹦鹉的习性、体型、个性都与塞内加尔鹦鹉及迈耶氏鹦鹉差不多,羽色较不鲜艳,性情安静,体型适中,是不错的宠物鸟,与塞内加尔鹦鹉比较起来, 棕头鹦鹉较不会有咬人的行为,说话与模仿能力则较差,在国内数量十分稀少,在国际上也是Poicephalus属中最不普遍的种类之一,共分成3种亚种,其外表差异小。
12\yr?u`
体长:约22cm(8.5吋)
M## <lAkWF
分布:分布在非洲东南部,从南非东北方的史瓦济兰、祖鲁兰、川斯弗经辛巴威东南部、莫三比克、马拉威南部到坦尚尼亚东部及肯亚东南方。
uyy(L8+j
整体概述:
c_-X`x
棕头鹦鹉在南部沿海地区算是常见的鸟类,但许多地区由于栖息地遭严重破坏导致其数量非常稀少,在英属桑士巴岛的族群可能已经绝种,现有不少数量在祖鲁兰与川斯弗东部的保护区中;牠们主要栖息在各种林地、近河流等水源地的森林、森林草原与干燥林地中,喜爱有木棉树的地区,从椰子园、近水源区的森林到红树林等海拔1200m以下的低地都是牠们经常活动的地区,喜群居,通常小群约12只左右活动,但觅食时会50只左右一起行动,常和海角鹦鹉(好望角鹦鹉,Cape Parrot)结群 ,也会与当地一种绿鸽一起觅食,食物有无花果、浆果、种子、棕榈树的花、嫩芽、花蜜、花、小米栗、玉米等,在部分地区被视为害鸟,通常筑巢于离地5-10m以上的树洞中,或是使用啄木鸟的巢穴,繁殖季依地不同,多在4-10月之间,窝卵数约2-3颗;笼养的褐头鹦鹉十分安静,刚饲养时非常害羞与紧张,对于环境的改变十分敏感,通常适应环境的速度很慢,在适应期不宜时常打扰牠们,若压迫力太大而产生焦虑或压力可能使牠们会有拔羽的行为,适应期温度不宜低于20度,喂食上需提供多样性的食物,蔬果尤其重要。
f1 4|
繁殖:
> NfP#A|
棕头鹦鹉通常在3、4岁以后才会开始繁殖,但有可能更早,大多于冬天开始繁殖,繁殖期时最好避免所有不必要的打扰,因为有些褐头鹦鹉对外在干扰非常敏感,若受惊吓有可能破坏鸟蛋或弄伤幼鸟,一窝通常产2-3颗蛋,通常在第2颗蛋生下后开始孵蛋的工作,25-27天后孵化,约8周后羽毛长成,11-12周后会独立活动,成对繁殖效果较好,整年均可能繁殖。
Axpfg `g9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腹鹦鹉 (Red-bellied Parrot) ";=3jDD
 
@a-}^;
与大部分Poicephalus属的鹦鹉一样,红腹鹦鹉是很安静的非洲鹦鹉,有别于其它Poicephalus属的鹦鹉,牠们的性别可由外表轻易地判定(如下图所示),公鸟的腹部为橘色,母鸟则是灰绿色,手养鸟是不错的宠物鸟,红腹鹦鹉也是Poicephalus鹦鹉中说话能力较佳的种类,也比较外项一些,通常公鸟的学话及模仿能力优于母鸟,但一般来说,养鸟业对母鸟的需求较高,因为数量较少。
_f (Igd
体长:25cm(9.8吋)
7?.L9 _
分布:
!/9dKKG
红腹鹦鹉分布在东非,从坦尚尼亚的东北部、肯亚西部及北部到埃塞俄比亚的东部及南部与索马里的西部及北部。
7}m2X[q
整体概述:
MCK=YgF.
红腹鹦鹉多栖息在开阔的稀树草原与干燥的林地,通常活跃于海拔1400m以下的地区,为寻觅食物有垂直移动的季节性迁徙行为,所以有时会在2000m的高地发现牠们的行踪,尤其在6-9月时,通常成对或家族成员3到4只一起活动,不常有大量聚集的情形出现,常到水源地饮水,筑巢在离地2-3m的白蚁穴,或离地10m以上的树洞中,繁殖期约在10-7月,通常一窝有1至2颗蛋;手养幼鸟一开始十分容易害怕,但很快的就不怕生,而刚饲养的成鸟容易受惊吓,适应环境速度较慢,但适应环境后十分强壮,适应期间很敏感,刚进口的成鸟通常较偏食,可能只吃谷物种子饲料,但还是需要提供多样的蔬果等食物。
3v<NzNR
繁殖:
c MRvl.6s
与一般Poicephalus鹦鹉一样,多在3、4岁后开始繁殖,通常都在冬天开始繁殖,但全年都可能繁殖,建议使用的巢箱较塞内加尔的巢箱大些,约30 x 30 x 60cm 一次约产4颗卵,常于第2颗蛋生出后才开始孵蛋,孵化期约26-28天,天气温度高低会影响蛋孵化的速度,8-9星期后羽毛长成,12-14周后幼鸟开始会独立行动。
`>Xs8 D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贾丁氏鹦鹉 (Jardine';s Parrot) n5@[H!np/5
 
