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狂犬病的预防分为暴露前免疫和暴露后免疫。暴露后免疫是在被动物咬伤、抓伤后注射疫苗,注射疫苗后机体的抗体在10~14天之后才会产生。暴露前免疫是在被咬之前打疫苗,一旦被猫、狗咬伤后再立即打疫苗,机体的抗体很快就能启动,预防效果更好。在被咬伤前,预防性注射狂犬疫苗,接种方案为:在第0天、第7天,第21天各注射一剂量狂犬病疫苗,以后如果被犬咬伤,可以只在第0天,第3天各注射1剂量疫苗即可,不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发病风险大大降低。因此,建议养小动物的家长最好选择在养了小动物后就立即给宝宝注射疫苗,一旦被动物咬伤后还应再次立即注射疫苗,加强免疫。
A 狗按规定足量接种了符合要求的兽用狂犬疫苗后,在疫苗的免疫期内,人被这样的狗轻微咬伤,可以只进行伤口局部的清洗消毒,不用注射人用狂犬疫苗。但是若咬伤严重的,或者成年犬没有打够针数,或者疫苗接种早已过了免疫期、疫苗不合格或者失效,宝宝就最好再次进行人用狂犬疫苗的接种才比较安全。因为目前国内兽类狂犬病疫苗的管理没有人狂犬病疫苗那么规范严格,动物接种疫苗是否有效不能完全保证,因此,即便动物接种了疫苗,宝宝被其咬伤后最好还要再次注射狂犬疫苗。
A 首次注射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48小时(两天)内。具体注射时间是:分别于第0、3、7、14、30天各肌肉注射1支(2毫升)疫苗,“0”是指注射第一支的当天(其余以此类推),全程共接种5剂。如果未能及时注射疫苗,应本着“早注射比迟注射好,迟注射比不注射好”的原则使用狂犬疫苗。另外,受伤严重的宝宝还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但是否需要接种,应由医生根据伤宝宝的伤情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