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宠物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prettygirl

[鸟] [推荐][转帖]====世界鹦鹉种类资料大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灰头锥尾鹦鹉 (Dusky-headed Conure) 4NNg;wTK
 
(c G- 44r
灰头锥尾鹦鹉与Aratinga锥尾鹦鹉不太一样的地方是牠们并不吵闹,叫声也不像Aratinga锥尾鹦鹉般的刺耳难听,生性友善随和,是聪明讨喜的宠物鸟,大部分的灰头锥尾鹦鹉都能学上几句话,牠们是落跑专家,要提防笼子有无关上锁好,以防意外脱逃;无亚种,有美丽的黄化与蓝化变种但为数极少;性别无法由外表判断,需经专业鉴定。
"r7\Pwb[ @
体长:28cm (11吋)
;uJ^`s
分布:
E"2*x`0
牠们分布在西亚马逊流域,包括哥伦比亚的东南部热带安地斯山区、厄瓜多东部、玻利维亚、秘鲁东部以及巴西的东北及西北地区等。
9' 'i\20
整体概述:
+0{Fj?"zQ
灰头锥尾鹦鹉栖息在低地邻近水源区的森林、沼泽地区、灌木丛、潮湿草原、咖啡园等地区,不常出现在浓密的森林区内,在当地算是常见的鸟类;牠们多成对或几只一起活动与觅食,食物充足时会数十只至上百只聚集活动,有迁徙的习性,常在林间树梢上种子、花、水果、浆果、昆虫等食物,觅食时十分安静,常聚集在富含矿物质黏土的河岸边;牠们多以啄木鸟窝或树上白蚁窝为巢穴,繁殖期因地区而异;在饲养初期会较害羞,适应环境的速度较慢,,咬劲强,见到人时会叫,但是与血缘相近的的Aratinga 锥尾鹦鹉(太阳锥尾鹦鹉、蓝冠锥尾鹦鹉、米特雷锥尾鹦鹉等)比起来则安静的多,适应后则相当强健。
18Fh$<f_
繁殖:
DIrBc?&
灰头锥尾鹦鹉在台湾国内与国际上都不普遍,但繁殖难度并不高,不 宜使用太薄弱的木板作巢箱,因为牠常会咬破巢箱底部,可能会造成蛋与幼鸟的危险提高,一年可有多胎,多在一年之初时开始繁殖,一次生3-4颗蛋,孵化期约24天,幼鸟羽毛长成约55天,有些亲鸟在有幼鸟在巢内时只会接受蛋黄食物,所以饲主能买些市售营养的进口蛋黄食品提供给正在育雏的灰头锥尾鹦鹉。
X^qM5e%qO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色锥尾鹦鹉 (Golden Conure) q9~d;J
 
uyB c-I>
金色锥尾鹦鹉是所有锥尾鹦鹉中最稀少的种类之一,也是最美丽、翠大型的种类,全身亮眼的金黄色更突显了牠们非凡的价值,没有一种鹦鹉有此种全身都是闪亮金色的羽毛,牠们是非常聪明及亲近人的锥尾鹦鹉,可惜野外及人工饲养的数目都非常稀少,价格也非常高,饲养难度不若其它锥尾鹦鹉般容易,尤其是出现出拔羽症习惯的比例相当常见。
EMfC~J}T
体长:约 35cm(14吋)
4[{^<o_Q
分布:
S EF-I<`
金色锥尾鹦鹉主要栖息在巴西东北部的南亚马逊盆地内
N819'P9/i
整体概述:
pw^LB{lsD
金色锥尾鹦鹉在幼鸟时期的羽色并不是像成鸟一样有着炫丽的金黄色,而是全身都是橄栏绿带棕色,与美丽的成鸟差别甚大;牠们栖息于靠近水域的热带雨林内,全年都是群居性,通常6-30只左右成群活动,可是现在在野外幸运的话顶多只能看到2、3只, 经常会与其它鹦鹉一起觅食,偶尔也会出现在玉米田、芒果园 等农作区;繁殖其通常在12-4月的雨季中,筑巢在15-30m高的树洞中,有研究报告纪录牠们经常集体繁殖,通常母鸟较多,报告显示最高纪录曾在一窝中发现14只幼鸟,由6只成鸟轮由照顾,一窝约产2-4颗蛋;金色锥尾鹦鹉由于大部分的栖息地都遭人为破坏、盗捕者的捕捉等原因,野外数量早已非常稀少,而人类饲养的金色锥尾鹦鹉比其它种类的鹦鹉更容易养成拔羽症的恶习,详细原因并不清楚,推断可能是因为笼舍过小,焦虑、紧迫、无聊所造成的原因,由于牠们稀少的数量,华盛顿公约将其列为附录一濒临绝种的一级保育鹦鹉。
F %S1 WX
繁殖:
JR'G5jT
成对分开饲养,提供良好的环境,繁殖期时对饲主可能有攻击性,在非繁殖其时羽毛会比较美丽亮眼,繁殖期长出现拔羽症状,母鸟通常一窝产3至5颗卵,孵化期约25天,幼鸟会在巢中待10个星期左右,羽毛长成7星期,幼鸟时期即与主人有良好的互动会减少拔羽症发生的机率,模仿能力佳。
2)KO1|\E_z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达锥尾鹦鹉 (Nanday Conure) Qa\~1Q52
 
