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鲇(Silurus asotus;far east asian catfish)鲇形目鲇科鲇属的1种(见图)。又名土鲇、鲇拐。鲇亦作鲶,以体粘滑而得名。体重一般1~2千克,最重7~8千克。体长形,头略大而平扁。口宽大,斜向上方,后端可达眼前缘下方;下颌突出。齿细尖绒毛状,颌齿及腭齿均排列呈弯带状。眼小,被皮膜。上颌须1对,可伸达胸鳍末端;下颌须1对,短,幼鱼期尚另有1对颏须,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开始消失。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脂背鳍缺如。胸鳍硬刺外缘锯齿明显。臀鳍很长,后端连于略凹的尾鳍。体色随栖息环境而有不同,通常呈绿褐乃至灰黑色,或有略暗云状斑块。
分布于亚洲东部中国黑龙江到珠江水系,苏联海滨省、日本本州及朝鲜亦有。在中国,遍布于东部各水系向西达四川盆地西侧及甘肃兰州。肉质细嫩,少细刺,为常见食用鱼之一。
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坑塘、水库的中下层,昼间多隐在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出外活动觅食。食物以小型鱼为主,也吃虾,水生昆虫等。产卵期为4~7月。怀卵量因个体大小而异,一般可产2~3万粒。卵呈绿色,直径1.4~1.8毫米,沉性,粘在水草上发育。仔鱼常分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