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宠物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wuqingshu

狗病研究摘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4: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毒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 郭宝发 徐汉坤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Canine Parvovirus Enteritis,CPVE),是1978年由美国学者Appel等首次发现的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剧烈呕吐和腹泻以及明显的白细胞减少。据1980年3月世界小动物兽医师协会的调查报告,CPVE已经几乎遍及全世界。

1980年秋,在我国首次发现了CPVE。近几年来,某犬场已陆续发生1O次较大规模的流行,共419头犬发病,死亡99头,平均致死率为23.6%;最高达50%;最低15.4%。我们结合临床观察、病理变化,采用电镜检查法、 HA和HI试验,对这10次流行进行了流行病学探讨。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快呈暴发性流行 当一窝中有一头犬发病后,于1—3天内即全窝犬出现临床症状,并很快地波及邻近犬舍中的幼犬。1980年9月4日,一窝 6头幼犬中有一头发病,次日其余 5头相继发病,至9月15日10天期间就扩散到9头临床患犬。1980年9月至1984年底的五年内,连续不断地流行1O次,其中1982年和1984年均流行3 次,1983年上半年几乎未停止过流行。仅1983年1—6月份共发病182头犬,死亡28头,其中元月份每天都有数头犬发病,前后一个月时间共有94头犬患病,死亡14头,平均每天发病3头,每两天死亡1头。

2.感染率与发病率 任何年龄的犬均可感染CPV,成年犬尽管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其粪便排毒且血清抗体水平较高(平均HI>160X),说明成年犬也受到感染。3-8月龄犬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分别为 94.4-100%和 91.67-100%,临床发病犬占感染犬(粪便HA滴度>8o X者)的97-100%。不同年龄的犬,其感染率与发病率的关系不同。

3.发病率、致死率与年龄的关系 据10次流行,易感染的主要为断乳后至6月龄的幼犬,断乳后至3月龄的平均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分别为1OO%和24.7%。

关于幼犬年龄与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死率的关系,详细分析了第三次流行情况,可以认为,断乳后至3月龄幼犬对本病最为敏感,其发病率约为100%,致死率约77.8%,随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死率逐渐降低,6月龄犬的发病率为50%,致死率为0。

此外,笔者发现CPVE的发病年龄在疫区逐步提前。1983年以前,无未断乳仔犬发病,1984年4月第8次流行以来,则发现未断乳仔犬发病,且其发病率、致死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分别平均为93.5%、41.90%和39.1%。流行特点是病犬年龄小(30-40日龄)、发病集中、流行决、“三率”高,以及 CPV与大冠状病毒(CCV)混合感染。

4.病原体的发现

1982年前,仅从肠炎患犬证实CPV的存在。后来又发现肠炎患犬继发犬瘟热脑炎症状,后证实为犬瘟热病毒(CDV)继发感染。至1984年又发现CPV与CCV的混合感染。

由此可见,该场病毒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已发现CPV、CCV和CDV三种。

5.流行与有关的影响因素

(1)天气和气候:历次暴发主要在9月至来年4月间(秋~冬~春季)。在此期间,气温较低,外界温度变化很大。仅从第一次(1980年)流行的情况来看,当年9月7日是白露,9月1日天气突然转冷,但当时犬舍内尚无犬床或垫草,且夜宿于露天水泥地面上。由此似可认为,寒冷及天气的突然变化为本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2)体质状况:犬的体质状况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其抗病能力。1984年9月的第十次流行中,首先是外地来场的一窝仔犬发病。这些犬体质很差,被毛粗糙,消瘦,食欲甚差。来场约15天后7头全部发病,且病情严重,其中3头(42.9%)死亡。场内饲养的小犬体质较好则较迟发病,病情亦轻,病程短,5窝36头患犬,仅死亡6头(16.7%),前者致死率是后者的2.6倍。因此,体质越差抗病力越低,而致死率显著升高。

