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自从19世纪90年代末由德国人施特凡尼茨确定独立种性并加以人工繁育以来,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演化。作为一个深受爱犬者欢迎的犬种,它的进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物种的发展是人类选择的过程,人们几乎充当了“上帝”的角色。这种人为的选择使德国牧羊犬的整体形状、毛色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逐步达到了爱犬者对这一犬种的审美要求。 让我们把1899年德国犬协第一届德国牧羊犬大赛的获胜者到1999年评选的德国牧羊犬成年组冠军(VA1)来比一比。1899年协会评选出了德国牧羊犬的全国冠军,这时仅是施特凡尼茨正式确定这一物种的第二年,施氏最初选择的公犬名叫Horand von Grafrath“霍兰德”,它的样子更像是一只狼。我们可以注意到它与现代德国牧羊犬差异很大:它的头部相对较小;嘴部太尖,狼的特征明显;双耳的间距过大;面部色素沉着太浅等等。特别是它的后肢曲度和背臀部的坡度几乎没有,仍然保存着狼和一般犬的后肢特性--长长的后肢,高高的臀部。在毛色方面,黑色的背部特征一点也没有。
1911年和1912年,Nobert von Kohlwald连续两年获得冠军,确定了德国牧羊犬的基本颜色是以黑色为主。
到了1920年,人们开始注意并改造德国牧羊犬的后肢,特别是后肢大腿的曲度开始加大,但是臀部的高度并没有显著的改善。因为这样的结构更符合物理学的规则,适合犬的奔跑和跳跃,同时也更美观。
最早出现典型黑色背部的获奖德国牧羊犬是在1929年,Uts von Hausschutting获得了冠军,它明显黑色的背部赢得了德国牧羊犬专家和爱好者的广泛认可,并且在以后得到了全面的继承。而繁育这只犬的(uts)家族在以后的岁月里也为德国牧羊犬的“繁育”做了大量的工作。另一个有名的家族是odin家族,它们有两次获得了全国冠军,odin von stolzenfels(1933年)和odin von busecker schloss(1937年)。它们已经基本符合现代德国牧羊犬的基本标准。特别是后者,其“进化”相当明显,尤其是背部和臀部的曲线,后腿的弯曲度已经相当具有典型意义。
进入50年代,经过了半个世纪的人工繁育和选择,人们对它的要求变得更加清晰。德国牧羊犬协会修改了繁育规则,使德国牧羊犬的生理指标更加符合人类的标准。
60年代,人们对德国牧羊犬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对它后半部分的改造上,主要集中在背线的坡度和后肢的弯度,同时对它的身高和体重也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各个部分解剖结构的比例关系更加明确。对德国牧羊犬的毛色,人们更加倾向于黑、黄、浅黄的搭配,而不喜欢纯黑,只是强调德国牧羊犬的背部和头部的黑度。这与40年代或更早的时期明显有所变化,因为一只叫cralo von haunstetten的全黑德国牧羊犬自1946年起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冠军,这在德国牧羊犬发展的100年间是绝无仅有的,尽管现在看来它的体态并不十分优美,但它创造了一个百年的奇迹,今后也很难再有犬能打破这个纪录了。
70年代以后,德国牧羊犬的繁育更加迅速,新技术的采用使得品种的改造进度加快,此后的30年间,德国牧羊犬的生理结构几乎再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变化,但是这种趋同性是以近亲繁殖为代价的,而近亲繁殖对物种进化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犬种的变异(长毛犬、白毛犬的出现),犬对疾病抵抗力降低,寿命的缩短,神经类型改变,生育能力降低等等一系列问题。
1980年至2000年的二十年间,获得全国冠军的德国牧羊犬似乎是如出一辙,当然这里存在着两个十分关键的因素,一个是近亲繁殖,另一个就是标准统一。甚至在90年代,成年组(公犬)的获胜犬中大部分集中在(Uran,Odin,Feder)三个家族之中,差异只表现在后肢的曲度不十分理想。到了1998年、1999年,随着Rikkor von BadBoll连续两年获得成年公犬的全国冠军,德国牧羊犬的品质达到了人们理想的极限。可以说这只犬达到了德国牧羊犬爱好者的理想标准,它的外形近乎完美无瑕。尤其是它后半部的曲线和比例彻底达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状态,而正是这后半部分的选择与追求,整整耗费了繁育者100年的时光。
随着Rikkor的诞生,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将是人们维持或保护的时代。新世纪德国牧羊犬如何发展,如何适应人类的这种改造和选择,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人类是继续扮演“上帝”的角色,还是真正与德国牧羊犬成为平等的伙伴,这也许才是每个德国牧羊犬爱好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别忘记,它对你的忠诚是没有任何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