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06-7-13 14: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干扰素与犬病毒性感染
干扰素是机体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一种低分子蛋白质(糖蛋白),这种蛋白质被释放出细胞外,被另外细胞吸收后,另外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抗病毒感染的物质,这种物质称干扰素。后来人们发现干扰素的产生不仅发生在病毒对细胞的感染,也发生在细菌、立克次体和真菌对机体细胞的刺激,还有人工合成的化学诱导剂——聚肌胞也能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
干扰素是机体细胞产生的一种诱生性蛋白质、分子量小、活性高、功能多、用途广、是机体细胞功能自我稳定的反应性产物,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医疗应用价值。
一、干扰素的基本特性
1.具有严格的种属特性:即某种动物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作用于同种动物的细胞,使其建立抗病毒状态。例如用犬的细胞来生产的干扰素,只对犬的细胞有抗病毒作用,对其他动物的细胞则无效。
2. 作用广谱性。干扰素对机体细胞的抗病毒作用一旦形成,就能获得抗多种病毒的能力。
3.无明显的抗原性。它不被免疫血清中和,也不被核酸酶破坏,但可被蛋白酶灭活。
4.性质稳定。对PH和温度相当稳定,在 60摄氏度一小时不被灭活,在酸性环境下(PH=2.0)还较稳定。
5.毒性低,副作用少。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二、干扰素的干扰作用
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机体细胞时,一种病毒能干扰(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复制与增殖, 异种病毒之间可以干扰,同种异型病毒间也可干扰,同一株病毒的灭活病毒也能干扰活病毒。其干扰作用机理。①当甲病毒感染机体细胞时,先占据易感细胞表面上接受病毒的受体以致后来的乙病毒无空余的受体可供结合;②争夺酶系统及生物合成原料,两病毒互相争夺核酸多聚酶、转录酶、细胞器及核苷酸原料,最后强者存,弱者亡。③干扰素的广谱性抗病毒作用是间接发生的,是通过干扰素分子与敏感细胞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干扰素分子与敏感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这种结合发生一系列的理化过程,激活细胞内的抗病毒蛋白基团,被激活的基团能指导细胞内合成抗病毒蛋白质,抗病毒蛋白质能阻断病毒mRNA和抑制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细胞就处于抗病毒状态。④干扰素除了具有广谱性抗病毒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受体介导,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促进抗体生成,增强特异性细胞毒杀伤作用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对病原体(包括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此外,干扰素还具有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的功能。
三、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犬的病毒性感染疾病,根据我院1999 年度门诊病例档案的统计,其发病率占门诊犬病总数的75.6%,其中疑是犬细小病毒感染的占75.6%的41.4%、犬瘟热病毒占32.1%、犬腺病毒占9.3%、犬冠状病毒占8.1%、犬疱疹病毒4.0%,其他病毒感染占 5.3%。机体在抗感染免疫中,有的以体液免疫为主。有的则以细胞免疫为主。但多数是兼具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如在抗病毒感染中,既依靠体液免疫中和病毒,阻止病毒与致敏细胞膜受体结合,使病毒不能进入细胞内复制,不需要细胞免疫来杀伤被病毒寄生的细胞,并清除细胞内病毒,修复受伤组织。
以往我们对犬病毒性感染的治疗,在常规补液抗菌等支持疗法的同时,只强调机体的体液免疫(注射高免血清),忽视了机体的细胞免疫(没有应用干扰素等),其疗效往往不尽人意,诸多学者研究均证明,干扰素是一种有效的细胞免疫调节剂和增强剂,犬只有同时具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才能产生完全的、坚强的免疫力。体液免疫主要由中和抗体组成,它只能中和细胞外的游离病毒,已经进入到细胞内的病毒则需要依靠细胞免疫来清除。所以对犬病毒性感染的治疗,在常规补液抗菌等支持疗法的同时,除了注射犬高免血清外,还要注射犬白细胞干扰素,以加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可大大提高治愈率。
但是,目前国内生产犬白细胞干扰素的技术条件要求很高,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昂贵。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解决犬病临诊的需要,可注射解放军农牧大学兽医院生产含有细胞免疫的干扰素强效犬五联血清,或注射人工会成的干扰素诱生剂 ——聚肌胞注射液,每次肌注1-2mg,隔日一次,注射后机体内可产生干扰素,可作用于正常细胞使其产生抗病毒的蛋白质,抑制病毒在易感细胞内增殖,从而同样也能起到全面控制犬病感毒性感染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