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宠物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prettygirl

[鸟] [推荐][转帖]====世界鹦鹉种类资料大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冠亚马逊鹦鹉 (Yellow-crowned Amazon) {0kqv*`
 
8=&mdP=b
黄冠亚马逊(单顶帽、小黄帽)与其它黄头系亚马逊一样是很聪明的种类,共有4种亚种,除了原生种外(Amazona o. ochrocephala,见左图),其它三种都很少见,其中包括了巴拿马亚马逊(Amazona o. panamensis,见右下图)、马拉乔黄冠亚马逊(Amazona o. xantholaema)与奈特洛氏亚马逊(Amazona o. nattereri);黄冠亚马逊外表虽不如双黄头亚马逊漂亮但是价位比较便宜,体型则差不多,嘴部为黑色,头部黄羽仅头顶小部分分布,容易与双黄头亚马逊区分,学话能力佳,人工繁殖鸟不怕人且与饲主互动频繁,但市面上所见多为野生鸟。
h]EKm74j
体长:
:lG~l<}t
36-40cm(14-16吋)
>;m*oxe3<
分布:
tPKr<h)@
栖息于从中美洲的巴拿马到南美洲的巴西东部及玻利维亚的北部。
X:,-t-2
整体概述:
%kfZ Rd5
黄头亚马逊栖息在各种地区─开放的林地、热带稀树草原、沼泽地、潮湿森林的边缘地带、农耕区及市郊等地区,大多生活在500至750m的低地内,通常成对或一小群约10-30只活动,但偶尔聚集300只以上,主要在树上觅食,但也会到玉米田寻找食物;在哥伦比亚繁殖期在12-1月,在委内瑞拉2至5月;在人为饲养下的黄头亚 巴拿马亚马逊 马逊是活泼吵杂的鹦鹉, 生命力强,在适应新环境时均无太大的困难,喜爱洗澡与啃咬东西,可提供新鲜的树枝,繁殖期外可与其它亚马逊鹦鹉一起饲养 ,但还是成对饲养最为理想;野生鸟的滥捕与严重栖息地破坏,黄冠亚马逊的亚种巴拿马亚马逊已列为华盛顿公约Appendix I 之一级保育鸟种,而黄冠亚马逊仍为附录二之鸟种。
%H%0:;1_
繁殖:
Y@G<=
成对繁殖效果较好,通常4月进入繁殖期,繁殖期间有攻击性,尤其是公鸟为保护巢穴,在有人接近时通常很具侵略性, 发怒时甚至会攻击母鸟或幼鸟,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打扰,一窝约2-4颗蛋,孵化期约26-28天,2个月后羽毛长成。
KrS(}j'c4

: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双黄头亚马逊鹦鹉 (Double Yellow-headed Amazon) vWojEfe e
 
