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E、病毒性肠炎(犬细小)(Canine Parvoviral Entreitis)
多数发生在幼犬,发病致死率很高,病毒由粪便经口感染,病毒耐活力很强,故 对犬只感染力特别大如果没有打预防针或无足够抗体之犬是很容易感染. 症状:发烧,厌食,精神不振,持续性呕吐,及下痢,肠管粘模出血,排出恶臭血 便,白血球下降,脱水,腹痛,症状出现后常于3-5天内死亡. 患犬应尽早送医治疗,否则常因急性脱水,休克,死亡,这病目前没有特效药. 肠炎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千万别忘替爱犬 定期注射疫苗!
本病是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多以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为其主要特征。有时其感染率可高达100%,致死率为10一50%。解放军兽医大学(现易名为农牧大学)于 1982年在长春地区首次分离出该病毒,从而证实了我国也有本病存在。犬、猫和貂的细小病毒具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 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犬的粪、尿、呕吐物和唾液中含毒量最高。病犬不断向外排毒而感染其它健康犬。康复犬粪便中长期带毒。因此,犬群中一旦发病,极难彻底清除。除犬外,狼、狐、浣熊也可自然感染。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
犬细小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较强,于60~C环境可存活 1小时,80~c可耐30分钟,于偏酸(氢离子浓度1 000微mol/L,即pH3)环境和偏碱(氢离子浓度lnmol/L,即pH9)环境中病毒仍有感染性。该病毒对0.5%的福尔马林或0.5%的氧乙酸较敏感,对氯仿和乙醚不敏感。如果将含毒粪便和肠管冷藏于低温环境,其感染性可长期保持。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在寒冷的冬季较为多见。刚断奶不久的幼犬多以心肌炎综合症为主,青年犬多以肠炎综合症为主。
(2)临束特征;本病在临床上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即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①肠炎型:潜伏期为7~14天,一般先呕吐后腹泻,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多量粘液和伪膜。病后2~3天,粪便呈西红柿汁样,混有血丝,并有特殊腥味。此时病犬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至40℃以上,渴欲增加。有的病犬到后期体温低于常温,可视粘膜苍白,尾部及后腹部常被粪便污染,严重者肛门松弛并开张。
②心肌炎型:幼犬呼吸困难,心悸亢进,可视粘膜苍白,体质衰竭,常突然死亡。 通常可根据上述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在临床上应注意观察病犬是否有呕吐和腹泻。如果要进一步确诊,应早期采取病犬腹泻物,用o.5%的猪红细胞悬液,在4℃或 25℃按比例混合感作,观察其对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必要时也可将粪便样品送检验单位做电镜检查,进行确诊。
(防治措施)
第一,平时应搞好免疫接种。国内生产的犬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都与其它疫苗联合使用。使用犬五联弱毒疫苗时,对 30~90日龄的犬应注射3次,90日龄以上的犬注射两次即可,每次间隔为2~4周。每次注射1个剂量(2毫升),以后每半年加强免疫1次。使用犬肝炎、肠炎二联苗时,对30—90日龄犬应免疫3次,90日龄以上的犬免疫两次,每次间隔为2~ 4周,每次注射1毫升。
第二,当犬群暴发本病后,应及时隔离,对犬舍和饲具,用 2~4%烧碱、1%福尔马林、0.5%过氧乙酸或5~6%过氯酸钠(32倍稀释)反复消毒。对无治愈可能的犬,应尽早扑杀,焚烧深埋。
