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09-2-28 19: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松狮的前世今生
我想起前几年成都黄田坝狗市刚开业的时候,那里有一家美系松狮专卖店,我专门去走访了那里,和店主聊起了松狮。店主说他出售的松狮全是美系,所以比其它的都好都贵,我问为什么美系的就好?他说关于松狮美国是最有权威的,现在美国又出一个新品种,个子更小更肉。现在想起他说的“权威”作为了解松狮发展历史的人来说就很难苟同了。
说起松狮里面的肉嘴和尖嘴,不得不让人想起另一种中华名犬沙皮狗。沙皮狗也是分为肉嘴沙皮和骨嘴沙皮,这一点两者有非常相似之处。骨嘴沙皮也就是产于中国广东大沥的原生沙皮,它是一种长期被当地人用作猎犬和斗犬的品种,后被美国人引入美国,并向欣赏犬方向发展,对其沙皮皱折的皮肤特点进行了夸张的改良,最终形成了肉嘴沙皮这一品系,肉嘴沙皮也可以说是“美系沙皮”。所以我们不难想像俄系松狮后来被美国引入以后它的命运又是怎样的?“美系松狮”也如同“肉嘴沙皮”一样,美国把俄系松狮向着玩具犬的方向发展了,对其毛熊般的特点进行极大的夸张,最终形成了现在美系松狮。两种中国的名犬到了美国最终走向了同样的欣赏犬发展道路,到了今天它们已经与中国的原生松狮和沙皮有了天壤之别的外貌。相比之下,俄系松狮更多的保留了中国原生松狮的特点,它们与中国南方原生松狮极为相似,特别是俄系短毛松狮与南方原生松狮几乎一模一样。
为什么松狮和沙皮到了美国会被如此夸张的改良呢?(说好听点是改良,说难听点就是没有尊重犬种本身特质,违背了自然生理学。) 其原因就不得不讲AKC标准和FCI标准的区别,以下是引用的相关资料:
AKC标准和FCI标准的区别
AKC的英文全称是 American Kennel Club直译过来是美国犬舍俱乐部是美国的犬组织
FCI的英文全称是:The Federation Cynologique Internationale--世界畜犬联盟也叫世界犬协是世界上最大的犬组织,
AKC标准下的犬来自美国,FCI标准下的犬来自欧洲,他们对于犬只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
最明显的区别是同一种犬FCI标准下的犬体形,骨量(骨骼粗壮程度)都要比AKC标准下的犬大很多.杜宾,拳师犬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杜宾,AKC标准的杜宾是细长的,而FCI标准的杜宾要粗壮高大很多.
造成这么大区别的原因来自于美国和欧洲对犬只管理的制度不一样.
欧洲对于繁殖犬有严格的规定,不通过服从性测试的犬不能进行繁殖.典型例子是杜宾的ZTP测试(也叫可繁殖性测试)另外欧洲还有IPO等护卫,敏捷性,服从性,搜索能力等考试.就像人读书一样,IPO1就是本科,IPO2就是硕士,IPO3就是博士,通过博士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因此欧洲犬比美国犬只更加注重从犬的内在来让他们更优秀.其实这也是所有素质的根本,训练体系好,身体条件自然出色,也就比AKC的狗要健壮,聪明.
AKC和FCI另一大区别是,很多FCI比赛是在室外的草地上进行的,即使是作秀也是这样,环境是开放的,而AKC全部是在室内.
从裁判追求的造型上看AKC标准要求犬在静态的时候嘴巴是闭合的,而FCI没有这个要求,其实犬嘴巴张开更好看,更自由.
综上所述AKC对于犬的限制非常多,所谓的作秀是为人服务的纯商业行为,喜欢制造偶然性.而FCI更尊重犬本身,比赛的目的是为了犬有跟好的发展.
可惜的是我国目前还不是FCI的成员国,也没有举办过真正的FCI比赛,这是一大遗憾,现在中国犬协也在努力加入FCI,早日推出中国自己的FCI比赛,到了那个时候中国出生的狗也可以获得正规的FCI血统证书.目前中国没有正规血统证书,除了直接进口的犬只.
