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宠物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袅袅豬

爱猫,就该懂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21: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猫在如厕前后会来回走动
观察一下家猫的如厕时间,你会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在上厕所前后,会像“深夜运动大会”之时一样频繁地来回走动。突然之间跑出去,刚还在想“这是怎么啦”,它就已然飞奔到便所解决问题去了。回来的时候,半途又会“嗒嗒嗒”地来回走动起来。从便所飞奔出来之时,将后腿一蹬,甚至会把猫盆都移动一下。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行为。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可能是猫在方便的时候,也需要相当的能量吧。如果是野生状态,要从巢穴出来走到便所,这途中也会有很多危险,小便或大便的时候就成为最无防备的时刻了。再返回巢穴,同样存在很多危险因素。所以,当想到“要上厕所”的时候,需要带上相当大的动力与“干劲”走出巢穴,回来的时候同样需要这些。也就是说,将“干劲”与如厕这一行为设置在了一起。

   放养的猫应该需要相当大的“干劲”才能去上厕所。不然,深冬的夜晚是没有力气去如厕的。然而,家养的猫便所就在安全的家中,也就没有必要使用这种“干劲”的能量了。但是,由于是设定好的,不将这种能量释放出来的话,就会积压在体内。这样,我们就能够想象猫咪如厕前后来回走动的情景了。

   当然,猫也有能够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习性,也有怎么都无法改变的习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21: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猫咪会体谅我们的心情吗?
狗属于群居动物,而猫属于单独生活的动物。所谓群居动物,就是在领导者的统治下,过着社会生活。所谓单独生活,就是由自己决定所有的事情。

   群居生活者生来就带着这样的概念:“应该听从领导者的”,“在社会中要学会忍耐与顾虑”,“必须跟同伴合作完成一件事”。简言之,就是有协作性。然而,对于单独生活者来说,就没有这么想的必要了,所以它们的祖祖辈辈都没有这样的概念。群居生活的狗就很服从主人的命令,喜欢跟主人待在一起,而单独生活的猫就喜欢一个人待着。不过,动物也有各自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人类也属于群居生活者,所以会有跟狗一样的心情,但怎么都会觉得跟猫有点不协调的感觉。

   猫在被人抱着的时候,会有小猫崽的感觉。前面已经说过,家猫一辈子都会保持着一份“童心”。肚子饿了的时候想跟母猫撒娇的心情,想玩耍的时候希望有兄弟姐妹陪的心情,都只能在主人那儿索取。这就跟婴孩的任性是一样的。

   我们在对待婴孩的时候,是不会去想“他(她)会不会体谅到我的心情呢?”因为我们谁都知道婴儿需要的是无偿的爱。而猫跟婴儿一样,所以不会体会到我们的心情。猫只会一味地任性,而人类只会无私地倾注自己的感情。

   不管是狗还是猫,都能记住很多东西,只是记住的内容不一样而已。狗能记住主人发出的“等等”、“过来”等命令,甚至能记住什么时候去取报纸。但是猫却记不住这些内容。因为是单独生活者,脑子里不会有听从领导者的想法。

   狗总想让身为自己领导者的主人高兴。所以,当它去取了报纸回来得到主人的表扬后,就会想:“下次也要这么做,得到主人的表扬”。干了坏事被训斥以后,就会记住“下次不能再干了,不然又会被骂”。所以,掌握好训斥与表扬的方法,是驯服狗的根本。而且,人把狗听从自己命令理解为“记得住东西”。

   而通常情况下,猫是不会做出“过来”、“等待”、“举手”等动作的,去取报纸更是不可能。所以,被认为是“记不住东西”,其实是猫根本就不想得到主人的表扬,而且对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在乎。

   猫能记住是谁给自己带来吃的,以及去哪儿能找到食物,哪儿睡着比较舒服,哪儿是危险的地方,谁有可能加害于自己等等,全是和生存有关的。从这一点来看,猫似乎比狗发挥着更为优秀的记忆力。

   试想一下,这种“希望得到领导表扬”的心情跟人类是一样的。作为群居动物的本性,服从人类命令的狗身上似乎有着什么吸引我们人类的东西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21: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猫是非常任性的动物
傍晚回到家,猫会跑到玄关来迎接你,一边发出“喵喵”的叫声,一边在你的脚边蹭来蹭去,紧紧追着你,抬着小脸看着你……这时,你会举得“猫咪一个人在家肯定很寂寞吧”,于是抱起猫咪,连连道歉:“真是对不起啊,让你孤单一个人在家”,并且用脸去蹭它。