第三,对轻症病例,应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对于肠炎型病例,因脱水失盐过多,及时适量补液显得十分重要。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应按时注射抗生素。也可应用抗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进行治疗,其用量为:每犬皮下或肌肉注射5~10毫升,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连续2~3次。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1993~1995年,笔者利用我校动物医院接诊的1262例病例,开展了CPV病诊疗方法的研究,使该病的治愈率由73%提高到94%。
1 流行特点
1.1 品种与发病之间的关系 据1262例CPV病例统计,本病主要侵害狼犬、黑背牧羊犬、京巴、小型狮子犬、沙皮犬等良种犬,本地犬偶有发生,但发病率(4%)很低。
1.2 季节与发病的关系 据1993~1995年门诊病例统计,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5~6份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4.0%和12.9%),1~2月份发病率最低(分别为4.8%和3.0%)。
1.3 年龄与发病的关系 据1262例CPV病例统计,2月龄和1岁以上的犬发病率较低(8.9%),3~6月龄发病率最高(74.0%)。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又称心肌炎型。本型发病率较低,临床少见。主要发生于CPV病暴发流行的初期及未注射疫苗的2月龄以内的幼犬。突然发病,肌肉震颤,四肢末端和耳、鼻发凉,可视粘膜发绀,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心率快速(200次/min以上),频繁呕吐,继之腹泻、脱水、衰竭、死亡,病程一般不超过24h。
2.2 亚急性型 本型最为常见。主要发生于3~6月龄的幼犬。病犬首先精神不振,突然拒食,心率快速,继之频繁呕吐。呕吐物初为未消化的食糜,随后为带泡沫和粘液的胃液及黄绿色的胆汁。病犬表现腹痛不安,触诊腹部有疼痛反应。严重腹泻,初期腹泻物呈灰黄色,带有多量粘液和脱落的肠粘膜,每天数次不等,而后变成西红柿汤状的暗红色稀粪,腥臭难闻。中后期全身散发出异臭。体温一般不高,初期略有升高,后期反而降至常温以下。迅速出现休克体征,病犬精神沉郁,衰弱无力,反应迟钝,眼球凹陷,被毛枯燥,皮肤弹性降低,唇鼻干燥甚至龟裂。可视粘膜初期发绀,中后期淡白或苍白。口腔干燥,舌体皱缩,舌面有苔,齿龈或舌边缘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一般为3~5s)。心功能衰竭,在呕吐或精神紧张时,心率剧增,并出现节律不齐和喘息。病程一般为3~5天。
2.3 慢性型 主要见于成犬、土种犬或注射CPV疫苗的犬。病犬主要表现精神不振,食欲锐减或废绝,频繁呕吐和腹泻,但呕吐、腹泻、脱水和休克体征轻微,全身状况和预后较好。
3 剖检变化
尸体消瘕、脱水,可视粘膜苍白。胃内空虚,间有淡黄色或黄红色粘液,胃底部粘膜弥漫性充血、出血。特征性病变是空肠、回肠浆膜下血管充血、瘀血,呈暗红色;肠粘膜水肿,粘膜及粘膜下层呈弥漫性或条索状出血。小肠及大肠内容物呈暗红色、果酱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出血严重,呈紫红色。组织学检查:小肠粘膜上的绒毛萎缩、变短,隐窝变深,粘膜固有层细胞增多,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和肠腺上皮细胞脱落,残存的上皮细胞相互融合成异型巨细胞。肺呈淡红色,间有轻度气肿。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多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末状液体。肝瘀血、轻度肿大,胆囊充盈,胆汁粘稠。心脏扩张,心肌柔软,颜色变淡,心外膜和心内膜偶有点状出血。其它脏器病变一般不明显。
4 临床化验
4.1 血液学检查 发病3~5天的犬,白细胞总数可降至300~6000个/mm3,嗜中性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红细胞减至500万个/mm3以下,严重的不足100万个/mm3,血红蛋白降至8g/100ml以下,严重的仅有2~3g/100ml。
4.2 潜血检查 用隐血试纸做粪便潜血检查,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
4.3 细菌学检查 将典型病犬的心血、肝、脾等27份样品,接种于普通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置37℃培养箱内培养1~3天,无致病性细菌生长。