-!6]a
南达锥尾鹦鹉(黑头太阳)是很爱玩与好奇的锥尾鹦鹉,从幼鸟养起可成为有趣的宠物, 也喜欢和其它种类的鹦鹉一块玩耍,能够学会几句话,缺点是非常吵杂,尖锐的声音常使主人与邻居无法忍受,手养幼鸟会比较安静些;这两年市面上的野生南达锥尾鹦鹉非常地泛滥。
Joj%T 
体长:30cm(12吋)
P1M2$g
分布:
XS$^gyaP
分布于南美洲中南部地区,包括巴西、阿根廷北部、玻利维亚东南部及巴拉圭。
b@q-fC}@{
整体概述:
Nmz@4y12L
牠们栖息在各种干燥与潮湿有树林、棕榈树的热带稀树草原中,也常发现于海拔800m左右的开阔低地内, 通常成群6-40只左右活动,有时也会聚集数百只,不太怕人,常与和尚鹦哥聚集在一起,在产地算是蛮常见的鹦鹉,但是栖息地破怀及人为盗补使牠们的数量正在减少当中,光在1985-1990年之间就有11万4千只遭盗捕的南达锥尾鹦鹉从阿根廷被违法走私;天然食物有水果、种子、核果、昆虫、浆果等,有时会至农作物田内觅食造成农产损失;饲养上并不困难,但是非常吵,可与相同体型的鹦鹉一起饲养,对于新环境及主人能很快就适应,一旦适应后即非常强壮,喜爱洗澡,提供新鲜的树枝供啃咬。
^x(0rhA~f
繁殖:
o)h?zw.
难度并不高,但市面上大都是野生鸟,且不知性别,就算有一公一母要繁殖野生鸟仍然希望渺茫;群体饲养繁殖的效果也有可能不错,5月至8月进入繁殖期,但多如一般锥尾鹦鹉一样,生完后第2胎后不用很久即开始准备下一胎,可望全年都可繁殖,一窝约生2-6颗蛋,但平均窝卵数约为3颗,孵化期约26天,7星期后羽毛长成。
: Z;_"8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 (Patagonian Conure) w`; oY|
 
*5c"!_9OoY
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掘穴鹦哥)约有3种亚种,是最大的锥尾鹦鹉,在台湾并不十分受欢迎,非常吵杂,台湾市场上野生鸟非常多,人工繁殖鸟极少,有(小)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 (Lesser)Patagonian Conure)、南安地斯山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Andean Patagonian Conure)、大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Greater Patagonian Conure)3种。
 [I=IF3j
体长:45-48cm(18-19吋)
Om?Wx8@F
分布:
`Of Th~
依亚种不同分布在南美洲的南部,包括阿根廷、乌拉圭、智利境内安地斯山脉旁的丘陵地带与滨海地区。
PhnkL8&y&#
整体概述:
on0J'
大多栖息于开阔的乡间草原及有峡谷悬崖的林地、水源区附近有仙人掌与多刺灌木丛的干燥地区,农作物田园也常见牠们的踪影,群居性,经常一大群活动,有时会有超过1000只的同伴聚集一起,聚集时会发出响亮难听嘶叫声,通常早上至水源地喝水,然后就开始觅食,炎热中午时分是休息时间,下午又继续觅食,傍晚回到栖息地,栖息在岩洞、高树或电缆线上;有季节性迁徙行为,冬天时会往北飞到温暖一点的地区,筑巢在石灰岩或砂岩地形的岩洞内,牠们也遭受许多盗捕者的捕捉,作为买卖,当地居民捕捉方法通常是爬到岩壁上,将竹竿的顶端绑一个倒勾,伸入岩洞再将幼鸟勾出来;人为饲养的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非常吵杂,刚引进的鸟儿很害羞,适应新环境很慢,喜欢洗澡,应常供应新鲜树枝或腐化的脆木头供牠们啃咬咀嚼。
UKR@O;n
繁殖:
4hml GU/
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是少数能够群养繁殖成功的锥尾鹦鹉,群养繁殖需要提供数个巢箱,但成对饲养繁殖效果较佳,使用天然中空木头效果较好,难度不高,但由于市面上几乎全为野生鸟所以繁殖成果还是寥寥可数,适应环境且稳定后一年有机会可以繁殖好几窝,一次约产2-4颗蛋,孵化期约24-27天,约8个星期羽毛长成。
[ G^%)-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彩绘锥尾鹦鹉 (Painted Conure) m*w dW~
 
