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狗-宠物猫-pet86宠物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蚂蚁小百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介绍]它们分布在全球亚热带,热带的潮湿地区。在大都市不常见。它们都是肉食性或捕食性蚂蚁,而且是蚂蚁科中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蚁巢一般都不大,最多只有几百多只个体。一般都都不连群结伴找食物,而是单独找食物。但有些种也回连群结伴进行捕猎。

齿猛蚁属Odontoponera

本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亦有分布。工蚁在1857年的加里曼丹首次被描述。

齿猛蚁属(Odontoponera Mayr)
模式种:Ponera transversa Smith, 1857,现在名Odontoponera transversa (Smith)。
本属目前只一种,横纹齿猛蚁Odontoponera transversa

本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亦有分布。工蚁在1857年的加里曼丹首次被描述。工蚁体长9-12mm,暗锈红色至黑色,上颚、触角、足栗褐色。上颚和唇基具纵长细条纹,唇基前缘具细齿;头不细条纹从头部中央纵线向外发散;并腹胸和结节上具横细条纹。

下图是横纹齿猛蚁的蚁后,蚁后较工蚁体型稍大,一般11-13mm,小盾片条纹纵向,并胸腹条纹基本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齿猛蚁属Odontomachus

本属蚂蚁约有50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模式种:Formica haematoda Linnaeus ,本属蚂蚁约有50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工蚁上颚长而直,形似镰刀,近端部明显内弯,端部常具有3个大齿,其中近基部的的大齿通常宽而平截。触角12节,复眼较小,突出,位于头前部,视力发达。并腹胸细长,中-并胸腹节处具凹缘。结节圆锥形,其顶端尖细,成刺状突。后腹部如图。

生育雌蚁与工蚁相似,但个体较大。中部背板方形略扁平;小盾片突圆。翅透明,带淡褐色,翅脉和翅痣褐色。

雄蚁体大型。中胸腹盾沟微弱或消失。后腹部细长,下弯。


本属蚂蚁在石块或倒伏下的树木下营巢。当受到惊吓或侵扰时,可突然弹跳而逃逸。

您现在看到的是山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monticola ,一种巨大的猛蚁,工蚁的体长大约10毫米。(标本提供:Cheni.1989 8月1日.乳源.)该种蚂蚁的巢在石头下或腐烂的木头下。在逃跑时,这种蚂蚁可以通过上颚的有力张开、闭合触地,反弹跳出1厘米左右。也有人认为这种反弹是猛蚁在慌乱中上颚偶然碰到硬的东西造成的。
该物种广泛分布于亚洲,从印度通过马六甲海峡到中国大陆、台湾到日本。在中国,它的势力范围达到北京以北,北纬40度以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钝猛蚁属Amblyopone

本属蚂蚁种类教多,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大多数种类营地下巢,巢通常不大。该属蚂蚁行动缓慢,常具有假死性,猎食小型节肢动物。


工蚁和生育雌蚁:体中型。头(上颚除外)矩形,上颚细长,尖,端部稍弯,内缘具形态各异的齿;唇基前缘多少具一排齿或齿状突起。复眼通常微小,位于头近后侧方。触角通常12节,也有的11节。胸部和腹部略呈圆柱形。结节一节,立方形,具明显的前、背表面,其整个后表面与后腹部相连。
(左图为网友x-monkey拍摄的图片)

雄蚁小,和工蚁明显不同。通常黑褐色,头小,呈圆形,复眼极大,触角细长,仅结节与工蚁基本相同。


Amblyopone silvestrii Wheeler,工蚁全长3.5-4.5毫米,本种蚂蚁相对稀少,除日本、朝鲜半岛外,我国台湾也有分布。据Masuko观察发现,这种蚂蚁主要取食蜈蚣,Masuko报道了蚁后对幼虫进行非致命伤害并吸取其血淋巴作为食物的方式。(上图,来自日本蚂蚁数据库)

这种蚂蚁的上颚着生了两排牙齿,触角12节,头前部触角根部的小叶(您可以从图上看到)也是本种蚂蚁的一个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厚结猛蚁属Pachycondyla