z<>$\Q/
双黄头亚马逊(大黄帽、皇冠黄帽-玛莉亚、麦格纳)有数种亚种,由于牠们的聪颖、出色的学话能力、逗趣与饲主的互动,使得双黄头亚马逊成为相当欢迎的宠物鸟;一般是分为大黄帽、崔斯玛莉亚与麦格纳,主要的差别是头、肩、胸上黄羽的多寡,但是牠们却都是血缘相近的不同亚种,一般人工繁殖的大黄帽价格不低,而麦格纳与崔斯玛莉亚双黄头亚马逊价格更是高于大黄帽许多,大面积的黄羽分布非常容易抓住人们的目光,双黄头亚马逊可以说是在可以买卖交易的亚马逊鹦鹉中最美丽迷人的种类;牠们的说话能力非常好,与灰鹦及黄颈亚马逊是属于同等级的说话高手;台湾的数量并不多,由于盗捕野生鸟至鸟市贩卖、走私外,栖息地的大幅遭人为破坏使得野外的数量可能低于7000只,处境日益危急,尤其在墨西哥东北部的族群数量下降的最严重,亚种信息方面,总共约有4种亚种 ─ 贝利兹黄头亚马逊(Amazona o. belizensis)、墨西哥黄头亚马逊(Amazona o. oratrix)、麦格纳黄头亚马逊(Amazona o. magna)、崔斯玛莉亚黄头亚马逊(Amazona o. tresmariae)。
U%Kh#Tk
体长:依亚种不同,约36-40cm(14-16吋)
rp[6B
分布:
{ll 1yMFO
大多数分布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及其岛屿(崔斯玛莉亚岛),在瓜地马拉与洪都拉斯也有牠们的族群。
T2wpH
整体概述:
l::/(3H?
双黄头亚马逊有数种亚种,双黄头亚马逊会在6、7岁后或更晚后头部的黄羽才会长到整个颈部与胸部,但依年纪、血统等不同会有差异,一般的大黄帽其头、胸、腹、肩等部位并不如麦格纳与崔斯玛莉亚双黄头亚马逊有着大面积的黄羽分布,但年纪大的大黄帽也会有整个头部甚至颈部都变成黄色的机会,会依每只个体而有不同;而国内区分双黄头亚马逊也就是皇冠黄帽主要有两种亚种─崔斯玛莉亚双头黄头亚马逊(Tres Maria Double Yellow-headed Amazon)与麦格纳双黄头亚马逊(Magna Double Yellow-headed Amazon); 双黄头亚马逊栖息于热带稀树草原、落叶林、太平洋沼泽森林等,大部份栖息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地,多成群或一小群活动,由于栖息地严重的破坏,以及人为盗捕的猖獗,使的野外数量大幅下降,在1994年时的数量估计低于7000只,而以墨西哥东北部的数量下降的情形最为严重;食物有种子、嫩叶、棕榈树果实、无花果、核果、水果等,可能有时会造成玉蜀黍、香蕉、芒果等农业作物的损害;分布于南部的族群的繁殖期约在2-5月间,北部的族群约在7月;由于台湾买卖野生鹦鹉的情形猖獗,使得亚马逊鹦鹉的繁殖被视为难度非常高的种类,建议各位购买合法进口的人工繁殖成鸟或有繁殖过的成鸟,给予适当的照顾,牠们繁殖的情形其实并非非常困难,虽然价格便宜的多,抵制拒买野生走私鹦鹉与经不法商人合法化进口的野生鸟是每位真正喜爱鹦鹉的朋友应进的本份,切勿愚昧地想要轻易繁殖野生亚马逊鹦鹉,通常野生亚马逊没有过10年是很难有机会繁殖的,而且还要在有一公一母的情况下;人工繁殖双黄头亚马逊不怕人,成鸟有时有相当的侵略性,与人互动佳,而若当宠物鸟,公鸟在性成熟时可能会对饲主有攻击性以及侵略性(约在5-12岁时),但并不表示每只黄头亚马逊都会有相同情形;与黄颈亚马逊情形类似,牠们是相当受欢迎的宠物鸟,野生鸟交易未曾间断,加上人类对栖息地愚蠢的长期破坏,CITES(华盛顿公约)已将除了麦格纳双黄头亚马逊外的-Amazona ochrocephala oratrix、Amazona ochrocephala belizensis、Amazona ochrocephala tresmariae 等大部份黄头亚马逊亚种列入一级保育名单。
tdIb!60I
繁殖:
J^3_,m$T
适应环境后的双黄头亚马逊会变的很强壮,繁殖期时变的有攻击性,公鸟会在巢箱外守卫,有人接近时会扬起颈部的羽毛欲作攻击状,孵化期间不要时常开翻巢箱,繁殖期时多补充各种营养的食物给亲鸟,一窝约产2-4颗卵,孵化期28-30天,羽毛长成需2个月。
)Up<n*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顶亚马逊鹦鹉 (White-fronted Amazon) $qZ 4"
 
DSgBuX@a
白顶亚马逊(白帽)是体型最小的亚马逊鹦鹉,牠们共有3种亚种,如要细分可分为白顶亚马逊(Amazona a. albifrons,见右图)、苏诺拉白顶亚马逊(Amazona a. saltuensis)、小白顶亚马逊(Amazona a. nana),国内所进口的成鸟多为野生鸟。
b.VLQq
体长:23-26cm(9.5-10.5吋)
rV_gC~
分布:
Jrlium
依亚种不同分布在墨西哥各地。
HlkA)G
整体概述:
?vTmG]:6@
白顶亚马逊生活于各种不同型态的地区,有干燥地区、热带雨林、开放的森林地、农业地带、沙漠地区等等,在当地算是常见的鹦鹉,成对活动,繁殖期外会小群约20只左右一起活动,不太怕人,牠们在栖息的树木上常聚集上百只 ,常见到和黄额亚马逊(Yellow-lore Amazon)聚集,食物包括种子、核果、嫩芽、浆果,也常于农作区内觅食,造成农作物的损失;笼养的白顶亚马逊是中度吵杂至吵杂的亚马逊鹦鹉,新进的白帽亚马逊幼鸟比成鸟更快适应新环境与主人,适应的情况也较好,适应环境期间对肠胃的细菌感染很敏感,饮食卫生需多注意,一旦适应即变的健康与强壮,啃咬力强,定期提供树枝、玩具等耐咬的安全无毒物品供啃咬。
_0iSw6m1
繁殖:
\HaFi;Z
成对繁殖效果较好,但人工繁殖鸟难寻,繁殖野生鸟机率又微乎其微,所以国内繁殖成果非常少见;一般在5月进入繁殖期,室内的话可能会较早,建议巢箱使用25 x 25 x 50 cm规格,入口4cm,繁殖期或繁殖期前时可能变的聒噪,一窝约产3-4颗卵,孵化期26-28天,约7个星期羽毛长成。(左图为罕见肉桂色变种)
+>W/@J~x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额亚马逊鹦鹉 (Red-lored Amazon) _2lb0WMP.
 