JN%14@w%]p
贾丁氏鹦鹉是Poicephalus鹦鹉中体型仅次于海角鹦鹉的第2 大种类,国内人工繁殖的进口鸟不常见,总共有3种亚种,如左图:左为大 贾丁氏鹦鹉(Poicephalus gulielmi massaicus)、中间为小贾丁氏或橘冠鹦鹉(Poicephalus gulielmi fantiensis) 、右为黑翅贾丁氏鹦鹉(Poicephalus gulielmi ),而其中以小贾丁氏(橘冠)鹦鹉比较少见,在市场上的价格也比较高,其特征是头部呈橘黄色而非红色;贾丁氏鹦鹉外表看似亚马逊鹦鹉,手养鸟可成为很不错的宠物鸟,而且比较安静,在同属的鹦鹉中有较佳的学话能力,且比较不会成为只亲近、信任一人的鹦鹉,也不会像亚马逊鹦鹉在繁殖期变的十分有侵略性与攻击性。
%Z[o@x.j
体长:约28cm(11吋)
+A@=Me_s
分布:
=`I]_<+L)
分布地分散不集中,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及西非部份地区,在西非包括赖比瑞亚东部到象牙海岸及迦纳南部,在非洲中西部从喀麦隆南部到安哥拉西北部,萨伊北部、中非共合国东部到乌干达西南方及卢旺达,肯亚、坦尚尼亚北部也有其族群。
Bf}P^Lt
整体概述:
DG]%s+$<#
许多族群栖息在保护区内,包括了喀麦隆的柯鲁国家公园与加纳的比亚国家公园,在肯亚与坦尚尼亚贾丁氏鹦鹉主要栖息于海拔1800-3250m的高山森林中,剩余的族群多栖息在低地雨林中,栖息或觅食时通常在树顶,繁殖期外时,多10只左右一起活动,食物充足时或在栖息的树上时聚集数量则较多,在肯亚的族群每日都会飞行60km的长距离寻觅食物, 贾丁氏鹦鹉的食物有各种种子、水果、花、昆虫、橄栏、棕榈核果等,会与当地非鹦鹉类的鸟类群集,筑巢在离地3-12m高的树洞中,窝卵数约2-4颗蛋;牠们与大多数的非洲鹦鹉一样是安静的种类,刚饲养时易不安与害羞,适应过程较慢,适应环境后即十分健壮与活泼,啃咬力强劲,若所提供的笼子过小有可能因压力与无聊而有拔羽的行为 ,性别需经专业鉴定,公成鸟的头部较大较平,眼睛虹膜为锈红色带点深橘色,母成鸟的虹膜 则是深褐色带稍许橘色。
JB#WG3$4
繁殖:
]|vxwX$t3
一般来说贾丁氏鹦鹉约在5岁左右才开始有繁殖的征兆出现,但也有可能再3、4岁多时就繁殖,无特定的繁殖季节,整年都可能繁殖,繁殖期间尽量避免经常翻动巢箱,有时会发生蛋无受精或亲鸟杀死雏鸟的情况,可使用30 x 30 x 60 cm规格的巢箱,一窝约产2-3颗,有时3-4颗,孵化期约需25-27天,公鸟可能有参与孵蛋的工作,约10周后幼鸟羽毛长成,约在第13周时断奶,但羽毛长成及断奶所需的时间有可能更长。
9Fw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13976351999    站长联系QQ:713767   
站长微信:13976351999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pet86.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宠物论坛

GMT+8, 2025-4-19 15:41 , Processed in 0.01509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海南犬业协会

© 2001-2020 中国宠物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