`'G wZ
彩绘锥尾鹦鹉与白耳锥尾鹦鹉长的非常相似,但身长较短,相似的亚种约有9 种,身上的颜色非常鲜艳,是属于较小型的锥尾鹦鹉,与一般Pyrrhura 属的锥尾鹦鹉一样比较安静,市面上亦有不少Pyrrhura 属(小太阳)的野生鸟。
Ijvv5;4YW1
体长:22cm(8.5吋)
e35bHD
分布:
Dvo~Cb65
分布在中美洲的巴拿马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圭亚那到秘鲁的东部,还有苏利南、盖亚那、哥伦比亚、厄瓜多、亚马逊盆地等地区。
$w{AOT/
整体概述:
yuowHLXm
大部分栖息于海拔600-2000m的森林或森林边缘地区中,通常成对或一小群一起活动,偶尔在树上觅食时或取食土块时会聚集较大的族群,有时会与金翅鹦哥(Golden-winged Parakeet)或珍珠锥尾鹦鹉(Pearly Conure)聚集在一起,时常至水源地饮水、沐浴,还会吃水边富含矿物质的土壤,食物有水果、种子、浆果、昆虫、花朵等,除了哥伦比亚及巴拿马的亚种族群在当地还不算少外,许多其它的亚种数量已经很少了,有的甚至有滨临绝种的危机;新引进的鸟儿容易紧张,并不会很吵杂,幼鸟好奇心强,信赖主人,是不错的宠物,喜爱洗澡与啃咬新鲜树枝,但有些易养成拔羽的习惯。
ai}qnC-/
繁殖:
'g'I~-
成对分开繁殖效果较好,但难度可能不低,一窝约产 4-5颗蛋,有时更多,但常常只有2、3颗有受精,26-27天左右会 孵出,幼鸟在第31、32天时可能会离巢,但还是由父母喂食,羽毛长成约需50天。
Y:%_7. D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绿颊锥尾鹦鹉 (Green-cheeked Conure) >\* QYE`
IuM\Q}^r
绿颊锥尾鹦鹉(绿颊小太阳)是最常见的小型锥尾鹦鹉之一,同时也是体型最小的锥尾鹦鹉之一,个性十分调皮、活泼、好奇、亲人,对人的接受度高,别于非洲系Poicephalus鹦鹉(塞内加尔、麦耶氏等),牠们不会成为只亲近接受一人的鹦鹉,所以相当讨人喜欢,虽然与其它锥尾鹦鹉一样并不以说话能力著称,但牠们安静又讨喜,所以很适合各种居家环境饲养;绿颊锥尾鹦鹉与赤褐腹锥尾鹦鹉(红腹小太阳,Maroon-bellied Conure)外表上非常相似,常被误认,绿颊锥尾鹦鹉的体色较淡较亮,胸前毛色较呈灰色,但主要辨识点是绿颊锥尾鹦鹉的尾部是红褐色,而赤褐腹锥尾鹦鹉的尾部则是绿色(但尾部底面仍是红褐色);有5种亚种,从外表无法分辨性别,须经由DNA鉴定或外科手术鉴定,有数种美丽颜色的变种,最常见的变种是黄边锥尾鹦鹉(Yellow-sided Conure),后来新改良出来的变种还有肉桂色(左图三那两只浅色的)和比较少的蓝色(左图二),最新的变种则是菠萝绿颊(左图一),颜色鲜艳,数量最少;绿颊锥尾鹦鹉在饲主良好照顾下可有25年或更高的寿命,一般来说平均寿命可能约10 -15年。
{J0Cq<
体长:26 cm (10 吋)
tUd6!s`cH
分布:
b'#S$sPsO
绿颊锥尾鹦鹉分布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巴西与秘鲁
;aX0At6
整体概述:
e}"%UdiKE
牠们通常栖息于各种林地、林间草原、落叶林、沼泽地等海拔2900 m以下的地区,群居性,一般都10至20只左右一起活动,习惯在树顶觅食,在分布的区域算是常见的鸟类,筑巢在树洞中,繁殖期可能始于2月,一窝产3-4颗蛋;绿颊锥尾鹦鹉是活泼的鹦鹉,成鸟刚饲养时会较害羞,有人接近时会躲入巢箱内,但适应力与生命力强,不吵闹,比牠们的近亲Aratinga类的锥尾鹦鹉安静许多,但在兴奋、高兴或想吸引主人注意时会鸣叫,牠们相当喜爱洗澡,常沐浴能使羽毛与皮肤维持良好的状况,许多饲养绿颊锥尾鹦鹉的人会遇到这些小家伙长大时会开始出现咬人的习惯,尤其在开始成熟的时期时(约9个月大到1岁时),但这个问题通常很快会解决;饮食上避免只喂食种子饲料,这对牠们的健康会大打折扣,蔬菜、水果、鸟饼干饲料等都需酌量喂食。
c!.:85dc"1
繁殖:
/<r_y Y8
与一般锥尾鹦鹉差不多,绿颊锥尾鹦鹉大约都在春夏开始繁殖,繁殖难度不高,整年都可能繁殖,大多数的绿颊锥尾鹦鹉都是多产的鸟儿,但也有一些不是;巢箱可使用直立式,巢箱规格同于鸡尾鹦鹉即可,牠们大概1岁有繁殖能力,但建议18个月大时再繁殖较理想,尤其是母鸟,一年可繁殖2 -3次,一次约产4-7颗蛋,通常为4至5颗,繁殖期间不宜过于频繁的开翻检查巢箱,因为有可能导致亲鸟受惊吓而伤害了蛋或雏鸟的情形,孵化期约24天,幼鸟毛羽长成需7至8周。
KXw}/o8[K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喉锥尾鹦鹉 (Blue-throated Conure) b=CdpV.&LV
 