4.4 血凝试验 根据CPV对猪红细胞具有凝集的特性,检测粪样中CPV的存在和凝集价。先将被检粪便做10倍稀释,经35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4ml,用PBS做对倍稀释后,用平板法直接进行血细胞凝集试验。结果25份被检样品中均出现凝集反应,有的凝集价高达1024倍以上。
5 鉴别诊断
5.1 犬瘟热 也出现呕吐、腹泻,但症状轻微,没有CPV病中的西红柿汤状暗红色的腥臭粪便。该病主要以双相热型、神经症状、后躯瘫痪、上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的脓性卡他、皮肤上的红色丘疹和硬足掌症为特征。
5.2 犬传染性肝炎 以暂时性角膜混浊、黄疸、胆囊壁水肿、肝肿大、表面呈花斑状为特征。呕吐、腹泻、脱水较轻,粪便呈黄色粥样,偶尔混有少量血液,且无CPV病粪便的腥臭味。
5.3 犬细菌性出血性胃肠炎 多见于成犬,有食入腐败变质食物病史。尽管也发生呕吐、腹泻和脱水,但易与CPV病相区别。
5.4 犬敌鼠钠盐或杀鼠迷中毒 以内、外出血为特征。外出血表现可视粘膜出血,注射针孔出血和阴道流血;内出血主要见于眼底出血,心包血肿,纵膈血肿及胸腔积血。虽然该病也出现呕吐、腹泻和血便,但症状轻微,粪便中无CPV病的特异性臭味,且有食入毒饵或毒鼠的病史。维生素K1为本病的特效解毒剂,若配合催吐、洗胃等治疗措施,可望初、中期病犬迅速获愈。
6 治疗
犬感染CPV后,只要不引起急性死亡,经5~7天即可产生一定滴度的抗CPV抗体,因此采取维持疗法,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防治继发性感染,有望使本病得以康复。
6.1 合理应用抗CPV高免血清和免疫增强剂抗CPV高免血清可直接中和患犬血清中游离的CPV,是治疗CPV病的特效药物。据统计,在1262例患犬的治疗中,有441例未用高免血清,治愈率为73%,而正确使用高免血清及合理配合维持疗法的,治愈率高达94%左右。在治疗中还观察到,早期、大剂量、静注高免血清,比中后期皮下或肌注效果好,治愈率高。抗CPV高免血清可与诸多药液混合使用,未见混浊和不良反应发生。高免血清用量依犬的经济价值、体重和病情而定,用量一般为6~24ml/次,24h最好重复使用1次,以保证患犬体内抗体浓度,达到彻底中和CPV之目的。
酌情使用免疫功能增强剂,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人血丙种球蛋白等,据观察早期应用似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6.2 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
6.2.1 补液 由于患犬顽固性拒食、频繁呕吐、腹泻,极易造成机体脱水和电解质失衡,从而使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微循环障碍,导致休克发生,这是引起患犬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扩充血容量在治疗CPV病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补液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在CPV病治疗中,患犬究竟缺什么,缺多少,补何种液体及补多少最合适,这是一个颇感棘手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动物医院设备简陋,化验条件不足,难以准确计算。笔者通过实验室化验及临床试验表明,CPV病初期,由于患犬呕吐、腹泻、不思饮水、机体脱水,致使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肝糖原大量分解,因此患犬属低渗性脱水,应以补盐为主,补糖为辅,以2份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和1份5%葡萄糖溶液,并酌加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和能量合剂为宜。中、后期,由于患犬顽固性拒食、呕吐、腹泻,以及由皮肤、呼吸道和泌尿道不断地丧失水分,则发展成为混合性脱水。补液时以4份5%糖盐水和1份6%右旋糖酐,并加入适量的氯化钾、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三磷酸腺苷和维生素C为宜。恢复期,因组织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机体出现低血糖症,故多用高糖、维生素C、氯化钾,并佐以肝泰乐、肌苷和维生素B12,则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和红细胞生成与释放。