(3)品种。我们发现,西德狼种犬发病后,其邻近的国产犬很少发病,且患犬症状较轻,易于治愈或自愈。 1982年曾以病料人工感染2头国产幼犬,第三天均发病,未经任何治疗,1头死亡,l头于病后5天恢复正常。同时发现,引进犬与国产犬的杂交后代,其发病率较之引进的纯种狼犬后代为低,其中11头国产母犬与进口犬的杂交后代, 2月龄时,仅7头发病( 63.6%),其余4头,未见有任何症状。另外在1982年冬春的幼犬发病季节,国产犬后代31头,除12头(38.7%)发病外,其余19头均未发病。还有几头Deberman犬,在历次流行中均未发病。因此,品种不同,对本病的易感性存在着较大差异。

(4)其它:调查发现,曾患本病的犬,未见第二次发病,但一般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蛋白质代谢障碍和较长时间的慢性肠炎等。

此外,往往患犬的肠炎症状消失不久,发现部分犬继发犬瘟热脑炎症状而死亡。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4: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在犬群暴发犬细小病毒肠炎中的应用

1977年,Eugster等人在美国,从一头出血性肠炎患犬的粪便中首次分离出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irus,CPV)。1978年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报道了犬的 CPV肠炎的流行。在以后很短的时间内,陆续由澳大利亚(1979)、比利时(1979)、法国(1980)、新西兰(1980)、英国(1979、1980)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目前本病几乎遍及全世界。

1980年秋季以来,我国华东、西南、东北等地曾先后发生疑似本病的流行,但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手段,所以进一步的研究无法深入。1983年元月,于华东某犬群中暴发了犬的传染性出血性肠炎,先后有94头犬患病。我们应用国内近期建立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电镜观察,证实本次流行的是犬的 CPV肠炎。本文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该犬群的犬粪便中病毒性血凝素的效价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犬群感染时的犬粪便的血凝阳性结果与临床发病的关系,以及这两种试验在早期诊断方面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

犬群概况

该犬群共有187头犬,其中不足2月龄的仔犬19头,幼犬12O头,成年犬48头。这些犬是作为带仔犬、怀孕犬或成年犬而从国外或国内其他单位引进的,也有一部分是自产的。主要为狼种犬,还有部分小猎犬和民间土种犬。它们的饲养管理按月龄不同而异。部分1—2月龄幼犬迁于远离犬群10公里处群养, 3月龄以上的,除了群养外,还有部分由专人单个饲养管理。犬只身体状况基本良好。每年定期注射瘟热(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制水貂犬瘟热疫苗)和狂犬病疫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或郑州兽医生物制品厂制)一次,并及时进行断乳犬的防疫注射。该犬群从1980以来,曾发生6次疑似本病的流行,先后有116 头犬发病。但从1982年5月以来一直未见本病发生。1983年1月初,继1头具有 CPV肠炎典型症状的犬死亡后,迅速引起了犬群暴发性传染。在25天的时间内,即有94头发病。

阳性抗原

由兽医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提供,经电镜证实实验感染犬的粪便提取物含有典型CPV颗粒,血凝(HA)效价>2048倍,可被8单位血凝抑制(HI)抗体完全抑制。

阳性血清(HI抗体)

取HI>1280俗的CPV阳性灭活血清,加NaN3至0.05%即得。

试剂与器材

1.稀释液:O015M pH7.O PBS。

2. BSA血球稀释血液: 1%BSA,即以PBS 1oooml加1.og牛血清白蛋白而成。

3.1%猪红血球悬液:先于消毒注射器内吸入阿氏液3-5ml,再由健康成年白猪(60-70kg)耳静脉采血15ml,注入3-5倍量的阿氏液瓶中,混匀放4℃ ,可使用10天左右。使用前先用生理盐水将保存的血球沉淀洗涤3次,最后一次以3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然后用BSA血球稀释液配制成1%悬液,放4℃ 备用。

4.0.2M二硫基乙醇(2-ME)。

5.96孔V型微量血凝板。

6.0.025ml微量稀释棒。

7.毛细滴管,每滴认0.025ml。

8.微型血液震荡器。

试验方法

采集新鲜粪便和血清,按照夏咸柱等入叙述的方法处理后,作为待检样品,进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亦按其标准进行结果判定。