z?o_=w<
蓝喉锥尾鹦鹉(蓝喉太阳)是Pyrrhura 锥尾鹦鹉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一般国内并不常见,因为牠是一级保育的鹦鹉,被当作宠物鸟的蓝喉锥尾鹦鹉数量并不多,而且一般市场上公鸟通常多于母鸟,手养鸟十分爱玩与调皮;公母无外表上明显的差异,但公鸟羽色较亮。
[T`ER "W
体长:30cm(12 吋)
!9JlAjTg
分布:
1o?wpYlh
分布区域小,栖息于巴西东南部临大西洋的沿岸地区。
c Rvod
整体概述:
_i\jI?V>q
栖息地一直遭持续的破坏,非法的捕捉卖至国际市场,导致牠们的数量逐年下滑,除了受华盛顿公约保护外,也受巴西国内的法律保护;蓝喉锥尾鹦鹉主要栖息在大西洋气候形态的雨林与森林边缘区,主要都是海拔400m以下的地区,群集性,主要都以8-12只左右一起活动或觅食,喜欢群集在高树枝头上,觅食时也多在树上找寻水果、花、浆果、种子等食物,活动时因为羽色的保护色所以不容易被发现,中午时分大多停止活动,待在成荫的树上休息,傍晚会群聚回到栖息的树上或巢穴,聚集时相当吵杂且引人注意;繁殖季可能在6-10月间,一窝约产2-4颗蛋;笼养的蓝喉锥尾鹦鹉对其他的鸟或鹦鹉有攻击性与侵略性,笼养鸟活动力强,刚饲养时很快即可适应饲主与新环境,大部分的时间都很安静,但有些鸟在早晚会比较吵杂,通常都喜爱淋浴;饲养上最好能多喂些水果、蔬菜等绿色食物,各类种子、谷物、核果等也都是主食;蓝喉锥尾鹦鹉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的保育类鸟类。
^:<VY -[e2
繁殖:
3eBP
繁殖蓝喉锥尾鹦鹉并不是很容易,有时容易发生亲鸟吃掉蛋,咬死幼鸟或不育雏的情形,幼鸟也不是很好手养,利用Pyrrhura 属的锥尾 鹦鹉来代孵代养幼雏效果不错;繁殖用的笼舍不要太大,单对繁殖,这样成果应该会比较好;繁殖期时有时对于巢箱的检查与打扰显的敏感,一窝产6-8颗蛋,孵化期约23-26天,50-60天后羽毛长成。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帽锥尾鹦鹉 (Black-capped Conure) /_;@Es'<
 
&W=W]~BY
黑帽锥尾鹦鹉(黑头小太阳)是Pyrrhura 小型锥尾鹦鹉里的一员,也是里面体型较娇小的种类,个性好玩活泼,价位不高,是很可爱的宠物鸟,也如同种小型锥尾鹦鹉一样不吵闹,是对鹦鹉有兴趣的初入门者良好的选择之一;黑帽锥尾鹦鹉 有两个亚种,性别无法由外表判断。
p[ (.;KB (
体长:25 cm (9.5 吋)
XU8&7RM$
分布:
`CB?BD
黑帽锥尾鹦鹉主要分布在西亚马逊盆地,包括秘鲁、玻利维亚、巴西等国境内。
t4G#AlTy]
整体概述:
xGCV{:iF
黑帽锥尾鹦鹉在野外的栖地主要在海拔300公尺以下的潮湿的低地热带森林,尤在安地斯山周围的丘陵地区林间地带更易见其踪迹,但东安地斯山丘陵地区数量较少,牠们多为群居性,通常约30只左右成群活动,繁殖期间时聚集数量则较少,黑帽锥尾鹦鹉 大都在树顶上觅食或群集,鲜少至30公尺以下的高度活动,繁殖期在2至3月间;人工繁殖鸟很容易饲养,牠们是活跃的鸟儿,但刚饲养时较害羞,也较怕人,常一有人接近就躲进巢箱,但一适应环境与天气后则十分健壮,可常喷水或供其沐浴保持良好羽毛状况与羽色,大部分的黑帽锥尾鹦鹉都会喜爱沐浴,饮食则同一般Pyrrhura 小型锥尾鹦鹉,以混合种子饲料和坚果为主食搭配蔬菜水果或是进口鹦鹉饼干、干粮等营养食物。
/ g^vn9
繁殖:
odG=K 5R
若饲养的为人工繁殖成鸟则难度并不会太高,一般以繁殖而言成对繁殖是比较理想的繁殖方法,巢箱使用一般鸡尾鹦鹉(卡美)用的直式巢箱即可,若鸟很怕人则可自行制作深度深一点的巢箱,通常鹦鹉对深度深、比较暗的巢箱比较有安全感,但记得钉上梯子供其进出巢箱爬行;黑帽锥尾鹦鹉是多产的种类,若将雏鸟移出手养整年都有可能繁殖,但必须妥善控制生产次数,若不间断的繁殖会大大影响往后繁殖品质与亲鸟健康甚至死亡,一窝产5-8 颗蛋,孵化期约25天,6 - 7 周幼鸟羽毛长成。
|']8FQ'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尖嘴锥尾鹦鹉 (Slender-billed Conure) 'n4^Ev
 