美国一直就有改良他国犬种的习惯,很多犬种如:秋田、喜乐帝、可卡、萨莫耶、博美等等都有其美系品种。美国是移民的年轻国家,自己国家独特的犬种本来就很少,大部分是跟随移民从欧洲和其它国家拿到美国本地的。也许就出于自己国家犬种匮乏,美国佬喜欢上了把别国的什么犬种自己都来改改,就是要做得比人家更夸张,把犬种的特点无限放大,最后走向欣赏犬的路子,反正就要和你欧洲不一样,最后贯冠以美系的大名,就成了自己国家特有的犬种。而且就像美国这个国家一样重经济轻文化,犬业发展过于商业化,只是不断追求犬的外型,就像培养金鱼一样,把它们变成花花绿绿的玩物,背离了不同犬种的古老传统特性,甚至违背了生物生理学。在AKC一味追求其欣赏和视觉性的发展大趋势下,很多犬种生理结构发了变化,遗传疾病一直伴随着很多美系品种。
美系的沙皮和松狮基本都患有先天的心血管疾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其原因大致由于臃肿的嘴部肥肉压窄了鼻腔和喉腔的呼吸通道导致经常性缺氧从而破坏心血管系统,这点很好观察,以同样的饲养方式同时养一只肉嘴和尖(骨)嘴的就会发现肉嘴的运动力明显不如尖(骨)嘴,原因就是因为肉嘴结构性导致缺氧从而严重抑制运动能力。肉嘴沙皮的皮肤病在骨嘴沙皮里面几乎是没有的,眼皮内翻的毛病也一直困扰着美系沙皮和松狮。松狮和沙皮就是在AKC标准里面也是说它们是古老的猎犬和斗犬,但是AKC拿出来的不论是松狮还是沙皮都已经退化成了百分百的人类的皮毛玩具。AKC的标准里面对松狮和沙皮的一些要求是很难达到的,也可以说是很矛盾的,在AKC标准里面松狮和沙皮如果出现眼皮内翻是不能接受的,可是这恰恰是在AKC追求夸张松弛的皮皱所产生的后果,在这样的发展前题下,眼皮内翻是很难避免。这两个种犬的美系版本已经完全丧失了它们祖先的优点,而且饲养起来特别麻烦,犬只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往往需要人更多的照顾。
沙皮狗的命运和松狮很相似,沙皮可以是松狮发展的一面镜子。沙皮的发展历史国人了解比较清晰一些,但沙皮今天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很多人却不一定知道。下面我引用《沙皮狗的历史》一文中的一小段文字,可清楚得了解到沙皮的发展变化趋势。
「肉咀基因大冲洗时代」
如果说上述的「大混杂时代」是与中国封闭的年代重迭,那么「肉咀基因大冲洗时代」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年代吻合。
1976年毛泽东的逝世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开头十几年是休养生息、重新整顿、花在基本建设上。到90年代开始是中国正式经济起飞的年代。香港与广东之间的交通四通八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其间中国全国宠物市场大兴旺,其间大量的肉咀沙皮狗被运回国内,做成对大沥原种沙皮狗基因的第二次冲击,将出口美国的混杂肉咀基因大量冲洗了大沥市场一次,正如一个米缶之内倒入了一盆细沙然后搅均一样,需要很多功夫才能再将米再分开出来。
其实,美国沙皮狗市场在同样90年已开始有变化,由于大肉咀沙皮狗带有很多遗传病、皮肤病等,渐渐不被市场、消费者所接受。1995年在美国各地的沙皮狗单独展己清楚看到走回传统骨咀沙皮狗的身型与皱褶,全身上下皱褶的大肉咀已不再复见。那么,那些繁殖出来的大肉咀都去了什么地方?90年代中国宠物市场的大兴旺正好提供了契机。本来由美国人发明与香港配合发展的肉咀沙皮狗在美国不流行了,最后倒灌回到大沥,完成了牠的历史使命。