   然而,猫会非常抵触被人抱起,甚至跳到地上团团转,“到底是怎么了?”你一边困惑着一边打开猫食罐头,猫咪立刻就会跑过来大吃一顿,吃完就去一边睡觉了……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吧。

   与其说猫“寂寞”了,不如说是它饿了。所以会想从主人那儿得到什么的心情,吃饱了以后就该睡了。而在人类社会,作为一种基本礼节,至少要道谢一句。而什么都很任性的做法是猫所特有的。通过表达感谢的心情以便以后更好地打交道,这是群居生活者的社会常识。而单独生活者的常识是:“自己第一,跟他人的关系就是索取再索取”。

   接近人类是为了得到什么,什么都得不到的时候就会完全无视人的存在。这就是猫的信条,在人类社会里这就是任性的表现。不过,正是这种“你是你,我是我”的“我行我素”的姿态,才是猫最大的魅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21: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猫语吗?
动物都有各自的交流方法。有利用声音的,但大部分是利用动作。“通过身体来表达的语言”被称作是肢体语言。

   通用于很多动物的一种肢体语言就是当感到害怕的时候,会将身体蜷缩得比实际看上去小很多,当要吓唬别人的时候,就会把身体拱得很大。比如猫在感到恐惧的时候,会蹲在地上蜷缩紧身体,连耳朵都会耷下来,让自己变得比实际看上去要小很多,仿佛在传达:“我是一只很小很弱的猫。我知道你很强大,所以不要攻击我啦。”

   相反,如果是想恐吓别人的时候,就会把身体拱得很大让自己看上去很强大,仿佛在说:“我一出手,就会给你好看哦。所以不要过来惹我。”那个时候,猫会用爪子撑着地,把背拱成弧形,根根毛都竖起,连尾巴都竖起来。我们以为这是它“生气了”的表现,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它发出“再过来我就要攻击你了”的恐吓。也就是说,只要不再靠近它,就不会受到攻击。不管是感到恐惧的姿势,还是发出恐吓的姿势,都是在传达着一种“不要攻击”的信息。不同的是它究竟是处于胆怯的状态还是强势状态。通过传达这种胆怯或者强势的程度,来决定胜负。除非双方都处在一种很强势的状态,不然是不会发生争斗的。

   动物都想尽可能地避免争斗。因为它们知道,频繁争斗的话,只会增高死亡的概率。

   像这样,通过肢体语言来决定胜负,从而避免争斗的方法,是所有动物都通用的。“不要命”的做法只限于人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21: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猫急了咬人
遇到敌人的猫,不管是胆怯的还是强势的,都会发出“不要再过来了,不要攻击我”的信息。然而,如果对方无视一切,继续靠近的话,都会主动出击。为了保护自己,最终唯有主动攻击这个方法了。

   胆怯并把身体蜷缩成一团的猫,在恐惧的边缘也会有拼命的觉悟,“正面攻击敌人”。也就是,保持蹲在地上的姿势,突然发出一声恐吓,接着锋利的爪子就伸出去了。如果敌人继续靠近的话,则会破罐子破摔,乱咬一通。俗话说,“狗急了会跳墙”,猫急了当然也会咬人,或者咬猫。

   强势且发出恐吓的猫,则是会积极发起进攻,“不是说了吗?!再过来我就要让你好看了!”也就是说,它们不是接受敌人的挑战,而是主动发起进攻。扑过去,咬住对方。

   不管是胆小害怕的猫,还是强势恐吓别人的猫,在“内心都是恐惧的”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在表现恐惧的心理以及应对方法上有所不同,是通过胆怯还是表现得强势。想想我们人类也是如此。“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真的毫无畏惧、异常强大的人,是不会去攻击别人的。

   想要保护躲在角落里“担惊受怕”的野猫之时,人往往会伸出手去安慰道:“不用担心啊。”错认为猫在感到害怕时就不会攻击人了。千万不能忘记,此时的猫很有可能会做出拼死的反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21: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猫咪会“恋家”?
过去常说:“狗恋人,猫恋家。”那是因为即使主人搬家了狗也会跟随着,而猫则会跑回原来的家去。

   过着群居生活的狗,把主人当成是自己群体里的领导者,将家人当成是群体的成员。认为守护家人是自己的使命,所以能够成为看家狗。而且,它们觉得能跟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幸福的事情,因此只要跟家人在一起,哪儿都会去。所以说它“恋人”。