~o_cbVo^
尖嘴锥尾鹦鹉以及南方锥尾鹦鹉(Austral Conure)是Enicognathus锥尾鹦鹉里的唯二两位成员,外型与一般锥尾鹦鹉差距较大,细尖长的嘴喙是牠们独有的特色,其功能在野外主要是用来挖食核果以及挖掘地面上一些根茎类食物食用,其普遍度相当的低,无论是在国际鹦鹉养殖或国内市场上都非常稀少,相关信息非常稀少也使得尖嘴锥尾鹦鹉一直有层神秘面纱,但是宠物性佳且生命力强韧适应力强,外表特殊、稀有、繁殖成果缺乏是牠们受青睐的主要原因。
tmv= rb/
体长:40 cm (16 吋)
&]mdbO
分布:
rZ TS;@hsp
主要栖息于南美洲智利中部以及其部分离岛上。
.! ErLi!
整体概述:
s'sZm[<'
尖嘴锥尾鹦鹉 多栖息于森林地区与开阔的乡间郊区,栖息范围从海平面高度至2000公尺的高山地区,在冬季时也常于牧场农作区发现牠们的行踪,但是数目已大不如前,由于人为捕捉与栖息地大幅被人类破坏与掠取,尖嘴锥尾鹦鹉的数量持续下降中,有可能会在短期内变为一级保育类鸟种,牠们多成群数只至数百只集体活动,又时更有上千只群聚栖息的现象,有季节性的迁徙行为,天然食物包括了种子、嫩芽、根茎类、水果、农作物等;尖嘴锥尾鹦鹉大部分中空的树木中,也会筑巢于岩壁内、岩石裂缝、白蚁窝里,甚至没有巢穴时会自行在山壁中用树枝筑巢,繁殖季节介于11月至12月,通常一次生产3-5颗蛋;刚引进饲养时会比较胆小害羞,但是应环境速度快且良好,一旦适应环境获得妥善照顾后即非常健壮,因为来自于其原产地智利有许多寒冷的高山地方,所以牠们能耐低温,而且对气候的适应多半无虞,偶尔会吵杂,尤其在感到不安与威胁时,但与一般大型锥尾鹦鹉相比,牠们算安静很多了,多在晨昏时才作短暂的鸣叫,破坏力低,喂食上须达到营养均衡的配置,包括各种种子、谷物、坚果、蔬菜、水果、维他命、矿物质都应适量喂食;其安置方法最好是能采落地式室外笼舍,里面宜有植栽供栖息,因为牠们天性爱在地面上觅食活动,所以地面上宜有些可食性草类及植物。
dCM>Vgg>
繁殖:
^(E_nj}x
其繁殖成果不常见,且多于欧美国家,因为数量原本就相当少,尖嘴锥尾鹦鹉约于2至3岁时始有繁殖能力,成对繁殖效果比较好,牠们在繁殖期时敏感度高,所以尽量不要打扰其孵雏,切忌时常好奇开翻巢箱,尖嘴锥尾鹦鹉可能会发生咬蛋或弃蛋的情形,一次约产4-6颗蛋,但常有没授精的情形发生,孵化期约26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须8周,若由交由亲鸟育雏,幼鸟约9至10周左右会离巢,离巢2周后即会断奶。
Q>xyHZ 3e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鹦鹉(中南美洲) 73D \?~2Q

黑头凯克 (Black-headed Caique)
#5}5NuMx,
 
Ds2?,{d_
黑头凯克是十分好奇与爱玩的鹦鹉,适中的体型是理想的选择之一,台湾近年来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繁殖鸟的数目不多,公鸟与母鸟在外观及行为上几乎一模一样,若要精准地确认性别,经DNA测试是较有保障的方法;手养的黑头凯克幼鸟相当亲人与爱玩,国外的价格不低,常常与中大型鹦鹉的身价差不多,这种来自南美洲的可爱鹦鹉约有2种亚种。
x8}"',9}
体长:23cm(9 吋)
/HqoTklf
分布:来自南美洲的北部,北从亚马逊盆地的秘鲁、哥伦比亚到圭亚那,包含的国家还有巴西、委内瑞拉、法属圭亚那、盖亚那、苏利南、厄瓜多。
0mW@8]0f-
整体概述:
X= E3X8^=
主要栖息于低海拔的地区,喜爱栖息在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地,群居性,繁殖期外通常成对或聚集10只左右在树上觅食,有时会聚集至30只以上,在当地算是常见鹦鹉;繁殖期依地方而不同,哥伦比亚约4-5月,委内瑞拉约4月,法属圭亚那约12-2月,苏利南10-11月,一次通常生3颗卵;笼养的黑头凯克偶尔会吵闹,尤其是早上与傍晚,很快可适应新环境。
gh;ebc[
繁殖:
Tc2XzI|
野生黑头凯克在国内有日渐增长的情形,且从外表分辨性别几乎不可能,购买时需多留意,选择两对成鸟分开饲养(在笼舍相邻的情况下)对繁殖可能较有帮助,未繁殖的那对会被先繁殖的感染刺激繁殖欲望与行为;繁殖期时相当具攻击性,饲主观察巢箱时须注意,以免惊吓到亲鸟或被咬伤,一次约产3颗蛋,孵化期26天,幼鸟约在55天时大部分羽毛长齐,在60-70天时开始会离开巢箱独立活动。
xM_o-GT$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腹凯克 (White-bellied Caique) Tud0+FhBz
br;^<O%.
白腹凯克(金头凯克)在国内外的数量都比黑头凯克少,价钱也比较高,外表、体型、行为都与黑腹凯克非常相似(除了头部与喙部的颜色以外),分布地区不如黑头凯克来的广,有3种亚种,外表差异不大;白腹凯克与黑头凯克在国外的价格都与一些中大型鹦鹉一样高,与黑头凯克一样牠们的个性非常顽皮爱玩且好奇,非常受人喜爱,很适合作宠物鸟,幼鸟与成鸟在台湾的数量都很少,能学会几句简单的话。
jZa)6^aG>
体长:23cm(9 吋)
WYm@XcaA
分布:
"dTHrVqo
主要分布在亚马逊河流域,巴西、玻利维亚北部、厄瓜多东部、秘鲁都是牠们的栖息地。
,}/Y;U#p
整体概述:
|*D8guIF}G
白腹凯克的幼鸟看似黑头凯克,因为幼鸟的头部有黑色的羽毛,黑色羽毛的分布较不像黑头凯克的密集与黝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而变成美丽的橘黄色,腹部也会在2至3岁时变成纯白色;栖息在靠近水源区的低地雨林内,在其分布区南方的干燥森林也有牠们的族群,行为与黑头凯克非常类似,繁殖季外常成对或小群群集活动,在当地属于常见的鸟类,但栖息地严重破坏使数量正明显下降中,繁殖期约在1月,常筑巢于30m的高树上,窝卵数约为2-4颗;笼养的白腹凯克偶尔会发出尖锐刺耳的叫声,相当活泼与好奇,啃咬力强,须提供新鲜树枝或玩具等东西供牠们啃咬,只能与同类饲养在一起;如欲细分白腹凯克的亚种可分为3种 ─ 白腹凯克(Pionites l. leucogaster,也就是上图所示的绿脚种,数量比较稀少)、黄腿凯克(Pionites l. xanthomeria)还有黄尾凯克(Pionites l. xanthurus)。
qIO><qN7
繁殖:
)@hCVY
白腹凯克的繁殖并不如黑头凯克常见,有些公鸟繁殖期时会对母鸟有攻击性,繁殖期多在1月至6月间,繁殖期时一天会交配数次,3、4个礼拜后母鸟会开始下蛋,在第一颗生下的前7至10天母鸟的腹部会明显地胀大,一窝通常生2-3颗蛋,孵化期约24-26天,白腹凯克的幼鸟的成长速度很慢,比大部分的鹦鹉幼鸟都慢,30-40天大时才会开始生出毛管,羽毛长成约70-80天, 90天后离巢;与黑头凯克一样,多对繁殖(成对饲养)会互相感染繁殖气氛,一对有巢态后进入繁殖阶段,之后其它对会陆续跟进。
+~90S[Yer