6.2.2 补钙 犬是肉食动物,肉属高磷低钙(磷钙比为20∶1)性食物;犬食结构中最佳磷钙比为(1∶1.2~1.4),故犬食中不注意补钙或呕吐、腹泻,引起钙吸收障碍,极易导致缺钙症。Ca++不仅能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兴奋性,还有致密血管,减少毒素吸收,加强心肌收缩,减慢心率,止血、抗应激和促进抗体生成的功效。在CPV病程中,常常伴发钙缺乏症,其表现为心律加快,肌肉震颤,痉挛,神志不清等。将10%葡萄糖酸钙10~20ml加入液体中静注,能获得较好效果。据观察,随着钙的补入,心跳由快变慢,脉搏变得清晰有力,肌肉震颤、痉挛现象逐渐消失,但钙补过量时,心跳则由慢变快,并出现节律不齐和呕吐。维持疗效,可肌注维丁胶性钙1~5ml。
6.2.3 补钾 钾由食物中摄取,K+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对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钾由尿排出,摄多排多,不摄也排。患犬长期拒食,钾摄入不足;大量补糖或炭酸氢钠,血液中K+移入细胞内,故极易造成低血钾症。缺钾表现为:心律过快,节律不齐,胃肠迟缓,机肉松弛无力。临床上常用10%氯化钾5~10ml,加入500ml液体中静注,安全方便,效果显著。
6.2.4 补液量 依患犬脱水程度而定。体重减轻6%、8%、10%以上,分别为轻、中、重度脱水,补液量分别按每公斤体重30ml、50ml、70ml给予为宜,1~2次/天。在补液中或补液后,患犬精神好转、心律减慢、出现排尿是补足的表现,不见排尿是没有补够的指征,可酌情加大输液量,并肌注654-2注射液1~3ml,以扩张微循环,缓解毛细血管床内的缺血缺氧状态。
在补液中须认真监护心、肺功能,发现心率过快,呼吸困难,频频挣扎、呕吐,即使脱水未得到纠正,也要果断地限制输液量和输入速度。此外,补液量大或在寒冷季节输液时,须将液体加温至37℃为宜。
6.2.5 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安全、方便、经济,对病情较轻和处于恢复期的患犬尤为适用。常用的配方是多维葡萄糖20g,柠檬酸钠2.9g,氯化钠3.5g,氯化钾1.5g,温水1000ml,随用随配,让患犬自饮,不限量。从实践中观察到患犬如自饮口服补液盐,是病情好转的指征之一,脱水现象不久消失,患犬1~2天内即可康复。
6.3 对症治疗
6.3.1 防治继发感染 常选用头孢唑啉钠,氨苄青霉素,疫敌,洁霉素,白霉素,庆大霉素等静注或肌注。在恢复期,采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内服。临床应用表明,以头孢唑啉钠和诺氟沙星疗效最好。
6.3.2 止血与止呕 补充钙剂和维生素C有一定的止血功能;出血严重的,可肌注安络血和维生素K1。止呕,可选用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和复方氯丙嗪;促使胃内容物后移,减轻对胃粘膜的刺激,可内服胃动力药吗叮啉;保护发炎的胃肠粘膜,内服盖胃平、鞣酸蛋白等,上属药物如联合应用,止呕效果更好。
6.3.3 排出血便 用0.5%高锰酸钾温水深部灌肠,排出直肠和结肠内的腥臭血便,减少致病性细菌生长繁殖条件,防止毒素吸收,有利于缩短病程,促使患犬早日恢复。
6.4 护理 对呕吐、腹泻较严重的患犬,须禁食、禁饮,并注意保暖。在恢复期要控制饮食,饲饮口服补液盐及少量的牛奶、麦乳精、鸡蛋汤等营养丰富和易消化的食物,切忌饲喂难以消化的肉食,以防病情加重,延误病程。
7 结果和预后
通过1262例CPV病例观察与统计结果表明,正确采取上述综合治疗措施,一般3天可使本病获愈,临床治愈率达94%左右。
急性型预后不良,亚急性和慢性型一般预后良好。但遇到下述情况,预后须慎重:(1)全身状况不佳,口色苍白,血液稀薄如水;(2)眼球深凹,排粪失禁,全身散发异臭;(3)昏迷不醒,四肢末端及耳根、鼻端冰凉,体温降至35.5℃以下;(4)心律过快,并伴有节律不齐,心内杂音和呼吸困难。
双鱼baby at 2006-8-02 11:20:00 F、狂犬病(Rabies)
狂犬病为政府法定人畜共同传染疾病.狂犬病事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染病以 意识障碍,神经初期兴奋后麻痹为特征,病毒存在于病畜的唾液中,藉咬伤而传染.可 感染给所有的温血哺乳动物如:人,犬,猫......等,感染狂犬病死亡率非常高,是最可怕的传染病. 狂犬病可分为噪狂型及沈郁型,通常发生的都是狂噪型临床症状为极度兴奋,对声音敏 感,瞳孔放大,乱咬人及其它物体,行动失调,抽筋等,后期以致全身麻痹而死. 家庭犬猫在3-6个月龄起应注射第一剂疫苗,以后在定期注射,才能维护宠物的健康安全.
