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宠物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0|回复: 0

患过敏性鼻炎要远离宠物 存两大认识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9 11: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冷冬季节,寒风迎面。很多人被冷风一吹,就忍不住就出现了鼻痒、鼻塞、打喷嚏和流清涕的症状。那可要注意喽,你有可能是得了过敏性鼻炎。    医学专家指出,过敏性鼻炎属于慢性鼻炎,它包括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花粉症)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一般是因为受腺体分泌旺盛,小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及多核细胞浸润的影响,所以,经常会发生鼻痒、喷嚏、清水鼻涕及鼻塞等过敏症状。过敏性鼻炎遇到天气变化大,换季时会加重。     有些人认为,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季节的常见病,治不治疗都无所谓。果真是这样吗?那么,面对这种季节性的病症,我们该如何减少发病症的可能性呢?     过敏性鼻炎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过敏性疾病可以彻底根治     随着气温的变化,空气重的过敏物质又开始增多,这些都是过敏性疾病的外因。但不要忘记还有更重要的内因——过敏体质。经过治疗,疾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或消除,能跟正常人一样。但过敏体质依然存在,患者仍属于“特应性个体”。他们对致敏原的反应仍高于正常人。一旦遇上了另一个过敏原,疾病仍会发生。所以要求“一次治疗彻底根治”是不现实的想法。     误区二:过敏症状轻微可不治疗     有人认为,过敏如果没有很严重的症状,治不治都可以。可是,时间久了就有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渗出性中耳炎、支气管哮喘等。因此,一旦有了轻微的过敏症状一定要积极治疗。建议可以在轻微症状时先去药店购买一些抗组胺药,若症状较为严重时,应该直接去医院寻找专家的帮助。     分清两种过敏性鼻炎     作为患者,要对症下药的话,一定要先要分清楚自己患的是哪种过敏性鼻炎。一般说来,根据病程可分为持续性和间歇性两种,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和中、重度。     间歇性过敏性鼻炎症状发生天数一般在一周内,特别与季节明确相关者,应在发作前2—4周开始鼻部药物治疗,一直持续到季节结束后2周。症状轻者口服、鼻用抗组胺药,每晚入睡前服一片。并用喷剂,直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消失,就可停药。中、重度患者,在口服或鼻喷上述药物同时,在发作初期可酌情每日早晨口服糖皮质激素3天。     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症状发生天数一般要超过一周。轻者口服抗组胺药方法同间歇性,鼻用糖皮质激素需要长期使用,根据症状改善逐步递减到最低维持量,3个月后再减量。中、重度患者治疗原则同轻度,发作初期口服糖皮质激素3至5天。维持症状不发作,但不停药改为最低维持量,最低维持量的调整方法是,常规日喷次数递减至隔日、隔一日、隔二日、隔三日,依次类推。     减少过敏反应的生活细节     过敏性鼻炎的最根本保健措施是了解引起自己过敏性的物质,即过敏原,所以,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与过敏原的接触。     以下4点可以帮助您减少这类过敏原。     1、在花粉或者灰尘较多的季节,关闭汽车或者房间的窗户。     2、移去过敏源,包括宠物,烟,甚至可疑的花草或者家具。     3、使用有空气清洁过滤功能的空调,以去除花粉(但可能无法过滤灰尘)。     4、卧室内使用无致敏作用的床单及被褥,如使用密闭良好的床垫及枕头,及柔韧性较好的床单和枕巾等,并每周用热水清洗床单枕巾;并注意不要在户外晒被和床单,因为霉菌和花粉可以粘到被子上。     过敏性鼻炎患者最好不要养宠物     过敏性鼻炎病人最好不接触及喂养宠物,医学专家指出,一只猫或者狗每周可以产生大量的过敏性物质,由于猫类和犬类都能产生皮屑,故不存在无过敏原的有毛动物。所以医学专家建议:     1、对过敏性患者,最好的办法是不接触,或者接触的时间尽可能少。     2、如果一定要养宠物,最好先花一些时间和别的小动物在一起,确定对它有无过敏反应,或者喂养无皮毛的动物,如海龟,鱼类等。     3、定期给动物清洁,可以请无过敏性疾病的人代为洗澡。     4、清洗动物的笼子。动物的笼子内即使在动物搬出后数月都可以存在过敏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13976351999    站长联系QQ:713767   
站长微信:13976351999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pet86.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宠物论坛

GMT+8, 2025-2-9 04:17 , Processed in 0.0096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海南犬业协会

© 2001-2020 中国宠物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