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犬瘟热(一)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t virus,CDV)引起的犬的一种极重要传染病。除犬外,还可使貂,貉,狐等多种犬科,浣熊科动物感染发病。传染性极强,发病率极高,临床症状也极为多样,既可单独表现为呼吸道,上呼吸道炎症状,也可同时表现为严重的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极容易继发其他细菌,病毒等的混合感染和二次感染。死亡率有是可高达80%。康复后还易遗留有麻痹,抽搐,癫痫样发作等后遗症。是当前对养犬业和毛皮动物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疫病。
病原 早在1905年Carre就提出本病原为一种病毒,直到1926年Laidlaw等通过实验证实之后,才为人们接受。1948年Haig报告,将适应于雪貂的CDV接种于鸡胚绒毛囊膜,可出现增厚的灰白色斑点。翌年,Cabasso等该用犬体适应毒,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1951年Dedie首次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出了CDV。Rockborn 发现CDV在原代犬肾细胞上能形成合胞体,星状细胞与核内或胞浆内包涵体。为此,人们对CDV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现已查明CDV是副粘病毒科,麻疹科病毒属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与该属的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之间存在有密切的抗原关系有共同特性。
CDV呈圆形或不正形,有时呈长丝状,因而大小差异较大,直径100--300nm不等。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有15616个核苷酸组成,从3’端开始依次为调节基因,核衣壳蛋白(N)基因,磷蛋白(P)基因,基质蛋白(M)基因,融合蛋白(F)基因,血凝素蛋白(H)基因,大蛋白(L)基因与前导序列,分别负责基因的转录,复制与结构蛋白的表达。CDV的核衣壳由基因组与N组成,成螺旋状盘曲在病毒粒子的中央,直径15--19nm,螺距5--6nm,外面裹着一层脂质的囊膜,囊膜上密布长约1.3nm的纤突,纤突由特异的糖蛋白构成,具有吸附细胞的作用,其中的血凝素蛋白H为型特异性抗原,能引起不完全的免疫保护作用,但无血凝作用。核衣壳蛋白N和融合蛋白F与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有很高的同源性,是引起交叉免疫的抗原,其中的F为62kD,由通过二硫键连接的F1和F2两种蛋白组成,能引起完全的免疫应答,但易为甲醛所破坏。
应用单克隆抗体研究发现,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动物和不同临床病型的CDV株,虽然在细胞蚀斑,鸡胚痘斑形成方面和对乳鼠的神经毒力方面存在有明显的差距,但在结构蛋白和核酸电泳图谱方面却差别甚微,似乎仍然属于同一个血清型。
CDV抵抗力不强,对热,干燥,紫外线和有机溶剂敏感,易为日光,酒精,乙醚,甲醛,煤酚皂等杀死。2--4摄氏度可存活数周,室温数天,50--60摄氏度1小时即可使病毒灭活。pH4.5以下和9.0以上的酸碱环境也可使其迅速灭活。但低温冻结可保存几个月,冷冻干燥可保存数年。
CDV可在来源于犬,貂,猴,鸡和人的多种原代与传代细胞上生长,但初次培养比较困难,一旦适应某一细胞后,即易在其他细胞上生长,其中以犬肺巨噬细胞最为敏感,可形成葡萄串样的典型细胞病变,鸡胚成纤维细胞应用的最多,既可形成星芒状和露珠样的细胞病变,也可在覆盖的琼脂下形成微小的蚀斑。实验感染可使鸡胚,雪貂,乳鼠,犬等发病,其中以雪貂最为敏感,为公认的CDV实验动物。CDV在鸡胚绒毛尿膜上能形成特征性的痘斑,被用作测定CDV中和抗体的标准系统。适应鸡胚的CDV株作鼠脑内接种,可引起鼠神经症状与死亡。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