胃肠疾病方面:
G、蛔虫(Roundworms)
寄生于犬猫小肠,吸取营养,引起消化障碍,神经症状及其它疾病,对幼犬感染率 高,可经由胎盘感染疾经口感染,呕吐,下痢,营养发育不良,犬仔出生后 3-4周即应杜虫,以及定期检查.
H、绦虫(Tapeworms)
常在犬猫的大便上发现条虫,本虫体常约15-50公分,头 节会钩吸着在小肠而不段排出体节,经跳虱传染.体内有大量条虫时会引起营养不良, 消瘦,虫会阻塞肠道而引起肠胃疾病,常见肛门养觉,摩擦地面. 预防感染应经常注意去除犬猫身上之跳虱.
I、钩虫(Hookworms)
又名十二指肠虫,寄生于小肠内吸血,感染途径经由口腔,皮肤,胎盘而感染,
症状:消瘦,贫血,黏液血便,呕吐,下痢,及神经症状为主征,一条虫一天吸血量约为 0.8 c.c.,因此常造成急性贫血及其它疾病并发症而死.犬只应定期驱虫
J、犬疱病毒感染
本病主要是仔犬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影响犬的繁殖,常可导;起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自1965年分别在美国和英国首先分离到病毒并确定其病性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仔犬感染后的特征是呈现全身性的出血和坏死,3周龄以上的犬感染对,则主要呈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本病的病原体是犬疮疹病毒1型,它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弱,56℃经4分钟就可将病毒杀死。但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酸性环境(pH 4.5)中,经 30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致病力。病毒可通过唾液、鼻汁和尿液向外排出。本病主要经飞沫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了带毒母犬的阴道分泌物也可感染。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犬疮疹病毒只感染犬,而且主要引起2周龄以内仔犬的致死性感染,3周龄以上的仔犬及成年犬症状轻微,主要呈不显性感染。(2)临床特征2周龄以内的仔犬感染本病后,体温常不升高,精神迟钝,食欲不良或停止吃奶。呼吸困难,腹痛,呕吐,排黄绿色粪便。病犬常连续嚎叫,多在出现临床症状后24小时内死亡。个别耐过的仔犬,常遗留共济失调,向一侧作圆周运动等神经症状和失明。3~5周龄的仔犬及成年犬感染后,常不呈现全身症状,只引起轻度鼻炎和咽炎,主要呈现流鼻涕、喷嚏、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试验证明,病毒可在这些病犬的呼吸道和生殖道粘膜上轻度增殖,成为传染源。 (3)病理剖检特征 仔犬的典型病变是在实质脏器表面散在有多量直径约2~3毫米的灰白色坏死灶和小出血点,尤其是肾和肺脏的变化更明显。胸、腹腔内积留有带血的浆液性液体。脾脏肿大,肠粘膜有点状出血。通常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和病理剖检变化,结合流行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要靠分离病毒或血清学试验。
【防治措施】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疫苗。因此,预防本病主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如不要从经常发生呼吸器官疾病的犬群中买犬;发现病犬及时隔离,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加强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等。
大粉状病毒成共 轮状病毒感染
主要是幼犬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腹泻为其主要特征,成年犬感染后一般取隐性经过。轮状病毒存在于病犬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痊愈动物仍可从粪便中排毒,但排毒时间多长尚不清楚。轮状病毒在人和动物间有一定的交互感染性,所以,只要病毒在人或一种动物中持续存在,就有可能造成本病在自然界中长期传播。