@{!& ro
(HHW3zJ
[&Qr nYFXk
\%fv Ri

和尚鹦鹉 (Monk Parakeet)
R2C}~,Y
 
i27 *fq
和尚鹦鹉约有4种左右的亚种,牠们的生命力非常强韧,能耐严寒,而牠们的说话能力是中型鹦鹉中不错的种类之一,在全世界所有的鹦鹉中只有牠们与一些爱情鸟是自己筑巢繁殖的,手养的和尚鹦鹉十分可爱,喜欢亲近主人,市售多为野生鸟,近年来进口的野生鸟数量非常多,价格相当低下,和尚鹦鹉有许多种的变种-蓝色、白色、派落、黄色、肉桂色等,但是变种的价格比原生种贵很多, 仅有蓝色较常见,约有4种亚种。
q7:=p;Wd
体长:27-33cm(10.5-13吋)
9$*A7y8QIs
分布:
X/}F9M"
分布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至巴塔哥尼亚间的安地斯山脉以东地区,包括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国家,许多逃脱和尚鹦鹉也在美国的加州、佛罗里达州、芝加哥、纽约等地及一些欧洲国家生存定居。
C*X=DqPw
整体概述:
gL$b&U]j2)
由于和尚鹦鹉的超强生命力,使得即使身处自然环境相差许多的非原生地也能顺利存活,以美国为例,许多逃脱后的和尚鹦鹉都在当地顺利的生存下来,而且由于牠们完全自己筑巢的本领使牠们不需树洞就可繁殖,而且十分多产,使得美国野外的和尚鹦哥越来越多,在都市经常筑巢在电线竿上,即使像芝加哥、纽约冬天如此严寒会下雪的气候,牠们也能安然生存,有鉴于此情形,美国农业局为了怕牠们过度繁殖成为破坏农作物的害鸟,特别制定了禁令,约有10个州左右不能饲养、贩卖、繁殖和尚鹦鹉,加州、乔治亚等等,有些州如要饲养需经过登记,并给予套上脚环,也有一些州只准许繁殖业者或鸟商有执照地繁殖与贩卖,但是并无发现牠们有明显地造成农产品的危害;在南美洲牠们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干燥开阔林地、有荆棘灌木丛与仙人掌的热带稀树草原、棕榈树林、农业耕作区等地区,常在树间与地上觅食,有时会与鸽子等其它种类的鸟一起觅食,群居性,大部分的和尚鹦鹉都将巢密集的筑在彼此附近,通常筑巢所需的树枝来自于灌木丛,牠们将巢穴做的非常大,进入巢穴后约分有3 个巢室,最里面的是下蛋育雏的巢室,公鸟则在最外面的巢室巡视保护牠们的巢穴,繁殖期在10-12月,通常产4-6颗蛋,也有1-11颗的纪录,常至农田觅食而造成农业损失;笼养的和尚鹦鹉生命力非常强韧,喜爱洗澡,有时非常吵杂,可成群饲养,由于啃咬力强,须提供新鲜树枝供啃咬,巢箱边缘最好加上坚硬的金属以防啃咬破坏。
.8(^_rFU
繁殖:
}QJ.r!OU`
和尚鹦鹉是容易繁殖的种类,适合入门者繁殖,全年均可繁殖,成群饲养繁殖的效果也不错,由于牠们能自己筑巢,如不用巢箱繁殖,须准备大量的树枝供牠们作巢,不过不用巢箱比较麻烦,幼鸟也不易移出手养,一窝约生4-8颗蛋,孵化期23-26天,8-10个星期羽毛长成。
}b{wk_FE
j3\Uvo2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鹰头鹦鹉 (Hawk-headed Parrot) 871?9\n
 