   而至于说“猫恋家”,过去跟现代的情况应该是不一样的。过去的猫都是在家中或家的附近逮老鼠吃。对于完全属于肉食动物的猫来说,主人给的剩菜剩饭的营养不足,只能靠自己出去猎食填饱肚子。人类非常感激猫为自己消灭了老鼠,正是为了让猫捉老鼠,才将猫长时间地放养在外面。

   对于这些猫来说,家的周围就成了自己的狩猎场。如果家人搬到了附近的其他地方,它们肯定会回到能够确保自己的猎物、过去属于自己地盘的狩猎场。因为食物不是主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在家的周围捕获到的。“猫恋家”其实是这么一回事。

   如果搬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回不到原来的家了,猫就只能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地盘了。必须是有猎物的地方,而不一定要在新家的附近。为了找到一个有猎物的地盘,猫有可能会跑到别的地方去。这个时候,有的人会认为,“猫回到以前的家去了”。不管怎样,所谓的“猫恋家”已经是猫靠捕捉老鼠生存的时代的话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21: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猫咪将老鼠或小鸟带回来当作礼物么?
猫的狩猎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无法阻止。一旦看到猎物,无论如何都想去捕获。所谓本能,就是根植于动物为求生存的意识中的东西,实现之后会产生“快感”。而这种快感就是促使你去做某件事的“动力”。比如说,肚子饿了的时候想吃东西的感觉就是一种快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快感,才会想吃东西。如果将吃饭跟不舒服的感觉联系起来的话,那么谁也不会想吃饭了。同样道理,捕获猎物本身就带有一种快感,所以你无法阻止它。

   放养的猫在外遇到猎物的时候,即便不是很饿,也会先捉了再说。因为一旦看到了猎物,体内的本能开关就自动开启了。但是捕捉成功后,在家被喂养得很饱的猫是不会想着“一会儿吃掉它”的。而是想把捕获来的猎物藏在什么安全的地方。对于家猫来说,最安全的地方就是自己家了,所以总是会把猎物带回来。然而,到家的那一刻,“藏在什么安全的地方”的本能就已经得到了满足,并且看到主人的脸后就把“藏到什么地方”这件事给忘了,一下子丢在地上。于是,看上去就像是猫将自己捕获到的猎物特意放到了主人的面前,而绝不是猫带给主人的礼物。

   证据就是如果主人试图将猎物拿起的话,猫必定会拼死抵抗。看到自己的猎物被别人拿走,立刻会做出本能反应。家猫即使具备了这些本能“开关”,也会有中途被切断,或没有正确联结好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21: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猫会将小鸟毫发无伤地带回来?
初夏之时,正是小鸟离巢之际,猫常常会把小鸟带回家来。猫能够捕捉到刚刚离巢,尚不能顺利飞翔的小鸟。

   多数情况下,小鸟只是被玩弄得筋疲力尽,而不会受伤。等到小鸟不动了,猫也就对它失去了兴趣,从而放了它。然而当小鸟振作起精神开始动起来,猫的狩猎本能又觉醒了。在这样如此反复的过程中,小鸟就被弄死了。家养的猫不会吃捕捉来的小鸟,不然这种本能就演变成无谓的杀生了。将还未受伤的小鸟从猫那儿拿回来,放归到天空,可以说是主人的义务。

   发现猫咪有捉小鸟的倾向时,只要在屋内放上很大的景观植物就可以了,这样相当于为小鸟创造了一个逃跑的场所。当小鸟躲到叶子之间,先猫一步将小鸟捉住,放到卫生间避难。若是猫咪追上来,只要将门关紧就好。

   为了放心起见,先检查下小鸟的身体。掉了很多羽毛的话就不太好了,如果没掉什么羽毛,只要安静地等待它恢复元气,然后再将其放掉。如果是受伤了的话,就要带到动物医院进行治疗。即使没有受伤,但掉了很多羽毛的话就没法飞,所以需要一段时间的照看。向熟悉鸟类或动物医院的人进行咨询都是可以的。

   为了避免无谓的杀生,才将猫放到室内饲养。21世纪的猫咪饲养法必然是室内饲养。放养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21: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阅读也做起了生意,我转载到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13976351999    站长联系QQ:713767   
站长微信:13976351999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pet86.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宠物论坛

GMT+8, 2025-4-22 03:22 , Processed in 0.01197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海南犬业协会

© 2001-2020 中国宠物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