~P"[jCKA?
红额亚马逊(红帽)是台湾常见的亚马逊鹦鹉之一,价格较便宜,牠们约有4种亚种,外表差异小,主要差别在面部黄色、绿色或蓝色羽毛的差别,年纪较小的幼鸟额头上的红色羽毛分布较少,会随着年纪而增加。
#H0v`8fd
体长:31-36cm(12-14吋)
#S9t3i2
分布:
ZihfG_RM@
北从墨西哥到南美洲北部,还有族群分布在巴西境内的亚马逊流域。
=l4G0abf
整体概述:
<_J3_
栖息在各种林地,包括热带雨林、红树沼泽区、热带稀树草原、农耕地等海拔1100m以下的地区,成对或成群约100只左右活动,在觅食时数量会聚集更多,食物有无花果、种子、咖啡豆、芒果、棕榈树果实等,通常在树上觅食,筑巢在中空的死树中,繁殖期约在2-6月间;在当地是还算常见的种类,但严重的盗捕情形与栖息地破坏使的牠们的数量正在快速地下滑中;牠们与些高价的亚马逊鹦鹉比起来,价格算是较容易负担 的种类,由于牠们喜爱啃咬东西,饲养牠们最好提供新鲜或枯碎的树枝供牠们啃咬,刚从国外引进的鸟适应期时温度最好不 低于摄氏22度,牠们适应期间对环境的变化或改变可能很敏感,一旦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
aZrxAd
繁殖:
qzL}tN
在亚马逊鹦鹉繁殖中牠们是常见的种类,成功的繁殖也较多,国内一直在亚马逊鹦鹉的繁殖上乏善可陈 ,有部分原因应归咎于野生鸟的买卖,价格虽便宜,但是繁殖这些来自野外的可怜鸟儿的确是件难事,合法进口的人工繁殖鸟中红额亚马逊算是繁殖难度比较低的亚马逊鹦鹉,牠们约在4月时进入繁殖季,一窝约产2-3颗蛋,有时4颗,孵化期28-30天,羽毛长成8个星期。
~@z:|fj#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紫冠亚马逊鹦鹉 (Lilac-crowned Amazon) L.5u7o{{@
 
tz43&
冠亚马逊(紫帽)在台湾进口的数量不多,是非常美丽的亚马逊鹦鹉,头上淡紫蓝色的羽毛与前额的红羽是他们的特征,体型较小于大型的亚马逊鹦鹉,是中型的亚马逊鹦鹉,成鸟比较不若一些常见受欢迎的亚马逊鹦鹉活泼亲人,个性较为独立谨慎,自幼手养的幼鸟会成为十分可爱的宠物鸟,共有2种亚种。
rtMU)~w
体长:约34cm(13.5 吋)
ekgwMkrCq
分布:
Bozkbtt[
分布在墨西哥境内的太平洋西岸地区,美国有许多逃脱的笼养鸟生活在野外。
.ww7<_$4?a
整体概述:
w O"@~
最常栖息在山丘林地及山上的热带低地的落叶性森林到高地的林地中,尤其喜欢栖息在盆地内溪流旁有茂盛植物生长的峡谷地形,大部分生活于海拔600-2000m以上的地区内,食物尤其钟爱无花果,偶尔会在玉米田或香蕉等农作物区觅食造成农业损失;成对或集体活动,在干季时聚集的数量较多(有时多至300只),也会多达1000只左右一起聚集在栖息处的树上,有季节性迁徙的行为,飞行时通常发出沙哑的叫声,筑巢在中空的树洞中,有时使用啄木鸟用过的洞穴或树上的白蚁窝,繁殖期依地点不同分别在2月及5月,栖息地的大幅消失已使得紫冠亚马逊野外的数量饱受威胁,而且十分脆弱;笼养鸟有时会十分吵人,但若饲养于空间大的鸟舍中则会安静许多,笼舍中的紫冠亚马逊相当活泼,很快地能适应新环境及饲主,通常适应期过后即十分健康强壮。
>J"L(+u 7
繁殖:
' :+'J]
因为紫冠亚马逊对其他的种类可能有攻击性,成对分开养繁殖较为理想,使用30 x 30 x60公分左右的巢箱,入口8cm,繁殖期约在5月,繁殖期的前后可能变的相当吵杂,因不像黄头系亚马逊一样活泼亲人,过度打扰会有反效果,公鸟在求偶时通常会竖起颈部的羽毛,摆动尾部及翅膀,一窝约产下2-3颗蛋,孵化期28-30天,约8星期后羽毛长成。
"}ZnNo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绿颊亚马逊鹦鹉 (Green-Cheeked Amazon) g)}pi9J61;
 