结果与讨论

1.自然感染犬粪便HA阳性指标的确定

有关HA阳性指标问题,国外报道还很不一致。我们对所有犬的粪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后,选取了具有代表意义的10份进行综合判定,确定了HA阳性指标为>8O倍。凡HA>80倍的犬,即可认为己受 CPV感染。所测近400份样品结果中无一表现高于_80倍非特异性凝集。证明初步定8O倍的阳性标准较为适宜。

2.不同年龄犬粪便的HA阳性率与其临床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继第1头具有典型 CPV肠炎症状的犬死亡之后,几乎所有的犬都受到感染。但是,不同的犬,尤其是不同年龄的犬,易感性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其感染率(HA阳性率)和发病率的高低不同及其两者的关系上可以看出,小于2月龄的犬仅有31.3%受到感染,但无临床症状,这可能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母源抗体有关。1982年一次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怀孕母犬的血液中也存在一定水平的HI抗体(大于或等于80 X),推断该地犬曾受过隐性感染或曾患此病,在本次流行过程中,小于2月龄的幼犬均未发病,亦证实了母源抗体的保护作用。 3-8月龄犬粪便HA阳性检出率高达 94.4—IO0%,发病率也较高(91.67-100%)。随着年龄的增长,犬体发育渐趋成熟,抗御感染能力亦渐增强,然而这些犬的HA阳性率和发病率都很高,可能是由于母源抗体降低或消失后而自身免疫机能尚未健全的缘故。在被检的成年犬中,虽见有5头HA效价超过16O X,但除1头表现一过性精神不振、发热、未加治疗即自愈外,其余均未见任何临床症状,证实成年犬存在隐性感染。

3.HAT的早期诊断意义

关于CPV肠炎的诊断,尽管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特征性症状,但极易与犬传染性肝炎、犬温热、球虫病等相混淆,因此只有借助于特异性诊断手段才能确诊。在这方面,国外已有不少报告和评价,主要是电镜负染和免疫电镜观察、HA和HI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免疫扩散试验、核内包涵体检查、血清中和试验。不少学者证实了HAT和HIT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本病。从我门观察的情况来看,在本次流行中,粪便HA阳性检出率为73.73%,临床发病率为50.3%,两者之比为68/10O,因而可以认为,这种试验的结果是基本可信的。

通过临床观察分析10头病犬的粪检结果,作者认为,HAT至少可以提前4天作出预报,这对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早期治疗等措施,提高治愈率具有一定意义。

4.自然感染犬的粪便排毒规律

我们就自然感染犬的粪便排毒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分析所检测的全部样品结果的同时,重点处理了4头典型症状的发病犬的粪检结果,初步认为,在粪便首次出现HA阳性后第4—6天,病犬表现临床症状,第 13-15天痊愈,病程一般为1周,此期(第13—15天)为排毒盛期。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4: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犬细小病毒血凝特性的研究

犬细小病毒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在PBS4℃条件下能凝集恒河猴、猪、马和猫的红细胞,不能凝集牛、绵羊、山羊、犬、兔、豚鼠、小鼠、地鼠、鸡、人O型和鹅的红细胞。在22℃、37℃,病毒血凝的敏感性降低,经2-3小时即从红细胞上解脱下来。红细胞浓度与CPV的HA滴度成反比,HI滴度则随着红细胞浓度的增加而平行升高。

有些学者认为,犬细小病毒(CPV)、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和貂肠炎病毒(MEV)是同一病毒的变异株,因而将其划为同一病毒组。但CPV的血凝性显著不同于FPV、MEV。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检测CPV、FPV在不同血凝条件下,对各种动物红细胞的凝集情况及CPV和FPV之间的抗原性差异,为检测犬粪便中的CPV和细胞培养物中的CPV滴度提供方法,并为应用CPV的吸附、解脱特性,提纯浓缩CPV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一、血凝素: CPV-GN,在CRFK细胞上传代,HA效价>2048,本所提供,可被 8单位HI抗体完全抑制,经电镜证实为典型CPV颗粒; FPV-8,在 FK8l细胞上传代, HA效价>1024,南京农大惠赠。