工蚁:单型或两型。体中型至大型。体具粗糙到点和刻纹.体色深红褐色至黑色. 唇基前缘圆或平直,无齿或突起;上颚宽三角形,咀嚼边具齿.有的不明显;上颚基都无凹点;触角1 2节,鞭节逐渐向端部膨大;复眼明显.位于头部两侧中线之前。前胸背板宽.前侧角圆.无突出的刺或齿;前-中胸背板缝明显,中-并胸腹节背板缝消夫或不明显。中、后足胫节具备2距.大的为梳齿状,小的距刺状。后腹部粗大,其基部2节缢缩明显;螯针粗壮。

雌蚁:与工蚁极为相似,但胸部结构不同,后腹部更大。
该属种类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营地下巢。------《中国蚂蚁》


红足穴猛蚁Pachycondyla rufipes Jerdon
Pachycondyla rufipes Jerdon, 1851: 119;工蚁,印度

工蚁:体长 13一16mm。体褐黑色,但上颚、触角、足及后腹部第三节至末端栗红色。全体密被黄色细毛。上颚具纵长细刻纹,并有稀疏的粗刻点;头、并腹胸及结节刻点粗密;井胸腹节斜面和结节后缘无刻点,光亮;后腹部基部两节具粗糙纵长刻纹.其间有稀疏的粗刻点。



上颚三角形,具齿但极不明显;唇基中央隆起,具中脊;触角柄节短.仅达后头缘;头前部略窄于后部,两侧几平直,后头角圆。并腹胸部厚实;前胸背板几与头部同宽;前-中胸背板缝清晰;中-并胸腹节缝消失;并胸腹节斜面向内凹陷,其与基面具明显的边缘。结节宽是长的2倍.侧面观为长方形;结节后缘甚凹,上部边缘具1列不规则的钝突。后腹部粗大.基部2节间缢缩明显。------《中国蚂蚁》




分布:贵州、云南、广西、广东、西藏及香港地区;东南亚。
该蚁主要出没于林缘阴湿处,被捉时后腹部竖起,并分泌白色泡沫。人被其叮咬后立即红肿。
------《中国蚂蚁》

敏捷扁头猛蚁Pachycondyla astuta Smith
Pachycondyla astula F.Smith, 1858;107;工蚁,印度尼西亚

工蚁:体长8.6—15.5mm。体褐黑色至黑色;上颚。触角鞭节及足附节粟红色。体被细密黄色柔毛;立毛黄色.稀而细小。上颚刻纹细密,并具稀疏粗刻点;头部及并腹胸纵长刻纹粗密;并胸腹节外面及结节刻纹横向,具光泽,但小型工蚁并胸腹节斜面刻纹几全为纵向或兼而有之,结节后缘光亮,几无刻点或刻纹;后腹部刻点细密,具蓝色光泽。上颚宽三角形,具 6-8个大小
不一的齿;唇基较窄,中部凸.其前缘中央凹陷;头扁平,两侧微凸且具明显的边缘;后头缘深凹;触角柄节略超过后头缘。中-并胸腹节背板缝仅见凹痕;并胸腹板斜面长于基面,其交会处上部圆,两侧具边缘。结节前线微凸;后缘平直,近上部前斜;顶端圆。后腹部粗大,基部2节间缢缩明显。
------《中国蚂蚁》


分布:北京、安徽、浙江、湖北、江西、福建、
广东、四川、湖南、贵州、云南、海南、台湾及香港地区;亚洲、大洋洲。------《中国蚂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刺猛蚁属Diacamma

本属蚂蚁首先由Mayr在1862进行了描述,共19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大洋州。大多数种类营地下巢。

模式种:Ponera rugosa Le Guillou, 1842,现在称为Diacamma rugosum,也就是聚纹双(二)刺猛蚁。

本属蚂蚁首先由Mayr在1862进行了描述,共19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大洋州。大多数种类营地下巢。蚂蚁清单:

Diacamma assamense Forel 1897
Diacamma australe Fabricius 1775
Diacamma baguiense Wheeler et Chapman 1925
Diacamma bispinosum Le Guillou 1842
Diacamma ceylonense Emery 1897
Diacamma cupreum Smith, F. 1860
Diacamma cyaneiventre Andre 1887
Diacamma holosericeum Roger 1860
Diacamma intricatum Smith, F. 1857
Diacamma jacobsoni Forel 1912
Diacamma longitudinale Emery 1889
Diacamma palawanicum Emery 1900
Diacamma panayense Wheeler et Chapman 1925
Diacamma purpureum Smith, F. 1863
Diacamma rugivertex Emery 1902
Diacamma rugosum Le Guillou 1842
Diacamma scalpratum Smith, F. 1858
Diacamma sericeiventre Stitz 1925
Diacamma tritschleri Forel 1897

聚纹双刺猛蚁在我国有分布(也只有此一种),体长10-13毫米,体黑色,上颚、触角柄节基部和端部、鞭节和足栗红色,有时足红褐色;各腹节端部和后缘褐黄色。腹柄节腹面前、后各有一个齿状突起,齿基部宽。

聚纹双刺猛蚁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云南、广西;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巴布亚新几内亚,马来西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介绍]本亚科只有2个属,即行军蚁属Dorylus Fabricius和云南行军蚁属Yunodorylus。

行军蚁亚科的蚂蚁也被称为driver ant,是一个经常流浪的家族。该属蚂蚁的每巢有百万个个体,多的达到两千两百万个个体。

行军蚁属Dorylus

也被称为driver ant,是一个经常流浪的家族。该属蚂蚁的每巢有百万个个体,多的达到两千两百万个个体。以各种昆虫和小动物为食并咬食幼树幼苗根,危害西瓜等作物。本属蚂蚁雌蚁体形巨大,39-50mm。
行军蚁亚科的唯一一个属,该亚科的模式属就不用我重复了吧,呵呵。
行军蚁亚科的蚂蚁也被称为driver ant,是一个经常流浪的家族。该属蚂蚁的每巢有百万个个体,多的达到两千两百万个个体。以各种昆虫和小动物为食并咬食幼树幼苗根,危害西瓜等作物。本属蚂蚁雌蚁体形巨大,39-50mm。

 
东方植食行军蚁,Dorylus orientalis Westwood。工蚁和雄蚁:


大型工蚁:体长最大为7.4毫米。栗褐色至褐黄色,后腹部色较浅。身体具有密的刻点,后腹刻点较浅。无复眼。柔毛稀,短;头前及后腹部腹面及末端有一些立毛。

小型工蚁:体长最长4.6mm。形状类似大型工蚁,后缘略凹,体色较淡。

雄蚁:体长25.1-25.9mm。褐黄色,上颚、足栗黄色。除后腹部外毛被黄色,直立后腹部腹面有稀疏立毛,末端立毛密,全身有极为丰富的柔毛,呈丝质光泽。头窄,复眼和单眼很大;上颚短,宽且端部钝,内缘基部具一钝齿。并腹胸大,前面球形,中胸小盾片侧扁,后小盾片窄,与小盾片和并胸腹节板连接处凹陷;并胸腹节背板斜面平截。足短,粗;基节膨大;转节和腿节扁,非常宽,胫节和跗节纤细。

该种蚂蚁是土栖白蚁的劲敌,对黄翅白蚁和黑翅白蚁有重要的抑制作用,能将整巢白蚁歼灭。在我国广西、贵州、湖南等地发现其对西瓜、幼树造成危害,尤以萝卜、苔菜、豆类、茄子和西瓜受害最为严重,短期内死株率常达71%以上。分布于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印度,缅甸,斯里兰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介绍]本亚科也为行军性的蚂蚁,主要分布于美洲大陆。Eciton burchelli和Eciton hamatum最为常见研究得也最多。


游蚁属Eciton

在美洲大陆大约有150种行军蚁,它们全部属于游蚁族(Ecitonini)。其中本属的Eciton burchelli和Eciton hamatum最为常见研究得也最多。游蚁的活动呈现周期性,一般一个周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在美洲大陆大约有150种行军蚁,它们全部属于游蚁族(Ecitonini)。其中本属的Eciton burchelli和Eciton hamatum最为常见研究得也最多。

游蚁的活动呈现周期性,一般一个周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一个是比较稳定的时期(statary phase,“statary”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英文单词,大概就是“呆在那里”的意思。)这个时期大约要持续3周,此时蚂蚁每晚在同一个地方宿营。工蚁们用自己的身体抱成团状巢,蚁后和幼虫等在中央。这样的营地被称作bivouac。