8W$l %s"
绿颊亚马逊是濒临绝种的亚马逊鹦鹉之一,野外数量只剩3000到6500只左右,个性比较不像黄头亚马逊或蓝顶亚马逊等般活泼好动;绿颊亚马逊也是一级保育的种类,人为盗捕及栖息地大幅遭破坏是族群数量衰退的主要原因。
GygeN?0G`j
体长:约33cm(13吋)
8Y7L9 3
分布:
89 VA ob
大部分的族群栖息在墨西哥的东北部,冬天时有部分可能会迁徙到美国德州的南部。
Mk=1Tq
整体概述:
P&TU:N_T
喜爱居住在河流边的林地、森林的边缘地带、丘陵地、农耕区和一 些干燥或半干燥的热带低地中,偶尔会和红额及黄头亚马逊聚集 在一 起 ,成对或成群活动,有时会聚集数百只;由于栖息地破坏与违法宠物鸟买卖的高获利而带来的严重盗捕情形,再加上许多在农作物区觅食的绿颊亚马逊遭到农民射杀,使牠们的数量锐减至3000-6500只;筑巢于枯木树洞中,也会筑巢在啄木鸟放弃的树洞,繁殖季介于3-7月间;在鸟舍中应提供新鲜树枝供牠们啃咬,人工繁殖的绿颊亚马逊可以很快的适应新环境,早晨及傍晚可能很吵杂,喜爱洗澡,适应环境后十分强壮;在华盛顿公约中牠们被列为附录一的一级保育类鹦鹉。
z`n@ M3Z-
繁殖:
?sPS(y,5
繁殖期间会对饲主有攻击性,求偶期间可能会比较吵闹,由于生性比较害羞,繁殖期要尽量避免打扰,有时对于饲主观察巢箱的举动会显得紧张与不安,窝卵数通常为2至3颗,孵化期约28-30天,2个月左右羽毛长成。
"75g\/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巴亚马逊鹦鹉 (Cuban Amazon) }0LP,Gy}Z
 
mHHH%E+c
古巴亚马逊是濒临绝种的亚马逊鹦鹉,与牠血缘相近亚种约有4种,都是一级保育的种类,原生种 已不多见,其它亚种再人工饲养数目上更是稀少,在1988所做的数量调查,所有亚种加起来只有5000只上下,现今的数量比当初更为稀少,藉由人工繁殖与栖息地保护、防止盗捕是保育团体正在做的复育工作。
S1@!ZU/.
体长:依亚种不同约32-34cm(12.5-13.5吋)
P%TeBjE|
分布:
FCE> oFiH
依亚种不同分布在古巴、松木岛、大开曼岛、小开曼岛、开曼巴克群岛、巴哈马群岛等地。
3(&@ $ ^I
整体概述:
d=j[l
其亚种除了古巴亚马逊(Amazona l. leucocephala)外还有1、西古巴亚马逊(Amazone l. palmarum)、2、开曼岛亚马逊(Amazona l. caymanensis)、3、开曼巴克岛亚马逊(Amazone l. hesterna)、4、巴哈马群岛亚马逊(Amazona l.bahamensis),主要差异在于头部、腹部的毛色的不同;栖息在松树林、干燥的常绿树林、棕榈树林等各种林地,偶尔出现在农业耕作区,觅食时通常都是小群聚集活动,但食物充沛食也有大批聚集的情形,食物包括水果、嫩芽、松子、浆果、种子、核果等,偶 尔会在农作物田内觅食;繁殖期始于3-8月,筑巢在树洞中,也使用啄木鸟的巢穴及白蚁窝,因栖息地破坏、盗捕作为宠物买卖和引入外来的小型掠食者,所以牠们的数量已非常稀少,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是濒临绝种的一级保育类鹦鹉。
: `,9# j
繁殖:
{Ep}Z2|Q
鹦鹉繁殖业中仅有少数的数量,母鸟2岁后才会繁殖,公鸟则须3年, 但还是宜等至成熟点繁殖较理想,巢箱宽度至少等于牠们身体的长度,深度至少体长的3倍高,4、5倍高也许更好,入口最好比身体厚度窄一些,繁殖期对饲主可能有攻击性,繁殖期间最好将不必要的干扰降自最低,因为亲鸟领域性强且对于饲主检查巢箱很敏感,一窝通常生2-3颗蛋,孵化期约28天,幼鸟约在8-10周时羽毛长成。
](~@{ WrN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橙翅亚马逊鹦鹉 (Orange-winged Amazon) %_cab?=W
 