二、阳性血清: CPV阳性血清,HI效价>1280。FPV阳性血清,HI效价>640,南京农大惠赠。

三、0.5%红细胞:分别采取猪、恒河猴、马、猫、牛、绵羊、山羊、兔、犬、小鼠、豚鼠、地鼠、人0型、鸡和鹅的血液,注入3-5倍于血液量的阿氏液中,混匀,置4℃。使用前,先用生理盐水洗3次,每次300rpm 离心10分钟,每种血球泥分别用不同pH的BSA 配成0 5%悬液,置 4℃备用。

四、HA试验:取96孔微量板,每孔滴加 0.015M PBS 0.025ml,用稀释棒醮取血凝素于第 1孔内,依次向后进行倍比稀释至第11孔内,每孔再滴加 PBS 0.025ml和 0.5%红细胞 0.05ml。振荡1分钟,分别置 4℃、 22℃、 37℃2小时,血凝程度以“=”、“卅”、“+”、“+”、和“-”表示,即表示 100%、75%、50%、25%凝集和不凝集。其效价以能凝集 50%红细胞的最高稀释倍数表示。

五、HI试验:在96孔微量板上,每孔滴加PBS 0.025ml,第12孔满加PBS 0.05ml,以稀释棒醮取0.025ml阳性血清于第1孔,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0孔,在第 1-11孔滴加 0.025ml 8单位CPV,振荡 1分钟,置37℃,感作 1小时,取出,每孔加 0.5%红细胞OO5ml,振荡,置4℃,2小时,判定结果。HI效价以完全抑制红细胞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表示。

六、交叉 HI试验:方法同 HI试验。应用已知 FPV阳性血清和经分离的 CPV免疫犬血清,分别对 CPV、FPV进行交叉 HI试验,计算HI效价,按照Archetti等的方法计算抗原比R值。

结果

一、CPV、FPV对不同种类红细胞、温度和pH的敏感性;CPV、FPV能很好凝集恒河猴、猪的红细胞,也能凝集马和猫的红细胞,CPV、FPV均不能凝集牛、绵羊、山羊、犬、兔、豚鼠、小鼠、地鼠、人 0型、鸡和鹅的红细胞。 CPV血凝的 pH值适应范围比 FPV广泛。两者最适pH为pH5.8一6.0,但CPV在pH5.8—7.4时,能很好凝集恒河猴和猪的红细胞。而当pH>6.0,FPV的血凝活性明显降低。CPV、FPV的血凝温度在4℃,2小时即能判读结果。在22℃、37℃,CPV也能凝集猪、恒河猴、马和猫的红细胞,但敏感性不如在4℃。而FPV在22℃、37℃对恒河猴、马的红细胞的凝集则更差。CPV和FPV在22℃、37℃,2-3小时后均从红细胞上解脱下来。

恒河猴的红细胞比猪的红细胞对CPV凝集的重复性好,也较稳定。

猪红细胞浓度与CPV的HA、HI效价的关系:

猪红细胞浓度与 CPV的 HA效价成反比。红细胞浓度每增加 0. 5%,HA效价则约减少 1/2。 HI效价随着红细胞浓度的增加而平行增高,但不如HA效价对于红细胞浓度轻微变化那样敏感。

三、CPV、FPV交叉 HI试验: 由实验所得数据经抗原比R值统统计结果证明,所分离的CPV与FPV在抗原上存在明显差异。

小结与讨论

1.CPV具有较强的血凝特性。在pH5.8一7.4范围内,能凝集恒河猴、猪、马和猫的红细胞。凝集温度在4℃优于22℃、37℃。FPV在4℃和pH5.8—6.4条件下,也能凝集猪、恒河猴和马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猫的红细胞。当pH>6.4时,FPV的血凝活性急剧减弱。凝集在红细胞上的CPV或FPV,在22℃、37℃,于2—3小时均从红细胞上解脱下来。在本实验条件下,两种病毒均不能凝集牛、绵羊、山羊、兔、犬、小鼠、豚鼠、地鼠、人0型、鸡和鹅的红细胞。因此,根据CPV与FPV上述血凝特性差异,应用HA试验可以区别之。这与Carmichael等报道相一致。