当蚁群进入这个时期时,蚁后的腹部迅速膨大,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产会下大约25万枚卵。在卵成熟时,蚁群活动相对较少。一旦卵孵化, 整个蚁群便立即兴奋起来,于是……



蚁群进入了下一个时期,一个游猎时期(nomadic phase)。在将近两周的时间内它们不断的变换宿营地。游猎中的蚁群具有惊人的杀伤力,它们所向披靡,几乎消灭任何比它们跑得慢的动物。

由于游蚁在当地生态中扫荡性的影响力,一些昆虫和鸟类演化出了和游蚁非常复杂的关系。一些拟蚁甲虫跟随蚂蚁大军进行部猎,它们捕猎由于受到蚁群攻击而受伤或逃跑的昆虫。还有一些昆虫干脆模拟蚂蚁幼虫在蚁群中骗吃骗喝了此一生。大约有10种鸟类部分或全部的依靠游蚁大军获取食物。其中一些鸟类每日清晨寻找到游蚁部队后赶到部队的先头,捕食因被游蚁趋赶而逃散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介绍]细(猛)蚁亚科只有3族8属。细蚁亚科蚂蚁与猛蚁亚科共同具有独特的“腹缢”特征,就是第三腹节前(或第一腹节后)由第三腹节前背板和前腹板形成的环状缢缩。据此,细蚁亚科与猛蚁亚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和行军蚁类关系较远。

细蚁亚科细蚁属。
细蚁亚科蚂蚁与猛蚁亚科共同具有独特的“腹缢”特征,就是第三腹节前(或第一腹节后)由第三腹节前背板和前腹板形成的环状缢缩。据此,细蚁亚科与猛蚁亚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和行军蚁类关系较远。本亚科3族8属中,有4属仅知雄蚁,1属仅知雌蚁,对于该亚科的生物学了解非常少。已知种类均生活于地下,种群较小。本亚科种类不超过50种,其中细蚁属有34种。




本属蚂蚁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几种生活在温带。您现在看到的是Protanilla sp.的图片,来自日本蚂蚁数据库(pics from japan ant database),该种蚂蚁在泥土或腐烂倒下的树木中做巢。

湖南细蚁,Leptanilla hunanensis Tang,Li et Chen,由唐觉等在湖南发现工蚁。工蚁体长1.2-1.3mm,头光滑前部有横纹。触角基部无眼点,触角柄节长为0.14mm;鞭节末端为其前两节长度之和。前胸背板有一细颈。中胸与并胸腹节间有明显的间缝。结节两结,第二节比第一节稍宽。后腹部第一节下方有一小型突起,后腹末具螯针。生活于地下3-5厘米处。已知分布于湖南省。暂时没有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介绍]仅一种分布于澳大利亚有限的几个地方。最古老的一种。

响蚁属Nothomyrmecia

1934年首先被克拉克(Clark)描述。原属于蜜蚁亚科(Subfamily: Myrmeciinae),现归于响蚁亚科(Nothomyrmeciinae),属于Prionomyrmecini族。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蚂蚁。

1934年首先被克拉克(Clark)描述。原属于蜜蚁亚科(Subfamily: Myrmeciinae),现归于响蚁亚科(Nothomyrmeciinae),属于Prionomyrmecini族。
模式种: Nothomyrmecia macrops
本属现存一种,大眼响蚁(Nothomyrmecia macrops)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蚂蚁。它们特别的长相是极易区分的~:巨大的眼睛、伸长而多齿的上颚……总之,如果您看完本站的介绍后在澳洲一定不会认错~


大眼响蚁仅在澳大利亚有限的几个地点被发现。大眼响蚁分布图:



自从1931-1932年2只工蚁被发现后,四十多年里大眼响蚁销声匿迹,直到1977年才再次被发现

小镇Poochera在Wirrulla东南45公里,Minnipa西北34公里。小镇名字源于附近的一座小山。在这里发现了被称为活化石的蚂蚁大眼响蚁Nothomyrmecia macrops。
大眼响蚁1931年最初在西部澳大利亚的Balladonia附近被采集到2工蚁,而采集者本人并不是蚂蚁研究者。