vGny$yv
鹰头鹦鹉是非常独特与美丽的南美洲鹦鹉,有2种亚种,主要外表的差异是鹰头鹦鹉-Hawk-headed Parrot(Deroptyus accipitrinus)的额头是白色的,而另一种巴西鹰头鹦鹉-Brazilian Hawk-headed Parrot(Deroptyus fuscifrous)的额头则是灰褐色的,在台湾市场上不普遍,主要原因可能有价位高、饲养上较不如一般中大型鹦鹉容易、繁殖成果少,适应环境困难等因素,市面上所见多为野生鸟,虽然牠们可以是很爱玩与活泼的宠物,但性格上较不稳定,成熟后可能变的有侵略性与难以预料的情绪变化,所以将牠当作宠物鸟的人不多。
S t-C/jX=
体长:35cm(14吋)
:ZKr 7zn@
分布:
A)Z1J_2
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亚马逊河流域、法属圭亚那、苏利南、盖亚那、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秘鲁等地。
Im!a_ %@y
整体概述:
tx8b#
鹰头鹦鹉是栖息在低地雨林的鹦鹉,喜爱生活在大河边的山丘雨林地区,在草原中鲜少看见牠们的踪迹,牠们的群居性并不是很强,成对或3、4只一起活动,通常很少超过10只聚集在一起,偶尔较大群聚集时也不常超过20只,是该分布地区数量最少的鹦鹉之一,常在树梢间觅食,天然食物有种子、水果、嫩芽、浆果、棕 榈果实等,通常筑巢于10m以上的树洞中,也会使用啄木鸟弃置的树 洞,繁殖季约在12-4月,产2-3颗蛋;鸟舍中的鹦头鹦鹉活泼且好动, 兴奋时或警戒时会扬起颈后美丽的羽毛,新引进的成鸟容易紧张与不安,适应环境速度慢 ,就算是养了一阵子,有些对于些微的环境改变还是非常敏感,如适应不良,拔羽症是常见的现象,牠们的个性较不稳定,即使是手养非常驯服的鹰头鹦鹉也可能一下很活泼近人,一下子突然有攻击性,这种情形尤其在成熟时容易发生,当然不是每只个体都一样,但与其它中大型鹦鹉相较之下,鹦头鹦鹉较不适合当宠物 ,牠们的领域性较强,在适应环境后不要常变动周围环境,牠们会变的很健壮,乖驯的鸟可能只亲近主人,喜爱洗澡,啃咬力强,最好常常提供新鲜树枝,水果是日常饮食最重要的食物。
(XS~8V,C.O
繁殖:
~9Y^?2(
鹰头鹦鹉的繁殖很少见,提供大的笼舍,尽量不要打扰牠们,繁殖期时公鸟的侵略性很强,会攻击甚至杀死母鸟或幼鸟,有时候应头鹦鹉是很不称职的父母,将蛋移出人工孵化有时较可保障幼鸟的安全,对于饲主检查巢箱的动作显的不安,求偶发情时会扬起颈部的羽毛,一次约产2-4颗卵,孵化期约26-28天,羽毛长成约8-10个周。
~wT*~7#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洋鹦哥 (Pacific Parakeet) xiEpj]&I:
 
