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提到沙皮狗,有一个人不可不提,他可说是拯救了沙皮狗命运的人,令沙皮狗得以繁衍下去;
令沙皮狗得以为外国人所认识;令沙皮狗不致绝迹人世,
他就是罗锡壕。
一.速度太急粗制滥造
对於沙皮狗在短短的时间内,由几乎绝种的犬种旋即成为大量繁殖的犬种,罗锡壕指出速度太急了,犬种在短时间内流行,人们可能是一时受到沙皮热潮所吸引,而不是喜欢沙皮;
热潮底下,沙皮幼犬容易售出,繁殖者便会大量粗制滥造,对犬种将来的发展不是好事。
至於沙皮狗的犬种繁衍,在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也不算太顺利,其中在沙皮狗的标准特性上仍极富争议性。
虽然罗锡壕认为美国狗会(AKC ) 的标准已比较完备严谨,但他个人仍对 於其中一些标准感到不满。
罗锡壕最不满意的是毛质方面的标准,沙皮狗有分刷毛 (Brush Coat)和马毛(Horse Coat),而美国人所形容的刷毛 ,却在中国人心目中认为不够热潮。
二.沙皮运美引起哄动
在六十年代,罗锡壕眼见沙皮狗面临绝种边缘,便希望把纯种沙皮狗保存下来。
在一九七二年下半年,罗锡壕对沙皮狗经过深入研究後,把关於沙皮狗特质的文章和图片寄到欧美各地,其中以美国的回应最强烈,他曾在一个月内,收到一百封回信,要求买沙皮狗。
他在一九七三年底,把第一支沙皮狗运到美国。
美国爱好沙皮狗的人亦纷纷成立沙皮狗会,把沙皮狗推广开去,成为当时健力士世界纪录大全最罕有的狗种之一;
更有很多著名报章杂志如《Life Magazine》(生活杂志)争相宣传和介绍沙皮狗。
沙皮狗随後广为欧美人士所认识和欣赏;
在八十年代初,沙皮狗刚硬,而且毛亦较为长及有底毛,这是他不能接受的沙皮狗标准,但美国人却已接受了有底毛的沙皮狗,且甚为流行。
罗锡壕认为沙皮狗毛质要刚硬,摸上手像刺一般可令手部敏感;披毛亦不应贴身,要九十度角竖直;毛愈短愈好;以及不可有底毛。
三.文化差异无话可说
原来美国人喜欢软毛的沙皮狗是有其化文背景的,罗锡壕记得有次在美就沙皮狗毛质长度演讲完毕後,跟几个美国人谈话,才明白因为美国人待狗如家庭成员,会跟爱犬一起坐沙发,甚至一起上床睡觉,如果沙皮狗披毛太刚硬,会令皮肤敏感。
就是这种中、外文化间的差异,令源自中国历史背景的沙皮狗到了外国後变成另一种模样。
罗锡壕对这样的毛质虽是不接受,但亦可以理解到在外国的文化环境下,这种差异是必然会发生的,对於硬毛沙皮狗不能融入美国生活,罗锡壕也无话可说。
四.忠实拥趸坚持标准
然而,美国仍有一班热爱沙皮狗的人士及资深的沙皮狗繁殖者,在坚持著中国人心目中沙皮狗的毛质,并且忠於罗锡壕所订的沙皮狗标准,继续努力下工夫改良沙皮狗品种。
罗锡壕认为,沙皮狗虽然曾是斗狗,但这只是它的历史背景,而不是纯种沙皮狗应有的一种特质,他希望繁殖出来的沙皮狗,都是十分纯良,不是好勇斗狠的。
至於对「骨嘴」和「肉嘴」之分的说法,罗锡壕觉得只要嘴部呈长方形和起角,合乎比例,便不应存在「骨嘴」和「肉嘴」之分。
五.沙皮专家淡出狗圈
虽然罗锡壕对现今沙皮狗的标准仍有不满,但他最初要把纯种沙皮狗保存於世的理想已经实现,而他亦慢慢开始淡出狗圈,自己有自己的工作;由最高峰的饲养六十头沙皮狗作繁殖用途,至今天只剩下十头沙皮狗。
当年罗锡壕是第一位用计数方式计划繁殖沙皮狗的人;今天他已不再活跃於繁殖沙皮狗,他坦言年纪渐长,已不够精神和体力去实行繁殖沙皮狗的计划。
但作为著名中外的沙皮狗专家,他仍不时应邀担任外国评判 和出席研讨会,他亦不会放过每一个机会,向外国强调沙皮 狗应有的标准。
无论如何,沙皮狗由当年只作为斗狗用途的「烂仔狗」,在三十年间脱胎换骨发展成永久冠军,罗锡壕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沙皮在1976年出版的金尼斯世界百科全书中说明指出, 它是世界上最稀少的犬种之一.原产於中国广东,已有数世纪的历史.
中国大沥骨嘴沙皮
美国沙皮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