2.影响HA试验的因素也影响HI抗体效价。红细胞浓度较大时,HI效价较高,HI效价与血凝素剂量成正比。CPV的FPA和HI对温度、pH离子强度不如FPV那样苛刻。在4℃、22℃、37℃,pH5.8—7.4,CPV均能凝集恒河猴、猪、马和猫的红细胞。FPV依赖于4℃和pH 5.4 一6.4,但两者均以pH6.0时效价最高。血凝素以 8单位,红细胞以 0.5%为宜。试验中发现,并非每头猪红细胞均有CPV或FPV的血凝受体。因此,要注意猪红细胞的供体。在本研究中CPV不能凝集犬和绵羊红细胞,但据Senda报道,应用硼酸缓冲盐溶液和“病毒调节稀释剂”(Virus adjusting diluent,VAD),在4℃、37℃,CPV能凝集犬和绵羊的红细胞。

3、在诊断方面, CPV、 FPV的HA活性可用于测定粪便样品中的病毒和细胞培养物中的病毒滴度,据 Carmichael等报道,凡被电镜或病毒分离证实有CPV粪便样品,也都具有较高的CPV特异性血凝素,所以需同时进行特异性血凝素,所以需同时进行特异性HA活性。正常犬粪便、CPV-HA阴性或含有冠状病毒或呼肠孤病毒的粪便都是无特异性CPV—HA活性。但粪便样品常含有低量(HA<32)的非特异性血凝素,所以需同时进行特异性HI试验。据报道,粪便中CPV的排出是短暂的,且在发病前2-3天开始排出。根据这一特点,可应用HA和HI试验对犬群进行CPV疫情监测和早期诊断,为及早预防和治疗CPV感染提供理论依据。由于该试验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基层推广使用。

4、凝集在猪红细胞上的CPV、FPV,在22℃、37℃,均能从红细胞上解脱下来,根据这一特点,可应用高渗氯化钠进行洗脱,以提纯、浓缩过两种病毒。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4: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犬 腺 病 毒 感 染

犬腺病毒感染是一种犬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引起犬的肝炎、呼吸道病变及眼睛疾患等。除犬以外,尚可发生于狼、狐、熊等动物。近年来,国外已证实存在两株相互有关但各具特点的腺病毒,它们在结构、致病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犬腺病毒 1型(Canine adenovirus typel ,CAV—1)是犬传染性肝炎或称为“Rubarth”氏病的病原,且能导致眼睛损伤,而其II型(CAV—2)则能引起呼吸道疾病。本文重点就其病原、致病性以及预防等方面予以叙述,希望能对考虑今后的兽医防疫措施有所帮助。

一、病源

1951年,Cabasso等人从患严重肝炎的病犬首次分离到CAV—l,确定了它即是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在英国, Ablett和Baker(1960)发现82%9月龄的犬有中和抗体。鉴于此远远超过临床可见的发病率,因此推断存在着隐性感染。许多学者还证实CAV—1能引起脑病,眼睛损伤,虹膜睫状体炎,慢性肝炎,间质性肾炎(Salyi和Kapp,1958;Carmichael,1965 ;Curtis和Barneet, l973;Gocke等,1970; Wright等,1971)。此外,还有人在呼吸道疾病患犬喉头拭取物或肺分离出CAV-1和CAV-2,提出它可能是引起整窝犬咳嗽(“Kennel cough”)的主要原因之一(wright等,1972;studdert等,1972; cornwell等1982)。