5|N8bG }
太平洋鹦哥是常见的南美洲小鹦鹉,从小养起可成为有趣的宠物,牠们体型虽小,但是胆子却很大,不怕任何人与事物,有些公鸟只让主人触摸接触,排拒陌生人,母鸟则较易和他人亲近,最好自幼就好好做好互动,虽然大部分的太平洋鹦哥是很可爱的宠物,但有一些容易起忌妒心,性情不稳定或繁殖期具攻击性等行为,市面上也有多种不同颜色的变种。
Yy0Ij?0
体长:13cm(5吋)
^*TaeTK
分布:
Iv3 aHx
从厄瓜多西部至秘鲁西北部境内安地斯山脉旁的太平洋沿岸地区。
x6MxedANOE
整体概述:
=|>f/{}
主要栖息在干燥的林地,如荆棘灌木丛、落叶性森林、香蕉与芒果园等从海平线至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繁殖期外通常4-10只左右成群活动,在觅食区有时也会聚集数百只,天然食物有种子、浆果、水果、仙人掌的果实等,筑巢于树洞里,通常在1-5月间进入繁殖季,窝卵数约4-6颗,有时一次连续扶养两窝;笼养的太平洋鹦哥是安静的鹦鹉,刚买的鸟儿较害羞,但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对其他的小鹦鹉有侵略性,如一直关在小笼子中易变的肥胖,欢喜洗澡。
k'>~Ek79
繁殖:
$,F/`IM:]
难度不高,建议成对分开繁殖,全年都可繁殖,通常 一窝产4-6颗卵,孵化期20-22天,羽毛长成需4-5星期,幼鸟约于10个月后就成熟了,但是至少等到他们 2岁时在让他们繁殖会比较理想。
1uAXR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灰颊鹦鹉 (Grey-cheeked Parakeet) \iUWq~To-^
h'%2(Bb[t
灰颊鹦鹉在许多地方是相当受欢迎的宠物鸟,然而在台湾的信息或知名度却相当低,牠们是属于Brotogeris属的鹦鹉,这属鹦鹉(包括Canary-winged、White-winged、Cobalt-winged、Golden-winged、Tui、Orange-chinned、Plain Parakeet)在台湾普遍度极低,甚至几乎没有什么进口纪录,这属的鹦鹉以易驯服、乖巧、亲近主人闻名,是许多欧美国家很受欢鹦鹉种类,灰颊鹦鹉外表相当可爱,个性大胆不怕人、易乖驯、聪明,他们很喜爱躲在可遮蔽的地方以及口袋内,所以又有口袋鹦鹉的昵称,也是许多人认为的完美宠物, 能学会许多句话,其寿命可达二三十年。
&~*A<FJ8t
体长:20cm(8吋)
H*Zs +&x
分布:从厄瓜多西南方太平洋岸到秘鲁的西北地区,栖息地相当小。
4s<%R \PM
整体概述:
[R&9u2Cr
灰颊鹦鹉栖息在各种林地内,干燥的森林、热带林区、灌木丛、农垦区,栖息地多为低海拔地区,偶尔在1000多公尺以上的地区也能瞥见其踪迹;一般多成对或10几只一起活动与觅食,偶尔会上百只群集,也会与其它鹦鹉如锥尾鹦鹉(Conure)、派尔诺斯鹦鹉(Pionus)一起群聚活动,喜爱在树冠层间活跃地玩耍,动作敏捷,鸟群声音通常很明显而易发觉,常取食于花、种子、嫩芽、果实类、昆虫等;也外的灰颊鹦鹉多在一至三月间;新引进的鸟儿在适应环境后即相当强健,能适应高温与寒冷的天气,笼养鸟相当活跃好动,但野生鸟刚引进时容易发生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情形,一些进口鸟刚开始也有可能有消化道的问题,所以适合观察检疫约一个月后再引入至鸟舍中,幼鸟时期嘴部颜色会比较黑,完全变蜡色约需半年,半年后的幼鸟外表即相同于成鸟体色,所以半岁后的鸟儿判断年纪并不容易,性别也须做鉴定无法肉眼辨识,但公鸟的头部与嘴部通常比母鸟大;喂食上除以混合种子为主食外,灰颊鹦鹉相当喜爱水果类食物,足量的蔬果类食物也须常常供应。
C0E}
繁殖:
sYu ]#eBWv
灰颊鹦鹉并非很容易繁殖与多产的鸟种,成对繁殖多比群养繁殖的成果佳,所采的笼舍若以繁殖来说不需要太大即可达到成功繁殖的目标,约一般市面上三尺笼即可,巢箱可使用一般鸡尾鹦鹉(卡美)或小型锥尾鹦鹉(小太阳)的巢箱即可(指直式有梯的巢箱非台湾传统的横式卡美巢箱),母鸟一次繁殖月会产下4至6颗卵,幼鸟孵化期约为26天,照顾良好其繁殖寿命可超过20年。
3xPPM^Jd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翅&白翅鹦鹉 (Canary-winged & White-winged Parakeet) f MaPT:
 
'{G` H0U@E
黄翅鹦哥共有3种亚种-黄翅鹦鹉(Canary-winged Parakeet)、白翅鹦鹉(White-winged Parakeet)、班氏鹦鹉(Behn';s Parakeet),外表都很相似,是很美丽的鹦鹉,偶尔会吵闹,喜爱与人亲近,是好奇与爱玩耍的小型鹦鹉,但成鸟较为害羞。
j/51j@^L
体长:22-25cm(8.5-10 吋)
6fSqLm%9@
分布:
U,XvT' k+
分布地区很广,栖息在南美洲安地斯山以东地区,包括巴西的亚马逊盆地、玻利维亚、巴拉圭、哥伦比亚、厄瓜多、秘鲁及阿根廷。
hFddkV
整体概述:
)-9%'rE.k
牠们栖息在各种不同自然型态的地区,开阔的热带草原、潮湿的雨 林、季节性的森林、都市中的公园等都是牠们经常栖息与活动的地方,群居性,通常成一小群活动,偶尔在栖息处会大群地聚集,群聚在一起时通常很吵杂,绿色的体羽提供了良好的保护色,筑巢于树洞中,繁殖期约在5-7月;黄翅鹦哥的体色较白翅鹦哥体色淡,呈淡绿色,牠们算是中度吵杂的鹦鹉,很快能适应新环境,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健康。
/@P9|c kt
繁殖:
$3@~c(,We
繁殖这类鹦鹉并不常见,有可能是因为许多繁殖者以群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导致成果不彰,成对分开繁殖的效果应较好,因为可能一对成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较能刺激牠们繁殖,对巢箱的检查较为敏感,一窝约产3-6颗蛋,孵化期约需22-24天,7-8个星期后羽毛长成。
--x*p@T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13976351999    站长联系QQ:713767   
站长微信:13976351999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pet86.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宠物论坛

GMT+8, 2025-4-19 15:44 , Processed in 0.01260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海南犬业协会

© 2001-2020 中国宠物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