到大约1998年前,大部份的大肉咀沙皮狗已经运回大沥处理完毕。对大沥而言,接手了一大批连欧美都没有市场的肉咀沙皮狗可说是灾难性,沙皮狗变得没有价值,从此一竭不振至今天。由於沙皮狗市场的衰竭,在大沥也愈来愈少人饲养沙皮狗,饲养传统骨咀沙皮狗更是少之又少。
在2005年7月16日 英国的沙皮狗单独展 ,在74隻参加者之中己经完全不见全身皱褶的大肉咀沙皮狗。都已回复到传统沙皮狗的身型体型与皱褶。所以当我们今天谈及传统骨咀沙皮狗,必须首先要了解以上的时代背景,才能够明白沙皮狗的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的大雾中,就不能全面看见传统骨咀沙皮狗的全貌。作为原产地的大沥与发源地的香港,沙皮狗今后的发展就是如何发展好传统的骨咀沙皮狗,作为广东的一个名牌才有发展希望。一般沙皮狗的水平欧美都已重新整顿,无论在繁殖与养功方面都已经大大地超越了香港,唯有在传统骨咀沙皮狗方面中港才有其发展的优势。反者,行内的结论是再延误保育的话传统骨咀沙皮狗在今后(2000年后)10年必绝种无疑。
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反思,西方已经渐渐认识到了改良给沙皮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肉嘴沙皮已经不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国外已经失去了市场,而国内市场还走在国外带来的肉嘴沙皮标准的惯性上,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沙皮狗的发源地大沥成了西方丢抛肉嘴沙皮的垃圾场。而同样的美系松狮在美国已经有很多育种人士也认识到了过去改良的错误,相信松狮会和沙皮一样在欧美将被重新洗牌,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但是中国的原生松狮是其它国家的松狮无法取代的,如果国内的犬业人士不加以重视和采取保育措施,中国原生松狮犬的命运是堪忧的。
这时我们需要回过头来反思一下,为什么美系松狮和肉嘴沙皮会在国内前几年那么火,而今天市场却走向衰竭?为什么一直受到香港人青睐骨嘴沙皮和在西方很有市场的俄系或短毛松狮在中国却不被大多国人所知?这些问题发映出中国犬业市场的混乱和不成熟,以及犬民盲目跟随市场受市场误导。这些当然与中国解放后到70年代末几十年的封闭有直接原因,导致犬业市的投机者利用中国犬民的不成熟和人们对肉嘴的好奇心态,使用炒作和眼球经济的方式,大势繁殖投向市场。最后当人们的好奇心消失之后,人们则更多看到了肉嘴生理上更多的缺点,加上市场已经下滑,在城市肉嘴沙皮常常因为疾病被不负责的主人遗弃成了流浪狗。美系肉嘴松狮如果同样盲目的一直走下去,将同肉嘴沙皮一样走进一条死胡同。因为肉嘴的发展是违背动物生理、违背自然、同样也是违背人道的,最后也就违背了市场。
美系松狮成了先入为主的面孔,大部分中国人认为松狮原本就是这样子的,甚至这才是纯正的松狮,其它的都是串。其实美系松狮有着比其它品系更大的不纯质疑,原因就是上面淡到的它与中国现有发现的原生松狮以及它的前身俄系松狮有着更大的差异,甚至有很多人怀疑美系松狮是由肉嘴沙皮和俄系松狮串出来的,这种说话有一定的说服力。我在CPN上曾经见到过国外的所谓刷子毛沙皮,不仔细看开始以为是一只松狮,再看才像沙皮。这两种狗之间串,互相“改良”在美国不是不可能的事。
下面一只肉嘴沙皮和美系松狮脸型相比对,特别是鼻和嘴的肉型对比(左右图对比)。
肉嘴沙皮 美系松狮
下面刷子毛的肉嘴沙皮和剪短了毛的美系松狮,两者的形似与神似(左右图对比)。
肉沙中的“刷子毛” 一只剃短了毛的美系松狮
下面为改良失败的一只沙皮。
(六)松狮犬起源
关于松狮的起源,在介绍松狮文章里基本是一致,下面引用一段松狮历史说明资料。