CAV-1由cabasso等(1954)第一次在犬原代肾细胞上培养成功。后来许多人又使病毒分别在犬睾丸组织、貂的原代肾细胞、猪肾原代和继代细胞、浣熊肾细胞上成功地进行增殖(Fieldsteel 和yoshihara ,1957; Einery和york, 1958; bolin等,1958)。Cornwell(197O)在Medin和Darby犬肾(MDCK)继代细胞上增殖了CAV-1的GIasgow 47889毒株。Leader(1958)以Fieldsteel型毒株感染犬肾单层细胞时发现,在感染后23 小时首次看到细胞的核内包涵体。Carmichael (1959)用CAV—1的Cornelll—1型毒株进行了类似的研究,指出在感染后30和36小时细胞外病毒的滴度最高。Moulton和Frazier(1965)报告,病毒的DNA接合发生在感染后8-1O小时并大约在2小时内合成蛋白质。

CAV-2最初是Ditchfieid 等(1962)从加拿大暴发喉气管炎犬的病例中分离到,曾取名为Toronio A 26/61毒株,以后不少学者从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病犬的气管拟取物和肺脏也分离到此病毒(Binn 1967;Appel和perel,1970;Assal等1978;Cornwell,1982)。在英国,Danskin(1973)也从有咳嗽症状的犬分离到CAV—2,并提出:由气管拟取物可以分离到病毒,但在5月和7月仅能得到CAV—1,而在8月和 1O月仅能获得CAV—2。

关于CAV—2的培养特性,Yamamoto(1966)发现:CAV—2在犬肾原代细胞和犬源的肾上皮细胞上能够增殖,但在猫肾细胞等其他细胞上则不能。

研究证明,CAV—1和CAV—2同属于腺病毒属(Adenovirus)。以负染法电镜摄影所见病毒粒子为直径约 80nm的20面体,由252个壳粒构成并含双股DNA(Emery和 York,1958;Yamamoto和Marusyk,1968;蔡宝祥等, 1980)。但其突出的纤突(fibre)不同,CAV—2长35—37nm,大约比CAV—1长l0nm(Yamamoto和 Marusyk, 1968;Mausyk等,1970)。两者都能凝集人和鼠的红细胞(RBC),但它们的RBC表面的受体不同。CAV—2的受体复合物对胰蛋白酶的作用敏感,但CAV-1则不然(Marusyk和Yamamoto,1971)。

此两型病毒抵抗力较强。CAV—1在2O℃,Ph6.O和Ph8.5时最为稳定(Fastier,1968)。Larin(1959)报告,在室温下降,犬组织干固的CPV—1仍保持有感染力。病毒在56℃30分钟后,尚能致病。Ikegami等1950 发现细胞培养液里的CPV—1在60℃3—5分钟或50℃150分钟或37℃26—29天方可灭活。CPV—2在4℃和室温下 20天后,没有可见的滴度下降,56℃20分钟则降低4lg1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

在抗原性方面,CAV—1的抗血清对同源病毒,中和效价大于640X,面对异源病毒的中和效价则为40X, CAV—2抗血清对它们的中和效价则分别为80X和20X。在补反试验里,CAV—1抗血清对同源病毒的效价为512X,对异源病毒的效价为128X,而CAV—2则分别为64X和128X(Ditchfield等,1962)。在中和抑制试验里Swango 等(1969)发现,CAV—l高免兔血清(HRS)抗同源病毒比抗异源病毒的抗体效价高8-64倍,CAV-2的HRS抗同源病毒的效价则比异源病毒高4—64倍,利用兔疫鼠的腹水,也可获得相似的结果。研究表明,中和试验、补反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HIT)的结果是一致的。Marusyk等(1970,1972)描述了这两者的生物学和致病力的不同,着重指出在阴离子色谱法两者同一部分的洗脱特性是明显不同的。同时以交叉中和和加强中和试验可以观察到,CAV—1六面体(Hexon)抗血清具有中和同等感染力的同型和异型病毒的抗体能力,而CAV—2的则完全只能中和异型病毒。在沉淀反应里,CAV—1六面体和抗血清之间可以看到特征性的沉淀带,而CAV—2六面体及其抗血清则为不完全特征性。虽然这两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从而确定了两个独立的血清型,但是DNA的研究揭示了这两种病毒有70%的基因有亲缘关系(Marusjk和 Hammarskjeld ,1972)。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尽管两种病毒具有共同的抗原性,但其致病性却明显不同。CAV—1感染或称Rubarth氏病或犬传染性肝炎一般均发生于幼犬(Ablett和 Baker,1960)。潜伏期一般为2—5天。临床上可以为暴发性毁灭性,严重但非致命性温和型和无临床表现的隐性型。最严重者,可见健犬于12—24小时内死亡(Cabasso,1962)。病犬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至废绝,烦渴,体温升高至40℃以上,随后可降至常温以下。常见呕吐,腹痛腹泻,很少见到黄疸。大多数在两周内恢复或死亡,有些病例在几天内死亡,致死率一般为10—25%。

