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一只恩浦萨螳螂(Empusa Mantis)伪装成花朵的颜色,正准备突袭一只停在花朵上毫不知情的蝴蝶。
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很多动物有保护色,类似豹子的花纹和青蛙的绿,还有不少会变色,但最高境界是拟态,不只是颜色,连外型都完全变了(颜色、外形都与环境类似的归于拟态)。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就是靠保护色避过敌人,在生存竞争当中保存自己的。
这种保护色的例子在动物界可以举出许多,我们简直每走一步路都可以遇见它。沙漠里的动物,大多数都有微黄的“沙漠色”作为它们的特征。那里的狮子、鸟、蜥蜴、蜘蛛、蠕虫等等,总之是沙漠动物群当中一切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身上,都可以找到这种颜色。
相反的,北方雪地上的所有动物,可怕的北极熊也好,不伤人的海燕也好,却都披上了一层白色,它们在雪的背景上简直看不出来。在长期的险恶环境中生存的野兔,它们的毛色都是土黄色,这种颜色,也是秋天大部分草木的颜色,所以野兔可以借此来逃避许多天敌的危害。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是典型的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它能在周围环境对光线的反射中迅速地改变体色,变成树干或树叶的颜色来保护自己,由于昆虫有保护色,要找到它们十分困难。
你不妨试着去捉在你脚边的草地上吱吱叫着的绿色蚱蜢──在掩护着它的绿色背景里,你简直看不清蚱蜢在哪里。还有生活在树皮上的蝶蛾和毛虫,颜色都非常接近树皮的颜色。
蝶变 作者:Mr.⑤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如菜粉蝶蛹的颜色因化蛹场所的背景颜色的不同而异,在青色甘蓝叶上的蛹常为绿色或蓝绿色,而在灰褐色篱笆或土墙上的蛹多呈褐色。而另一些昆虫的体色断裂成几部分镶嵌在背景色中,起躲避捕食性天敌的作用,这种保护色又叫混隐色,如一些生活于树干上的蛾类,其体色常断裂成碎块,镶嵌在树皮与裂缝的背景色中。
蛹
在一些昆虫中,保护色还经常连同外形与姿态也与背景相似联系在一起,以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这在枯叶蝶、尺蠖、竹节虫、螽斯等昆虫中较普遍。例如,枯叶蝶停息时双翅竖立,翅背面极似枯叶,甚至有树叶病斑状的斑点;尺蠖在树枝上栖息时,以腹足和臀足固定在枝条上,身体斜立如枝条。但在另一些昆虫中,保护色却与警戒色协调使用,更有利于保护自己。
枯叶蛾
水生动物也是这样。在褐色藻类里生活的海生动物,都有“保护性”的褐色,使眼睛无法察觉它们。生长在红色海藻区域里的动物,主要的保护色是红色。银色的鱼鳞也同样具有保护性,它保护鱼类,既使它们受不到在空中搜寻它们的猛禽的伤害,又使它们受不到在水下威胁它们的大鱼的袭击:水面不但从上面往下看像面镜子,并且从下面,从水的最深处向上看更像面镜子(全反射),而银色的鱼鳞刚好同这种发亮的银色背景融合成一片。至于水母和水里的其他透明动物,像蠕虫、虾类、软体动物等,它们的保护色是完全无色和透明,使敌人在那无色透明的自然环境里看不见它们。
按照达尔文的解释,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形形色色功能不同的保护色。如枯叶蝶,它们停息在树枝上,象一片片枯树叶,行人常把它当作枯叶,当人们用手碰它时,它却一抖身体,向空中飞去了,并不象枯叶那样飘落到地上。
许多动物都能按照周围条件的变动来改变保护色的色调。在雪的背景上不易察觉的银鼠如果不随着雪的融化而改变自己毛皮的颜色,那它就会失去保护色的好处。因此在春天,这种白色小动物会换上一身红褐色的新毛皮,使自己的颜色跟那新从雪里裸露出来的土壤的颜色打成一片。随着冬季的来临,它们又穿上了雪白的冬衣,重新变成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