0Gg|dwdi
橙翅亚马逊是体型较小的亚马逊鹦鹉,也是较普遍的亚马逊鹦鹉之一,价位也不像许多亚马逊鹦鹉一般地高,在苏利南当地是数量最最多的鹦鹉,体型虽不大但却是可爱的宠物,公鸟在成熟时可能会对人有攻击与侵略性,共有两种亚种,台湾国内的橙翅亚马逊大多是野生鸟。
Uf' kLcz;
体长:32-34cm(12.5-13.5吋)
(ci!N~~
分布:
D";[t,<*?
广布于南美洲北部,大多栖息在安地斯山脉以东的地区,包括巴西、圭亚那、苏利南、盖亚那、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秘鲁、玻利维亚等国。
V^@"$%#GG
整体概述:
<;!{;YIl
橙翅亚马逊在当地是常见的鸟类,但数量却有逐渐下降的情形,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当地常被猎捕作为食物,这个情形在法属圭亚那尤其严重;喜爱穿梭生活在各种近水源区的林地,包括热带雨林、稀树草原、沼泽区、农地等地区,必较不常发现于干燥的林地中,群集性强,常被发现成对、数百只甚至上千只一起活动,尤其是在晨昏时,但繁殖期时聚集数量会减少,,飞行时十分吵杂,但觅食时则较安静,牠大多在树上觅食,食物包括水果、坚果、棕榈果实、浆果等,食物不足时会到芒果园与橘子园内觅食;筑巢于中空树洞内,一次产2-5颗蛋;橙翅亚马逊有时会吵杂,刚饲养时会较害羞,但很快即能适应环境,且会变的十分健壮,喜爱啃咬物品,可提供玩具或树枝供其咬嚼,公母并无明显的外在特征,但一般来说,公鸟头部的蓝色部份会较母鸟明显,母鸟面部的黄羽分布会较公鸟广。
+c6-;d
繁殖:
%a1" !?,G
虽然橙翅亚马逊普遍度高,但并不是常见的成功繁殖种类,有些繁殖者认为其繁殖难度高,改变环境就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繁殖,野生鸟多于繁殖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有繁殖者认为不困难,可能因地、气候、饮食、环境与饲养习惯等等有关系;繁殖期时可能有攻击性,不宜过度打扰,一窝约产2-5颗蛋,平均约为3颗,孵化期约26-28天,2个月后幼鸟羽毛长成。
H4~*~/=|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圣文生亚马逊鹦鹉 (St. Vincent Amazon) |4Q8e
 