【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犬都可感染,但成年犬一般为 隐性感染,缺乏明显的症状。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卫生条件不良常可诱发本病。(2)临床特征 幼犬常发生严重腹泻,排水样至粘液样粪 便,可持续8~10天。但食欲和体温无大变化。通常根据上述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要靠电子显微镜检查。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
【防治措施】第一,病犬应立即隔离到清洁、干燥、温暖的场所,停止喂奶,改用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45克,氯化钙8.5克,甘氨酸6克,拘檬酸0.5克,拘檬酸钾0.13克,磷酸二氢钾4.3克,水200毫升)或葡萄糖氨基酸溶液给病犬自由饮用。也可注射葡萄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以防脱水、脱盐。第二,要保证幼犬能摄食足量的初乳而使其获得免疫保护。也可试用皮下注射成年犬血清。目前尚无疫苗可用。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犬对本病也很易感,世界各国都有发生。病原体是钩端螺旋体。由于感染的菌型不同,其临床特点也不一样:有的症状明显,病犬呈现高热、粘膜出血、黄疽、溃疡或坏死,血红蛋白尿;有的病例呈隐性经过,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钩端螺旋体的菌型不下数十种。我国已从犬中分离出8个型。犬型最常见,其次为黄疽出血型及波摩那型。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感染,而且可以长期存在于感染动物体内,成为主要的贮存宿主。如鼠类感染后,大多是健康带菌者,带菌时间长,并可通过尿液向外排菌,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家畜中猪、犬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带菌的动物,可随尿排菌,污染水源、土壤。当犬接触这些染菌的水、土壤或尿后,就可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及消化道感染。通过交配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因公犬有用鼻和舌嗅舔自己或母犬生殖器的习惯。
【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 病的发生多与接触病犬或带菌鼠的尿有密切关系。通常公犬发病较多,幼龄犬比老龄犬发病多,常散发。(2)临床特征 病犬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特征:其一,由黄疽出血型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病犬,开始高热,但第二天就下降至常温或以下。不久在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出现黄疽。病犬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呕吐,精神沉郁,四肢(尤其后肢)乏力。尿量减少,呈黄红色,大便中有时混有血液。 其二,由犬型钩端螺旋体引起的病犬,黄疽症状不明显,一般表现呕吐,排带血的粪便,腹痛,口腔恶臭,粘膜发生溃疡,舌部坏死、溃烂。腰部触压时敏感,多尿,尿内含有大量蛋白质、胆色素,病犬多因尿毒症而死亡。(3)剖检特征 通常以黄疽、各脏器的出血、消化道粘膜的坏死为特征,腹水增多,且常混有血液,肠粘膜有小出血点,肝肿大,胆囊充满带有血液的胆汁。根据以上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要靠病原学检验和血清学检查。【防治措施】第一,避免犬与带菌动物(尤其是猪与鼠类)及被其尿所污染的水、饲料接触。被污染的环境,可用2%~5%漂白粉溶液,或2%氢氧化钠,或3%来苏儿消毒。第二,驱鼠、灭鼠。第三,严禁饲喂病畜肉及带菌动物的生肉及其产品。第四,对较大的犬群每年进行1次检疫,发现病犬及可疑感染犬,应及时隔离。青霉素、链霉素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在早期应用,效果更好。但必须连续治疗3~5天,才能起到消除肾脏内钧端螺旋体的作用。第五,采取药物预防。目前,我国尚无犬用单价钧端螺旋体菌苗,但国内有与其它疫苗结合的六联苗,可给犬预防接种,但菌苗必须包括当地主要流行菌型。如无菌苗,可在流行期间采用药物预防,即在饲料中加人土霉素(每千克饲料加人土霉素0.75~卫.5克)或四环素(按l~1.5毫克/千克体重),连喂7天,可控制犬的感染。第六,饲养病犬的人员,不要再与健犬接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