大眼响蚁Nothomyrmecia macrops身上保留了明显的蜂类的特征。这一发现曾经引起轰动,以后虽然屡屡有人苦苦搜寻,但是再没有发现过。

1977年(1978年正式发表)大眼响蚁被从堪培拉出发的Bob Taylor博士一行昆虫学家再次发现于此。

Taylor一行是专程来寻找这种销声匿迹的蚂蚁的。博士的运气很好,他的考察队因为车辆出现故障而不得不在Poochera停下。当天晚上,博士在宿营地周围的低矮的桉树丛开始了即兴考察。大眼响蚁最后也是唯一记录在46年前,而且是足足1300公里远的西面。然而现在在他眼前的正是一只大眼响蚁的工蚁……

场面着实令人震惊~Taylor疯狂的冲到他的同事中以澳大利亚式的口吻向世界宣布:“这该死的畜生在这儿!我找到了Notho该死的myrmecia!”

今天,Poochera旅馆(下图)是一个倍受亲赖的旅馆,至少在冬季和春季大眼响蚁非常活跃的时候是这样。大眼响蚁被认为是极其稀有的蚂蚁,被IUCN(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认定为非常濒危动物。



大眼响蚁如此稀有可能和其夜间行动以及对凉爽和黑暗的强烈嗜好有关。而且其工蚁严格的独立行动,基本只能在其离或归巢的时候才可以在地上找到。而巢穴又是如此的小,大约只有100只工蚁而且只有一个简单的、小的并且隐蔽的入口。大眼响蚁是严格的捕食肉食者。



大眼响蚁因为其类似细腰亚目蜂类的外观而被认为是最古老的蚂蚁。事实上, 大眼响蚁有很多可以确定的并非原始的特征,比如它伸长而多齿的上颚,生殖蚁短小的翅膀(生殖蚁雌性不会飞),巨大的复眼,以及对黑夜和低温不寻常的亲赖。

大眼响蚁选择澳洲油桉(mallee tree)(点击查看详细介绍)作为栖息地,生活在南部和西部澳大利亚的干旱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植物。澳洲油桉同时也是一种罕见的鸟类——眼斑冢雉——栖息的树木,这种鸟相对原始,其像爬行动物那样将卵埋藏起来孵化而不是靠自己的体温去孵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它们主要分布在全球亚热带.6个属全世界有分布。该亚科是一个高度进化的一个亚科。它们的体型较小。行动敏捷。受惊后,释放出分泌物,遇空气呈树脂色,并带有芳香味。工蚁:体壁较薄而软。唇基向后伸到额脊间。12节触角。后胸背板明显,其气孔在背面形成凸起。结节一节。螯针无。泄殖孔在腹面开一缝状口。具有1对臀囊,容纳单细胞臀腺排泄的腺体分泌物。

对不起,暂时没有本亚科的属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介绍]本亚科只有1个属,即双节行军蚁属Aenictus。

该属原与行军蚁属Dorylus共同组成行军蚁亚科Dorylinae.Bolton(1990)通过对两属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后,两属分别提升为亚科。双节行军蚁亚科分布于东洋区,澳洲区和热带区。

对不起,暂时没有本亚科的属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介绍]一小亚科在全世界均有分布,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热带地区。已知全世界有7属近200种,本亚科种类捕食其他昆虫或盗食其他蚂蚁的幼虫。蚁触角粗;唇基十分窄,尤其触角窝前部分,使触角窝紧靠头前缘;触角窝绝大部分或完全裸露。额叶一般不存在或仅留痕迹, 通常仅为1对纵脊。前一中胸背板缝常消失,若存在,则前-中胸缝紧密,不能活动。

对不起,暂时没有本亚科的属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蚂蚁的共栖者


  蚁类本身是个群体大家族,而这个大家族的成员又都愿意广交朋友。据调查,在蚁巢中共牺的动物约3000种,其中鞘翅目中的隐翅甲、蚁甲等约1000种,蜘蛛类约60种,甲壳类约9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动物,其好客真是做到了来者不拒的程度;但是蚁巢中的这些来客并非都是真朋好友。