'z<BK%|xV
圣文生亚马逊应是所有的亚马逊鹦鹉中羽色最鲜艳、华丽的种类之一,身上的羽毛五彩缤纷,加上体型大,是亚马逊鹦鹉中最漂亮的种类之一,可惜牠们的野外族群数量与人类饲养数量十分稀少,栖息的小岛境十分脆弱,导致圣文生亚马逊已濒临绝种。
yR\C m38U
体长:约41cm(16吋)
KLed4O h;P
分布:
`SJh"t
仅分布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中小安地列斯群岛的圣文生岛上。
OXGIx
整体概述:
S^dSL.lT/
圣文生亚马逊栖息在海拔125至1000m的潮湿森林中,但是较喜爱在低海拔的森林中活动,喜爱群居,通常成对或20至30只一起活动;牠们的数量会如此稀少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问题,由于圣文生岛是热带地区的小岛,岛上的栖息地只要受到人为破坏对牠们的影响都会非常大,一个暴风或飓风也可能毁掉整个族群,一些专门收集稀有鹦鹉的人也会使当地人偷抓幼鸟或盗捕成鸟作为宠物买卖;1902年时岛上大部分主要的栖息地都因火山爆发而毁灭,1984年所做的调查, 圣文生亚马逊的主要栖息地只有16平方公里, 族群数量主要在1950年代起严重下滑,1970年的数量 估计约有数百只至 1000只,1982年时发现数量只剩421只左右,1988年约有440-500只,1994 年可能增至800只,而现今的族群数量并无新的调查报告,但可能于500只上下,就像许多岛 屿上的亚马逊鹦鹉,他们的数量、栖息地特别脆弱,除了人为的栖息地 破坏与盗捕,天然的灾害如暴风、火山爆发更是一大威胁;牠们是华盛 顿公约附录一 的一级保育类鹦鹉,保护这些美丽的鹦鹉免于绝种是最重 要的鹦鹉保育计画之一。
=, PVI1j
繁殖:
ce+ IBi
由于圣文生亚马逊的数量在鹦鹉养殖中非常稀少,繁殖成功案例也很少,困难度相当相当高,是最难繁殖成功的鹦鹉之一,所以人工繁殖的资料并不很健全,鸟舍中的圣文生亚马逊很有攻击性,需成对分开饲养,需要大的生活空间,约于春天时进入繁殖期,一窝约产2-3颗卵, 孵化期26-28天,幼鸟在9-10个星期大时羽毛长成。
ysm, n e/V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帝王亚马逊鹦鹉 (Imperial Amazon) YDj{&G'6
vp5mVC
帝王亚马逊是体型最大最壮硕的亚马逊鹦鹉,也是最稀少的鹦鹉之一,更是最美丽鲜艳的亚马逊之一,头部、胸部延伸至腹部的鲜艳紫蓝靛红色非常美丽,头部硕大,眼神炯炯有神有股高贵不凡的帝王之气;他们也是多米尼加的国鸟,受到各保育团体与多米尼加政府的高度保护,国际间人为饲养数量极为稀少,复育、栖地保育、民众教育在这些年也愈做愈好,使的帝王亚马逊的生机再现,虽然野外数量依然非常稀少,但是所有的努力在这几年已渐渐看到成果。
$i`Zh3Gf
体长:45 cm (18 吋)
$msii#b
分布:
-o$k}H;"
只分布在多米尼加境内。
e"VD6i@&
整体概述:
KUK9(},
帝王亚马逊是多米尼加共合国的国鸟与国家象征,在多米尼加的国旗上就有一只帝王亚马逊,可见该国政府如何重视与保护这个珍贵的鸟类;帝王亚马逊与红颈亚马逊、圣文森亚马逊、圣露西亚亚马逊一样,都是生存与岛型地区的种类,数量都非常非常稀少,所面临的威胁也大都一样,最主要的就是栖地破坏与飓风之类的天灾,在70与80年代的几个强烈暴风严重的摧毁的大部分帝王鹦鹉的巢穴与栖地,也有为数不少因而丧生,以至于族群数量严重衰退;栖息地小、巢穴短缺、伐木、农业发展、猎杀作为食物、捕捉活体贩至国际市场都是影响他们生存的主因之一,但是猎杀与盗补在这几年多米尼加政府的严厉法令下已获得非常良好的控制,再加上几个知名保育团体如RSCF(Rare Species Conservatory Foundation)与WPT(World Parrot Trust)近年来与该国政府配合,教育民众、规划8400英亩的国家公园作为保护栖熄地、监控栖地破坏的各种活动、严禁盗猎等.....,使得保育成果日见丰硕;帝王亚马逊主要栖息于山区森林中,通成成对或一群一起活动,有时会和红颈亚马逊一起出现,他们通常主要栖息于高海拔的山区雨林内(600-1300m),地形的崎岖艰难加上帝王害羞与机警所以非常难以接近观察纪录其生态,他们食用各种种子、坚果、水果、花苞、嫩芽等,野外繁殖期通常在2月至6月间,但成对成鸟通常会整年占据与保护其巢穴,帝王亚马逊的繁殖速度非常慢,通常美隔一年才繁殖一次,通常会有两颗卵,但大多只会成功扶养一只幼雏离巢,繁殖速度慢也是族群数量成长缓慢的主因之一,帝王亚马逊是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的濒临绝种一级保育鹦鹉,相当珍贵。
Ty 2nYrEW
繁殖:
@M "6/=%
全球至今成功繁殖的数量极少,各项资料非常缺乏,但一般相信繁殖难度非常高,一窝可能只能产下1至2颗蛋,孵化期约26-28天,幼鸟需要10-12周羽毛长成。
p$mZH1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锥尾鹦鹉(中南美洲) "LE~KS[a