松狮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犬种,它的准确历史已在中国古代丢失。据某些历史学家记载:耶稣诞生一千多年前,塔得人侵略中国的时候时,把一种中型犬带到西方,这种犬长的象狮子,有独特的蓝黑色舌头。如今众所周知的松狮犬从中国汉代的雕塑及陶器品中很容易辨认。
其它的一些史前古物品表明,这种犬种的历史甚至会早得多,它也许最初来自于北极,然后移居到蒙古、西伯利亚和中国。有一些学者声称,松狮犬是萨莫耶德犬、挪威猎鹿犬、波美拉尼亚种犬和荷兰卷尾狮毛犬的祖先。有历史记载:唐代的一个皇帝拥有十万猎人及两千五百条松狮犬。
历史远在二千年前,中国蒙古族人开始饲养松狮犬作为全能的工作犬;它们不但担当作为猎犬、导群犬、警卫犬,有时它们还会担上拉车的工作。松狮犬的毛会用来保暖,它们的肉也当作食粮,是一只百份百多功能犬种。松狮犬的舌为什麽会是紫蓝色还是一个谜。
但一个有趣的传说记载:当天神在天空涂上颜色时,不小心滴了几滴落凡间,松狮犬刚好经过,伸出舌头舔了舔,之後,它们的舌头便变成紫蓝了!松狮犬首次在中国以外出现是在英国,那时差不多是十九世纪末期,海员从东方回国时都会带满东西,当时海员便用“chowchow”这个代号来形容满载而归。当然,松狮犬也就当时东方之旅带到英国去。
松狮犬有一个很戏剧性的历史。它曾经被皇帝和西方皇室的人赞美、被农夫作为食品和衣物、在1920年被好莱坞做为“最受喜爱”的影星等,Chow Chow 有一个非常戏剧性的历史。
松狮的起源追述到北方的西伯利亚,是很有说服力的。它与其它西伯利亚的犬种如:萨莫耶、哈士奇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特别是南方原生松狮的形态和萨莫耶很相似。狐狸脸、直后腿和大翻尾都是西伯利亚犬种的共同特点。西伯利亚犬种有着更多接近于狼的血统,松狮也是如此,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在它的《狗的家世》一书中写到“松狮是最接近于狼的狗”。
但松狮犬乌舌却是独一无二的,很多资料上都说是蓝色,有的又说是紫蓝色,根据我多年的观察松狮的舌头颜色有深有浅,有的偏蓝有的偏紫,所以我认为用乌这个字比较概括和适当。舌头的独特颜色是松狮犬给人最为神秘的地方,也是除中国以外的犬种不具备的。这一特点是古老祖先狼的基因体现?还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的结果?都是很值得大家研究的。
那么现在外国的美系和俄系它们的祖先又是什么时候从中国什么地方被输出到西方的呢?从一些支离破碎历史资料中也许能够找到答案,下面引用《松狮的历史渊源》中的三段文字。
而外国人称它为CHOW CHOW则是因十九世纪末,松狮犬首度被船舶带到英国时,船员以CHOW CHOW来统称带回的南北杂货,其中包括松狮犬,後来这个名字就跟著松狮犬了,在广东话发音里,CHOW是可以吃的食物,加上在二十世纪初中国正式禁吃狗肉之前,中国与韩国等地吃狗肉是很平常的事,所以对外国人来说,CHOW CHOW大概就是肉狗的意思。据说舌头越黑,肉质愈甜美哩!
毫无疑问,松狮犬起源于中国北方,但是在中国南部数量很大,尤其使在广州的中心区域。它被认为使土产的、固有的。它通常被称为“黑舌”或者“黑嘴”犬。在北方,例如北京,它常被称为狼犬、黑熊犬或者更复杂的黑舌头或者广东犬等。
第一次西洋人描述松狮犬是有牧师吉伯特·怀特、英国塞尔伯人所记载,后来在塞尔伯的自然历史和古代一书中被出版,当时详细记载了该犬,与今天的松狮犬没有多少区别,牧师的邻居在1780年在东印度公司买了一头从广东运来的松狮犬。
如果说古老松狮的发源地在遥远冰雪的北方,那么现代松狮的发源地就应该在广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