  A、蚂蚁的朋友
  蚂蚁的朋友有两类:一类是共栖者,它们与蚁共栖生活,即蚁保护它们,它们以自己的分泌物供蚁食用。其中有双翅目的蠓类,同翅目的角蝉类、木虱类、蚜虫类、介壳虫类等,还有鳞题目的小灰蝶幼虫等,这些昆虫都是蚁所爱护的朋友,而且它们在蚁巢生活的时间也很短。另一类就是所谓的爱蚁性动物,实际上是一些食客(或称蚁客、真客、蚁友),如隐翅甲类、棒角虫类、寡节蚁甲类、部分三锥象甲类、埋葬甲类和拟步行虫等。这些挚友能供给蚁各种排泄物做为食料,同时它们身上常有分泌液体的红色或黄色毛,蚁可从那里取到所喜的汁液。蚁类为伺育这些挚友的幼虫,甚至牺牲自己的“子女”(卵、幼虫)供给它们食用。

  “蚁”字是由虫字旁和一个义字组成的。有人说蚂蚁是讲“义气”的,它会帮助别的昆虫,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共栖关系。北美曾有这样的记载:当地有一种蚜虫叫玉米根蚜,它是危害玉米的大害虫。这种害虫到冬季本来容易冻死,但人们发现有一种名叫鸢色蚁的蚂蚁到天寒时会把玉米根蚜的卵搬到自己的巢中,等到气候温暖时再将卵搬到温暖处,春季杂草开始萌发生长时,它们又将卵搬至杂草根部。待卵孵化后小若虫出世,此时正是玉米生长时节,鸢色蚁再将小蚜虫搬运到玉米根部便于它们取食。蚂蚁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为蚜虫服务。为什么呢?原来每当蚂蚁肚皮饿了时;就舐食蚜虫的分泌物充饥。蚜虫供给蚂蚁食物,蚂蚁保护蚜虫,它们之间是一种共栖关系。当你到野外采集时,常会看到在有蚜虫群集的植物上也有蚂蚁。请你注意观察蚂蚁是怎样取食蚜虫排泄物的?然后你再从别处捉几只肉食性瓢虫(七星瓢虫或小黄瓢虫),将它们放在蚜虫和蚂蚁群里,注意观察蚂蚁有什么行为反应?是不闻不问任凭瓢虫行动呢,还是将瓢虫赶走?你说说这个道理。

  B、普通食客
  蚁穴内有—些无益亦无害的食客;蚁对它们不甚注意,如壁虱类、跳虫类、叶甲类、金龟子类、食蚜蝇类、隐翅虫类、花金龟类、蟋蟀类、蜚蠊类等。这些不速之客进入蚁巢,是为了摄食某种蚁类体表的分泌物,有些则是拾取工蚁吐出来的食物。

  C、蚁巢内的偷猎者
  还有一类是有害的食客,它们不受蚁的欢迎,但靠着自身的敏捷、隐蔽和伪装能力,得以在蚁巢中久居。它们大部分为捕食性昆虫,其中有蚁类的模拟者。它们盗取工蚁口中的食物,吞食弱者、受伤者或普通工蚁,如隐翅虫就是这种暗藏在蚁巢中的敌人。除此之外,寄居于蚁巢的还有些体内外寄生虫和养奴蚁等。

  蚁群战争
  阿根廷蚂蚁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在南美,它们的蚁群之间相互攻击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在它们攻占新的领地时,它们的行为就不同了。在加利福尼亚,它们攻击和占领当地蚂蚁种群的领地,可对于它们同种的蚁群却很少发生冲突。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解释说:因为它们并不好战,它们繁殖得非常多,形成同心协力的超大蚁群。

  蚁多力量大的原因
  单个蚂蚁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不强,但为什么许多蚂蚁在一起就能应付很多问题呢?科学家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对此作出了解释。科学家说,蚂蚁在所到之处都会留下一种被称为外激素的化学物质,其他蚂蚁可以利用这些化学物质判断自己的路线是否正确,因为这种物质的浓度越大就表明走过的蚂蚁越多,也就说明是一条比较合理的路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8 21: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9 00: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wub: :wub: :wu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13976351999    站长联系QQ:713767   
站长微信:13976351999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pet86.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et86宠物论坛

GMT+8, 2025-1-16 21:48 , Processed in 0.01212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海南犬业协会

© 2001-2020 pet86宠物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