太阳锥尾鹦鹉 (Sun Conure)
biUJmIu~
 
|r@2wYQ
太阳锥尾鹦鹉(金太阳)是台湾最常见的锥尾鹦鹉(太阳科鹦鹉),由于牠们是多产且四季皆可繁殖的鹦鹉,所以常常可在鸟店看见太阳锥尾鹦鹉的幼鸟;全身有着美丽亮橘黄色的美丽毛色,适中的体型适合一般人饲养,所以牠们一直是蛮受鹦鹉爱好人士欢迎的宠物鸟之一,自幼养大的太阳锥尾鹦鹉比较不会吵杂,而且与主人相当亲近。
Ja)C7nWRF
体长:30cm(12吋)
~sU'bkNGj
分布:
mFgOmlVE
分布在南美洲的东北方,包括巴西北部、委内瑞拉东南部、北亚马逊盆地、盖亚那、苏利南、法属圭亚那等地。
bf(KA#q=
整体概述:
SuT8-M.:^
栖息在海拔1200m以下的热带稀树草原、干燥有棕榈树林的森林与开阔的林地中,通常成一小群约30只左右活动,飞行时会发出尖叫声,觅食时通常比较安静,在野外喜食各种蔬果、浆果、种子、花瓣等食物,繁殖期通常介于3-12月间,筑巢在棕榈树洞或死树洞中,一次约产4颗卵;人工饲养的太阳锥尾鹦鹉量非常多,笼养鸟或鸟舍中的成鸟与许多锥尾鹦鹉一样非常吵杂,尖锐刺耳的声音常使人受不了,尤其是早上与傍晚与有人接进时,建议提供新鲜的树枝供啃咬,新鲜蔬果、青菜、种子、核果的供应可使牠们更为健康。
|.!'wm@$
繁殖:
}B-z"z.
繁殖太阳锥尾鹦鹉并不困难,一年可产3-4窝,平均的窝卵数约为3-5颗,孵化期23天,需50天左右羽毛长成,若不嫌吵,太阳锥尾鹦鹉是许多想繁殖中型鹦鹉的人的不错的入门选择。
|jn,f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达锥尾鹦鹉 (Jenday Conure) ,]HzfsC'`
hc9vprL;k
长相及体型与太阳锥尾鹦鹉相似,但是市面上的数量少一些,可惜与太阳锥尾鹦鹉一样很吵杂,且声音刺耳难听,但是从小养起的珍达锥尾鹦鹉仍是讨人喜爱的宠物。
zSiB6W:G\
体长:30cm(12吋)
N&3<Yo(~C
分布:
At2.@?kXv
巴西东北部。
sbZhw"
整体概述:
m4C="ht
与太阳锥尾鹦鹉的差异主要是背部及翅膀都是绿色,太阳锥尾鹦鹉成鸟仅翅膀末端有绿色羽毛,珍达锥尾鹦鹉的腹部颜色也比太阳锥尾鹦鹉较深,呈深橘红色;主要生活在被雨林环绕的开阔地区、森林边缘地带、落叶性森林,通常约12只上下成群活动觅食,但有时成对或单只活动,天然食物有种子、水果、浆果等,有时会至玉米田中吃农作物,筑巢 在离地15m以上的树洞内,繁殖期约从10月至1月,一 窝约3颗蛋;鸟舍内与笼养的珍达锥尾鹦鹉十分吵杂,特别是在早上与傍晚,在受惊吓或有人在旁时也会十分聒噪,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很健壮,很快就适应新饲主及环境,喜爱洗澡,饲养照顾上并不困难,可提供树枝、玩具等供啃咬,可提供各类种子、蔬菜、水果、坚果、榖类、煮熟的蛋、全麦面包等食物,也可适量地在食物或饮用水中添加维他命。
]e#1LDz(m
繁殖:
l%a5dP(5
与太阳锥尾鹦鹉差不多,并不会太困难,整年都可能繁殖,一窝约2-3颗蛋,孵化期23至26天,需50天羽毛长成,幼鸟离巢后可能还会让亲鸟喂食一阵子,之后则能独立活动。
= %s:||SO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面具锥尾鹦鹉 (Red-masked Conure) fuWNH[
 
j,Xyj'%
红面具锥尾鹦鹉(红头太阳)与米特雷相似,但头部红色面积较广,体型则较小,可爱的模样十分讨喜,分布地区不广,栖息地破坏及捕捉作为活体出售使的数量有下滑的趋势,但在国外鹦鹉养殖业中仍属普遍,能学会重复一些人话。
aXZ%8>%
体长:33cm(13吋)
6Y,m-<P
分布:
vq}RP V"]
牠们仅分布在厄瓜多西南方及秘鲁西北方
]VR70^f
整体概述:
k*EQV4 *
生长在干燥、潮湿的森林、潮湿的长绿树林、落叶性森林以及热带稀树草原等地区,从海平线至海拔2500m皆有其踪迹,但主要栖息地都在海拔1000m以下,干燥及半干燥的地区是牠们的最爱,喜群居,尤其是繁殖期外的时间,通常成对或小群约12只活动,筑巢在树洞或白蚁窝中,也有纪录在悬崖岩洞中筑巢,在厄瓜多西南部的族群约于1-3月的雨季时繁殖;鸟舍中的红面具锥尾鹦鹉很吵杂,尤其在有人接近时,适应环境后会与大部分的锥尾鹦鹉一样变的强壮。
19kh#g"e
繁殖:
KC^`0V
红面具锥尾鹦鹉的繁殖在台湾不常见到,成对分开饲养繁殖效果较好,繁殖期将外在干扰减至最低,如幼鸟孵出时须每日准备充足的食物供亲鸟喂食,尤其是软性食物;一次约产3-4颗蛋,通常3颗,孵化期约23-25天,羽毛长成约50天。
iDaO;u*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特雷锥尾鹦鹉 (Mitred Conure) oor[&]|v
 