CAV—l感染引起的肝炎病变有明显特征性。肝外观略有肿大,颜色较淡,包膜紧张,肝小叶清楚。胆囊壁常见增厚水肿,出血,整个胆囊呈黑红色,胆囊粘膜有纤维蛋白沉着。由于犬的其他疾病很少有胆囊壁增厚,故认为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主要的组织学变化见于肝和内皮细胞。肝小叶的窦状隙内皮细胞和枯否氏(kuppffer)细胞肿胀、变性,呈非化脓性脑炎的特征性变化。大多数病例可见包涵体,但有时数目不多,出现于肝细胞、杯否氏细胞、肝窦状隙、脾、淋巴结、肾、脑血管等处的内皮细胞,包涵体为核内型,嗜酸性,呈圆形或卵圆形。在组织切片及新鲜肝触片中均可发现包涵体。wright(1967)观察了104例CAV—1自然感染的病例,报告有2O%发现间质性肾炎。同时,Bush和 Evans(1972)测定了血脲水平和血清中和抗体滴度,也曾诊断有慢性肾病存在。 Morrison等(1975)也曾描述了CAV—1感染引起的肾病变。

由于经常可从呼吸道疾病的患犬中分离到CAV—1,Binn等(1967)曾在75头中的3头犬(3/75)的气管等处发现了CAV—1,wright等(1972)从患有周期性自发性咳嗽的3头13周龄犬的肺和气管分离出CAV—1。 studdert等(1972)也曾获得同样的结果。因此,一些学者指出,CAV—1比CAV—2对成窝犬的咳嗽在病因方面更为重要(Campbel等,1968 ;wright等,1972)。

关于眼睛的病变,在急性症状消失后7—10天,约有20%复愈的犬一眼或双眼呈暂时性角膜混浊(眼色素层炎)。kenptopoulos等(1979)报告CPV—1比CPV—2感染引起角膜水肿和前葡萄膜的炎症,即通常所说的兰眼病(Blue eye)。

实验证明,以静脉注射、皮下接种和饲喂方式接种CAV—

1,结果饲喂法引起发病。甚至以手指尖将发病犬的唾液传饲给其他健康犬而导致传染。Hamilton 等(1966)给犬口腔接种 Glasgow 47889CAV—1毒株引起犬传染性肝炎,其结果与 Salenstedt 1963描述的相似,病毒在扁桃体内繁殖,继而发生临床上的扁桃体炎、病毒血症、肝坏死、出血、腹腔炎和间质肾炎,部分发生脑炎的组织学变化。Swango等(197O)曾给两头犬腹腔内接种病毒(IP),两头犬口腔—呼吸途经接毒(OR)。两头犬眼前房接毒,结果IP和OR途经感染的犬均表现典型犬传染性肝炎的剧烈症状而死亡,经眼内接毒的的犬则发生角膜浑浊。Carmicheal(1965)给犬进行眼内、静注或皮下感染而致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和眼角膜浑浊,并指出,一但出现角膜浑浊,就不能从眼内分离出病毒,尽管眼水和浑浊的眼睛的CF抗体和SN抗体滴度很高。Wright等(1970、1971)通过气雾感染而复制了包括肺炎、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并证实可以通过气雾传染。Curtis和 Barnett曾给 Afghan猎犬和小猎兔犬皮下接种CAV—1,导致犬发生眼睛疾患,其突出的临床特征是不适、食欲不振、腹病和黄胆。

CAV—2感染的潜伏期为5—6天,主要表现持续1—3天的发热。症状轻重不一,可由一周左右的粗厉干咳,直到死于肺炎。其他症状有萎顿、食欲缺乏、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及流浆性或粘脓性鼻液。有些病例发生呕吐,粪便变软带粘液。

病理变化常局限于呼吸道,表现肺膨胀不全,充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变。支气管淋巴结充血。组长学检查可见中度至严重的肺炎病变,支气管上皮、肺泡膈细胞、鼻甲上皮有Cowdry氏A型核内包含体。

CAV—2实验感染,取决于接种途经。Fairchild等(1969)发现,肌肉注射接种或者根本不引起发病,或者仅引起轻度暂时的发热、不适、食欲缺乏和扁桃体炎。据 Swango等(1970)观察,腹膜内或口腔—呼吸途经接种后,犬的症状为轻度发热、抑郁,浆液性粘液性鼻漏。Cornwell等(1982)通过气雾感染使犬发病,表现食欲缺乏、精神不振、咳嗽和呼吸急迫。

由此可见,两重腺病毒的致病性有显著差异,尽管这种差异也许和采取的不同感染途经有关。CAV—1的口腔或非肠道感染可导致肝炎型,气雾感染仅发生呼吸道而不发生肝炎。经口和非肠道感染CAV—2的犬不致发病,但气雾感染导致呼吸道疾病。

三、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仅能作出初步诊断。用于诊断的方法主要为补体结合反应和皮内变态反应,据报告皮内实验比补反更准确。本病自然毒株很容易在原代或继代肾单层细胞培养上产生细胞致病作用,这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方便而准确的方法。

四、预防

人工免疫方面,目前很多国家已有灭活或弱毒疫苗,有的为二、三价甚至多价苗。一般认为,如未知母源抗体滴度,则在9周龄时进行第一次接种,然后15周龄时再接种一次。但自从CAV—2被分离出之后,一些研究者提出 CAV—2疫苗是否可将它代替原来的CAV—1疫苗,因为实验已证明,两种腺病毒产生异型抗体后可交叉免疫作用(Appel等,1970;Wright等,1974)。Appel等(1973)报告,犬鼻内或肌肉接种CAV—2不引起发病,同时静脉注射强毒CAV—1获得接触性免疫。Wright等(1974)经过实验指出,会阴内接种CAV—1可使犬产生足够的母源抗体而获得免疫,但仍对气雾接毒敏感。Cornwell等(1982)报道,通过CAV—1和CAV—2疫苗的气雾免疫证明两种疫苗给犬所提供的保护基本相似。CAV—1免疫的犬中仅发现1例的肺存在病毒,但无临床症状。

Appel等(1975)指出,CAV—2可在呼吸道维持28天以上,如此久留可导致局部抗体产生,这就使得 CAV—2气雾接触的犬不至于表现临床病变。

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CAV—1疫苗能对两种腺病毒产生保护力而不至于患病。但对于CAV—2的免疫作用却不如接种CAV—2疫苗所提供的强。因为CAV—1疫苗仅产生全身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而 CAV—2疫苗可产生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尽管有些假设尚待进一步验证。
发表于 2006-7-14 01: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LZ辛苦拉!!!!
发表于 2006-7-14 10: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两个月大的小雪头顶、耳、腹部、后躯、尾部有大量皮屑,其中耳根部有少量点状分布的红色小结,我怀疑它是疥螨病初期症状。由于它太小,尚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PS此犬曾与一五个月大的患有皮肤病的金毛接触过。我该怎么做呢?望各位大虾赐教!:Smilies07:Smilies07:Smilies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13976351999    站长联系QQ:713767   
站长微信:13976351999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pet86.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宠物论坛

GMT+8, 2025-2-7 15:09 , Processed in 0.01094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海南犬业协会

© 2001-2020 中国宠物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