!b iw2 Vmq
米特雷锥尾鹦鹉在台湾是较不常见的锥尾鹦鹉,而且牠们在国外的鹦鹉养殖业中也不多,体型较许多锥尾鹦鹉大很多,价格也较高,与蓝冠锥尾鹦鹉一样,牠的说话能力与智力都比小型的锥尾鹦鹉来的出色一些,手养幼鸟活泼聪明,也会亲近主人;有两种亚种-米特雷锥尾鹦鹉(Aratinga m. mitrata)与查普曼(Aratinga m.alticola)米特雷锥尾鹦鹉。
.2OLk[{
体型:38cm(15吋)
Hf,J<X^
分布:
< 8r<> tM
分布在南美洲的西南方,从秘鲁南部经玻利维亚中西部到阿根廷的北部。
Kt"3U)ys
整体概述:
q}YlsWOUe
脸部与红面具锥尾鹦鹉不同,面部红色的羽毛呈美丽的放射状向旁边扩张,约有2种的亚种,有的亚种脸上红羽较为稀疏;通常栖息在干燥的亚热带植物区、高山的落叶性森林、热带稀树草原、丘陵草原地、农业耕种区等地,在阿根廷的栖息地约从海拔1000-2500m,而秘鲁有到海拔4000m的纪录,繁殖期外的时间常两三只成群到100 多只,通常在栖息的森林中觅食,可是偶尔也会到谷物田等农作区寻找食物;筑巢在树洞或岩洞中,繁殖季节约从11-2月,一窝产2-3颗蛋;人为饲养的米特雷锥尾鹦鹉成鸟有时会很吵杂,牠们是咬劲很强的鹦鹉之一,定期提供新鲜的树枝供牠们咬,能耐低温,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
iOn9dj/
繁殖:
 -[|2 !
米特雷的繁殖不多,主要原因是市面上的数量不多,而且野生鸟日益增多的关系,由于他们的体型大,使用的巢箱建议深度要够深(约50-60cm),刚引进的成鸟容易紧张,可能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开始繁殖,平均窝卵数3颗,偶尔4颗,孵化期约24-26天,50天后羽毛长成。
(5 '];`O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0: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冠锥尾鹦鹉 (Blue-crowned Conure) d=? JdN
IZo?o+&
蓝冠锥尾鹦鹉是大型的锥尾鹦鹉,也是Aratinga锥尾鹦鹉的一员,外型十分可爱讨喜,市面上人工繁殖鸟并不常见,市面上大部分卖的中成鸟多是野生鸟,但是手养鸟适合作宠物鸟,个性相当活泼可爱;共有约4种亚种,分布地区并不集中,散布于南美洲各地。
dE*W89R A
体长:依亚种不同约35-38cm(14-15吋),体型大的亚种较常见,是大型的锥尾鹦鹉。
A=63*:sX
分布:
= E-: _
散布于南美洲各地,主要范围是从委内瑞拉到阿根廷,依亚种不同分布的国家有委内瑞拉、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阿根廷等地。
&L$>'8.1j>
整体概述:
cdX:C*
生活在开阔的地区像干燥的落叶性森林、热带稀树草原、森林边缘地带等地区,而活动或觅食时成一小群或数百只聚集在一起,尤其是食 物充足时;常与米特雷、白眼 锥尾鹦鹉聚集 ,有季节性迁徙行为,会破坏农作物如芒果、番石榴等作物,在委内瑞拉繁殖期约在2-6月,在阿根廷大概在12-3月;鸟舍中或笼养的蓝冠锥尾鹦鹉算是蛮吵杂的种类之一,手养幼鸟则较不会有此情形,提供树枝或玩具供啃咬,新鲜蔬果、种子、核果、青菜、面包等食物的提供也是必要的。
h7\v72=p
繁殖:
\gRX 0b
若要繁殖绝对得避免买到愈来愈多的野生锥尾鹦鹉,野生鸟与繁殖鸟价差往往有数倍之遥,使用巢箱的深度要够深,并置于较阴暗的角落,以天然中空木头作巢效果会更好,对饲主巢箱的检查很敏感,提供良好的环境与饮食等生活条件来繁殖不会很困难,平均约产3颗卵,偶尔4颗, 孵化期约24天,羽毛长成45天。
(I9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13976351999    站长联系QQ:713767   
站长微信:13976351999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pet86.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宠物论坛

GMT+8, 2025-4-19 15:42 , Processed in 0.01471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海南犬业协会

© 2001-2020 中国宠物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